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信息化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原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为社会提供新的社会生产工具,社会成员使用这种新的社会生产工具进行社会劳动就形成新的社会生产力,同时必然促进新的生产关系成长,从而推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上层建筑的形成。这就是“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力-经济-社会的连锁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 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力-经济-社会连锁关系表
在表2-1中,“表征性科技”和“表征性资源”的含义是:任何一个时代所存在的科学技术和所利用的资源都必然是多样化的,这里只指出对于那个时代最具有表征性意义的科学技术和资源。
在物质、能量、信息三种资源之中,物质资源相对比较直观,信息资源相对比较抽象,能量资源则介于两者之间;而人类宏观的认识能力通常是由直观逐步走向抽象。因此,古代人类所能认识和利用的资源必然主要是物质资源,近代人类进一步学会了认识和利用能量资源,现代人类则正在逐步深入地认识和利用信息资源。如表2-1所示,清楚地显示了古代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现代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表2-1还表明,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工具是体力工具;工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工具是动力工具;信息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工具是智能工具。经济学原理认为,判断一种经济的性质是什么,不仅要看它生产什么,更要看它怎样生产。例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都生产粮食,从这个意义上看不出它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它们生产粮食的方式大不相同,显示了它们之间质的区别。
经济是指社会产品生产与再生产的活动。某个时期的经济性质由当时社会成员素质水平、社会生产工具性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决定。依照经济学原理和表2-1所示的关系,可以清晰地给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的基本定义。
1)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以物质资源为表征性资源、以体力工具为表征性社会工具、以农业时代社会生产力为表征性社会生产力的经济。
2)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是以能量资源为表征性资源、以动力工具为表征性社会生产工具、以工业时代为表征性社会生产力的经济。
3)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表征性资源、以智能工具为表征性社会生产工具、以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为表征性社会生产力的经济。
4)知识经济
把信息资源提炼成为知识,进一步把知识激活成为智能,这是信息资源加工转化的有序发展过程。因此,知识经济(基于知识的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
由于信息资源是与物质和能量资源具有同等意义的基础资源,信息经济便自然成为一种有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体系的新的基本经济体系。知识经济则不是一个新的基本经济体系,而是信息经济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主要强调了信息经济的数字化特征。数字经济的概念由“数字技术”引申而来。但是,“数字技术”本身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技术特征,数字经济也只能反映信息经济的一个技术侧面。
6)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概念强调信息网络这种社会生产工具对经济的作用。如果说信息经济的提法是着眼于信息经济的表征性基础资源,那么网络经济的提法则是着眼于信息经济的社会生产工具。而基础资源和社会生产工具都是一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因此,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具有同样重要的表征意义。
外部资源与人类能力的关系:如图2-2所示。
在没有任何生产工具的远古蒙昧时代,人们基本上是以“赤手空拳”和“各自谋生”的方式在大自然中求生存,没有形成任何有效的社会生产力。人们一方面在森林中采摘野果,追杀弱小猎物,在浅水区捕捞鱼虾;另一方面又要躲避凶猛野兽的侵袭,逃避自然灾害的暴虐。因此,那时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十分严峻,生存发展的水平十分低下,生存的机会与死亡的危险同在。
为了获得更好和更稳定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人类曾经进行过无数次自觉的和更多不自觉或半自觉的尝试,终于慢慢发现:要想改善生存发展条件,唯一有效的出路是必须逐步学会认识周围的世界,并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合理改造和优化。但是,外部世界浩大无边、错综复杂和变化莫测,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由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转变。
人类的能力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归结起来只有三类:体质能力、体力能力和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是体力能力和智力能力的基础,体力能力是支撑智力能力的支柱,智力能力则是支配体质能力和体力能力的统帅和灵魂。三种能力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三位一体的能力。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和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人类才逐渐领悟到实现“自身能力扩展”的奥秘:设法把外部世界的“资源”加工成为相应的社会生产工具,利用这些生产工具就可以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
如果真正能够制造出合适的生产工具,那么物质资源就能被用来扩展人类的体质能力;能量资源就能被用来扩展人类的体力能力;信息资源就能被用来扩展人类的智力能力。资源与能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 生产工具——利用外部资源扩展人类的能力
用外部世界的“资源”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是一切生产工具的共同本质。帮助人类完成这种转变任务的正是材料科学技术、能量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它们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不难理解,三类资源之间,物质资源比较直观,信息资源比较抽象,能量资源则介于两者之间。根据由简单到复杂和由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人类最初主要利用古代初步发展起来的材料科学技术的知识,把外部世界的物质资源加工成为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石器材料、木器材料、金属材料等),制成了各种各样只需要材料而不需要能量和信息资源的体力工具(如锄头、镰刀、棍棒、车、犁等),扩展了人类的体质能力。
到了近代,人类逐步了解了能量资源的性质,利用能量科学技术知识把外部世界的能量资源加工成为各种可以控制的动力(如机械力、化学力、电力等),并把它们与近代的新材料结合起来,制成了各种只需要材料和动力而不需要信息资源的动力工具(如机车、机床、汽车、轮船等),扩展了人类的体力能力。
进入现代,人类正在逐步掌握信息资源的性质,利用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把外部世界的信息资源加工成为各种各样可操作可利用的知识(如各种知识模型、推理规则、控制策略等),并把它们与现代的材料和动力相结合,制成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工具(如各种决策系统、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扩展了人类的智力能力。
科技、资源、工具、能力与社会的关系如表2-2所示。
表2-2 科技-资源-工具-能力关系
从表2-2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第一,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利用外部世界的资源创造出越来越先进的社会生产工具,越来越全面地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人类社会自身不断产生更高的生存发展新需求,是牵引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则是回应新需求的牵引而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
第二,在“科学技术—资源利用—社会生产工具—社会生产力”这个关系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由远古时代的蒙昧逐步走向农业时代文明、工业时代文明和信息时代文明。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
第三,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走向农业文明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广泛应用体力工具的农业化时代;由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广泛应用动力工具的工业化时代;由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广泛应用智能工具的信息化时代。
第四,智能工具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体系,是一个大规模的智能化信息网络。因此,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广大规模智能信息网络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一代新的社会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导致一代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成,导致一代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改变。
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工具进步的总趋势来看,信息化确实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