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岩茶十件

与其他茶相比,喝武夷岩茶无疑是较为复杂的。比如,冲泡岩茶的盖杯有6克杯、8克杯、10克杯之分,不同量的岩茶必须用不同量的盖杯冲泡,以免盖杯过小,茶叶不能充分泡开;盖或杯过大,入水过多,影响茶味。若饮者较多,超过分杯数(一般同喝岩茶者以最多不超过6人为宜,人太多,茶汤量不足,就难以共品同一道茶汤,而岩茶的特征之一是每道茶汤各有不同的色、香、味),冲泡者就须用两只盖杯冲泡,以使品饮者获得同一道茶汤。所以,武夷岩茶泡茶老手一般都会两手同时冲泡出水,饮者多时便左右开弓。再比如,武夷岩茶的品茶杯有收口杯和敞口杯之分,收口杯留香效果好,有利于杯底香闻鉴评赏;敞口杯散香效果好,有利于汤香发散四溢。留在自己品茶杯中的底香是自己独闻的,散发于空气中的茶香是众人共享的。所以,我有时会开玩笑地将收口杯称之为“独乐杯”,将敞口杯称为“众乐杯”。又比如,冲泡品赏武夷岩茶需有茶海、分茶器、茶桶、茶垫、茶盘、茶巾、茶秤等。其中,茶海设有泄水口并连接接水桶的茶台,将冲泡茶用的盖杯(或茶壶)、分茶器和品茶杯等置于茶海上,洗杯、温杯、冲泡、分杯的漏水都被收纳于茶海之中,不在桌上、地上四处横溢;分茶器为带有尖形出水口的杯或壶。将泡出的茶汤倒入此中,然后在多个饮茶杯中均匀地进行分配。因分茶需均匀,故又称“公道杯”。这分茶器是近年从台湾流入大陆,并已被大陆众多的茶人接受,虽然亦有不少茶人以各种理由反对使用分茶器,拒不使用分茶器。茶桶置于茶桌上,用于倾倒品茶杯中的残渣或残茶,以及鉴赏评论过的茶底。而在近年逐渐流行的不让水外溢的“干泡”(与之相对应,让水外溢的称之为“湿泡”)中,洗杯、温杯等之余水也倾倒于茶桶之中。茶垫有大小之分,大者用于垫盛有沸水的煮水壶,小者垫在品茶者面前的桌位上,用于放置品茶杯。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底的。将喝过的茶底倾倒于上,品茶者就可以鉴赏评论了。茶巾是一块八寸见方的小方巾,大多为深色,用以擦拭冲泡或品茶过程中落到桌上的水渍和茶渍。茶秤(现为电子秤),用于散装茶入盖杯时的称重,得以准确、合适地进行冲泡。

即便是冲泡茶的小工具,较之于绿茶、黄茶所用的“茶六件”(也有人称之为“茶道六君子”),武夷岩茶也至少要多4件小工具,达10件之多,故我称之为“岩茶十件”,这十件小工具如下:

茶舀:用于从储茶器(包括罐、盒、瓶等)中搯出散装的茶叶。

茶则:用于放置干茶,以便饮者在茶叶冲泡前对干茶的品鉴观赏,以及估算注水量。

茶夹:有大小两种。大者用于夹煮水壶壶盖,以便观看水沸程度、注水等,又称壶夹;小者用于夹品茶器(包括杯、蛊、碗等),以便洗杯、温杯、送茶等,又称杯夹。

茶漏:置于分茶器上,用于过滤茶汤中的茶渣。

茶摄:用于夹取泡茶后洗杯或洗壶时,杯中或壶中残留的茶叶。

茶匙:与绿茶、黄茶的“茶道六君子”中的茶匙既可用于搯干茶、又可用于刮出杯或壶中冲泡后的残茶不同,岩茶的干茶条索较长,茶匙不便搯取,所以,“岩茶十件”中的茶匙仅用于刮出盖杯或茶壶中冲泡后的残茶和茶渣。

茶刷:用于清洗茶海。

茶剪:目前武夷岩茶的包装有散装和小袋真空包装之分,若为小袋真空包装,需用专用茶剪剪开包装袋,才能将袋中茶叶置入茶则或杯壶之中。

茶针:若以茶壶冲泡武夷岩茶,洗壶时需用茶针清理壶嘴和壶滤,以便茶壶出水顺畅。

茶筒:用于放置上述冲泡茶的小工具。

需强调的是,这“岩茶十件”并非如同绿茶、黄茶等的“茶六件”,仅仅在茶道或茶艺表演中,作为一种表演用具或程序性用品使用,而是作为冲泡、品饮武夷岩茶的一般工具或常规日用品而存在和使用,故而我将其称为“岩茶十件”而非“岩茶茶道或茶艺十件”。

“岩茶十件”中,除茶剪外,大多为竹制品或木制品,也有用金属镶以木柄的。我所见到的这些金属制品大多是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带着一种暴发户或土财主的洋洋自得,以此作为品岩茶的辅助工具,让我有一种清纯少女镶上了一口大金牙的不协调感,难以获得岩茶带来的宁静。相比之下,纯竹制或木制的“岩茶十件”与岩茶相得益彰,能让品饮者更快、更深地进入岩茶之意境。

在我拥有的岩茶十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用小葫芦做的茶漏。这茶漏为手掌般大小,曲线圆润而饱满,白白胖胖,光滑无暇,置于茶桌上,如同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在杯壶中嬉戏;置于手掌中,如童话般即将现形的宝船,令人遐想无限。因是小葫芦所制,所以这个茶漏非整套木制或竹制的“岩茶十件”套装中的一件,而是孤件——只有这一件。我把它当作茶宠养着,爱之所至,兴之所至,日用品也可以成为工艺品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