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于称博士(水木书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烂苹果定律

权力腐败循着“烂苹果”定律而发生:

当一个权力系统中某一个人出现腐败行为而没有受到惩罚,即口袋中出现一个烂苹果,这个“烂苹果”没有被淘汰出局,很快就会有其他“苹果”受到传习和鼓励,他们的自我压力会减少,也随之出现腐败行为,直到所有的“苹果”——如同真的苹果那样——都腐烂并同口袋烂到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揭开权力系统的盖子就会发现许多官员结成了腐败网、他们烂到一起(费正清所谓“系统化的腐败”是也)。

烂苹果落到头上

权力腐败之所以会愈演愈烈,就是因为腐败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按照心理学理论中驱力降低作用的原理,个人行为由一些基本的内驱力(如饥、渴等需求)激发并且是内在心理张力的结果。有机体通过满足导致这种内驱力的基本需求来缓解内驱力。某些行为方式可以导致这一目标的达成,而另一些则不能。那些导致困境且不能满足需求和缓解内驱力的行为方式必须摈弃。如果不是这样——该有机体坚持重复做这种行为——就会毁灭自身。实验心理学表明:在动物和自我导向的人类不断摸索学习以求缓解内驱力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最后一种行为方式倾向于在接下来的尝试中被重复。多次重复这种行为,并且刺激的情境反复出现,便会形成一种习惯。权力场也是一样,当政府官员有利用手中权力去获取私人利益的欲望而又没有对这种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时,行使权力状况的恶化就是必然的。这会对其他人树立一种“成功”的范例,刺激他们去效法。

权力腐败的普遍性是社会道德式微的结果,反过来也会进一步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社会道德的沦丧又反过来减轻了人们对腐败的道德压力,出现良心结冻的心理现象。整个社会的逐利氛围促使掌握权力的人抱有获得高酬报的强烈欲望,当正当渠道无法满足这种欲望时,他就可能通过不正当行使权力来获得取个人私利。随着腐败现象的蔓延,官员的道德感会变得麻木。当非法利益的诱惑占上风时,腐败就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仍然廉洁,但只要腐败的风气蔓延到一定程度,特别是掌握僚属命运的岗位被腐败者占据的时候,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清廉者受压抑,他们被排斥在权力的核心系统之外,成为“吃不开”的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摹写了这一境况,谓贪官:

但能博上宪之欢心,得同官之要誉,则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君恩不足念,民怨不足忧。做官十年而家富身肥,囊橐累累然数十万斤在握矣。于是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病心疾首,钳口侧目,而无如何也。

清官正相反,“上官掎之,同寅笑之,众庶疑之,必溃其成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