第2章 技术、功能、用处、执行和市场
2.1 物体、功能、用途和用处的重要区别
No one cares what you are capable, but what you can ENABLE.
创新不在乎你能干什么,而是在乎你能让别人干什么。
没人在乎你做什么东西,只在乎这个东西能让他独特地完成什么事情。
大部分人的创意,都是有关一个实际的物体:一个智能手表,一个挂在腰上的盒子,一个植入心脏的心电图设备,一个挂在屋子里可以连接Wi-Fi的湿度计。更多的主意是有关一个物体的新加功能或附加功能。理工男的训练中缺乏一个基本的道理:
一个物件(object)本身是没有用的。一个产品、物体或系统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实现所谓功能(function)。从功能到用处还有很多步才能实现。“有用的功能”有时又被称为能力(capabilities),但其实只是一个可能,可以叫一个用途(usefulness)。用途是你给别人的能力,用处(useful)是这个用途被人接受。这时候你才能说你发明的物体有用。
用途就是可能通向用处的路径,但不是用处本身。如果没有人使用你提供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就没有用。如果有特定的人群需要这个功能,而且你能把你的东西销售给这个人群,被人接受而且反复使用,那么这个功能和系统才可以说有用了,有影响了。
很多发明的东西有功能没有用途,或者有用途没有用处。有时候即使按逻辑思维有用处,但是社会不接受也没有用。你要帮别人,必须给他一个工具让他自己使用,他在用这个工具的时候获得一种新的能力。创新不在乎你是否做了一个物体,而是在乎你是否提供了一个工具,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能力;做一个公司,可以是帮投资人赚钱的工具;写一本书,可以是帮别人打发时间的工具;做一个网站,可以是别人用来联络的工具。世界不在乎东西,只在乎能力和工具。能力必须是“给别人的能力”,不再是你的能力。
别人买你做的工具,就说明这个东西物有所值,提供了所谓“价值”(value, worth, discount)。一个物体、一个产品、一个功能只是创造价值的原点。创新的目的不是提供手段(means),而是提供被别人接受的结果和用处(ends)。对于个人来说,用处可以是快乐,可以是消灾避难,可以是做完一件事,可以是满足一个心理需要;对于商业来说,用处可以是避免法律纠纷,可以是发放广告,可以是最有效地建立品牌,等等。
中国有很多民间发明家和科技工作者,但有些“发明家”只是某种发明的票友和玩主。知道发明之道非常重要。发明的结果不是一个主意,不是一个物、一个网站、一种算法、一个公司,而是一个广义的工具(tool),一个给使用者的独特能力(capability)。不是为创新创业者赚钱,而是为世界创造价值。创造了价值,创新创业者自然就可以赚到钱。
图2.1所示为从物体到价值的几个实现环节。
图2.1 从物体到价值的几个实现环节
什么是有用?
用处不是与时俱进的东西,是人这个社会动物本质的事情。假设跟一个二百年前的印第安土著或者中国老爷爷交谈,如果你能用一句话告诉那个人你的创新有什么用处,不用任何他无法理解的技术术语和细节描述,那就是真的有用,否则就是你想象出来的有用。有用的定义,必须抽象到可以让这个古人一下就明白。有人说“世界上无所谓新”,这听起来有点极端,但其真实意思就是没有“新的用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新的手段满足已经存在的需要。
举个钻头的例子。钻头是一个物体,一个大众产品,它的功能是在墙上或者板上钻洞打孔。这个功能有很多用途,比如说钻个洞,插进一个钉子。但一般没有人会随便地在墙上插钉子。你做一个插钉子的钻孔的东西一般来说是没有用的,再便宜、再美观也没用。插钉子的目的到最后是为了一个用途,比如一个父亲把孩子的照片挂在墙上,通过这件事和家人交流,其用处就是回忆和获得家庭幸福(图2.2)。也可以挂一张自己的奖状,让家人为你自豪。如果你是做钻头的,就应该从满足这些用途出发,这样用户才会买你的钻头。二百年前的印第安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钻头,但是很容易理解“挂照片”,这就是用处。
图2.2 一个钻头的用处
人们常常把技术、产品和用处混淆,认为功能就是用处。比如一个科学家发明了一个高精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精度是现在产品的两倍,那么这个新发明的功能就是超高精度地测试二氧化碳含量。用途呢?是在家里使用还是在工厂使用?用在家里不合适,因为价格太高,性能不稳定,而且使用很麻烦,需要在家里标定校准,没有人可以轻易做。用在工业界也不合适,因为工业界的气体环境很复杂,需要高可靠性。所以,这个高科技的研发最终会以没有用而告终,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介于两个用户群之间,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被两个采用,而是两个都不用。这就好比一件衬衫,大人穿太小,孩子穿太大,那么大人和孩子都不会穿,不管这件衬衫多么好看、多么便宜。用处必须精准,不能笼统,不能指望歪打正着,不能等别人发现你。(即使暂时歪打正着了,也会很快被别的竞争对手细分市场。)
