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PREFACE 非遗的赓续,靠传承,也靠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总体而言,其持久赓续,当然主要依赖传承人群体的关爱、保护和代代传承。然而,所有社会成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传承大军中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有传承人但没有受众,非遗的生命能延续得久远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我都是传承人。
在非遗传承保护的进程中,传播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有两个翅膀才飞得高、飞得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播工作有专门而详尽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
第三十四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第三十五条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仅是传播机构、媒体单位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和每个人的事。本书的主题是传播,非遗展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也是传播,甚至学术研究、学术会议也有传播的功效。传播能够彰显传统智慧与技能的深厚内涵和情感的伟大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翻制、转换和广泛散布。它能够而且应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1)鼓舞现在的传承人群,提升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2)为未来广大的传承人群提供后备力量。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自身也是对非遗对象的研究过程、本体分析和价值评估。
(4)传播会丰富广大人群的非遗知识,从而提升群体对非遗的价值评估和深厚情感。
(5)促进非遗交流、借鉴,从而推动其发展和推广。我国各种名录的公布,教科文组织的各项名册,除它们本身具有的诸多含义、功能外,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播方式。
(6)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发挥非遗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靠社会群体的巨大力量。而唤起和动员社会群体的力量,则要靠传播。以期留下手艺、留下智慧与传统、留下精神、留下中国心!
传播把部分人的智慧技能和活动推广到整体社会,为大家所共享、共爱、共同保护。传播使传承者的情怀及实践变成全社会声势浩大的内心情感和有效参与,同时使某个地域或民族的非遗具有全人类意义,受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注和保护,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刘魁立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