发明者不能幻想:我发明一个功能别人肯定会找到用处。这是错误的概念。每个人都有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新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要换的,也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即使你发明的东西有用,别人也可以说“太忙了,不想试”,到后来还是没被用上。要让别人试,你必须打动他。
每一个成功的创新都必须找到用处,而不是开发了功能。大部分创新创业的失败,不论是没有开始的还是轰轰烈烈烧钱的,都是因为没有找到用处。有人可能会问:“用处这么罕见,这么难找吗?”确实如此。用处是世界上的稀缺珍宝,存在于各处但藏得很深,需要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去发掘,就像科学发现一样难!要创新,必须入行(商业的行当),才能挖到宝藏。
有很多物体,尤其是创意特异的或者新的物体,虽然有功能,但是功能只能被几个人使用和赏识。比如一篇学术文章,即便只有几个人关心,但作者可能因为自己出名了、是探索者而沾沾自喜,这就是这篇学术文章对于写这篇文章的人的“用处”,但对社会并没有多大影响。如果印第安老爷爷对你的技术描述感兴趣了,就说明你的技术激发了他的想象力,这就是用处。(但是你通过这个不一定能赚到他的钱。)
一个物体的多种功能和用处
一个物体可以有多个功能,一个功能可以有多个用途,一个用途可以有多个用处,但有可能只有一个用处会产生价值。图2.3描述的是一种很常见的场景。
图2.3 一个物体可以有多个功能和用处
有些成功的公司提供的主要用处甚至并不局限于表面(这里,公司就是物体)。比如前面提到的星巴克,它是一个咖啡店,其功能是提供咖啡,但也是会客场所。它对客户的用处是免费上网的网吧,是便宜干净的聊天场所,是不收费的洗手间,是让你感觉人生很美好的地方。天哪,花上40元就能感觉到人生的美好,谁不愿意!这比去迪斯尼乐园感受人生美好和排长长的大队便宜多了。在人口快速增长的世界,可以开会聊天的地方越来越少,星巴克满足了这个需求,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商业而言,难怪它能做那么大。(反回来看,舒尔茨创建星巴克也得益于选的时间点很对!也许以前也曾有人试着做过星巴克,但没有成功。所以说不是星巴克成功了,而是“这次,一个叫星巴克的咖啡连锁店终于成功了”。)
从功能到用处,即使能够走通,也涉及很多烦琐的步骤。比如前面说到的钻头的例子,这个父亲必须找到一个电钻或手钻,装上钻头和电源线,测试一下是否装紧了。然后在墙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做好标记后开始钻孔。然后还需要把钻孔时产生的碎末收走,把钻头拔下来,收好电钻,收好钻头。这些具体的实现步骤不是琐碎的细节,而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创新者不仅可以做钻头,还可以帮助这个父亲把挂画这个过程做得更快、更好。这是发明者可以使用的一个策略——从用处反着想,想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尽量简化程序。要达到这个目的,有很多发明创新创业的文章可做,比如:
(1)发明一个不必丈量就可以对准墙上位置的电钻;
(2)发明一个便于更换钻头的机械装置;
(3)发明一个不用钻孔和特殊工具就可以钉的挂钩。
当然这只是一些思路。如果从分析这个父亲的劳动过程和帮助其尽快完成任务出发,会马上想到很多革命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创新必须有用。所谓有用,就是你做的工具必须有人买去使用,而不是自己送给别人用,不是自己去提供服务和“帮别人”。有用的东西才能被人用,被人用的东西才叫有用。有用的东西一定是一个“工具”,不是“物体”和“摆设”。对于理工男来说,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卖技术,必须把技术包装成工具才行,要做得出来、卖得出去。
创,不是制造一个主意,而是证明一个主意确实可以让人用,要用独特的技术制造设计独特的工具,给独特受众提供特殊能力。寻找投资人时,不要试图让他中意你的主意和物体(样品),要让他对你的工具和提供的独特价值以及受益人群的大小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