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机械插引设备设计方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概述

1.1 花炮的起源

花炮又称“焰火”或“礼花”,是从中国古代逐渐演变发展而成。花炮由引信、发射药和炮药三部分组成。引信就是导火线,点燃导火线,发射药燃烧,将炮药射向空中。发射药中有混杂的盐类,爆炸后,在高温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便会产生五颜六色的火花,不能燃烧的物质便产生烟雾。花炮没有清脆的声响,但却有变幻无穷、色彩纷呈、五彩斑斓的图案。如图1-1所示。

图1-1 花炮

花炮的核心是火药。起初,花炮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时期,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花炮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

花炮相传始于隋唐,盛于宋代。北宋时花炮的制作已很精致,有了显现戏曲人物形象的“药发傀儡”。在宋朝时节日盛行放花炮,当时的景象从《武林旧事》中可窥一斑:“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相传很久以前,“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焚烨有声,而山臊惊惮”。这是关于鞭炮前身的神话故事。所以,鞭炮有的地方又叫爆竹。

隋末唐初有个著名的医药家孙思邈,他才学超群,医术高明。据传,孙思邈为了一心一意炼丹和行医,先隐居在太行山的深山老林中,后又千里迢迢南下避隐到湘东山区,最后在浏阳地区定居下来。就在县城的东门外,沿河而上,有一条小河与浏阳河相汇,在山岭的树林丛中,有一个岩洞,传说,孙思邈就隐居在这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医药家和炼丹家,就把这个岩洞叫孙隐崖。

孙思邈经常炼丹,在这个岩洞中隐居下来后,时常到县城东边很远的盛产硫黄矿的七宝山采挖硫黄,把采挖回的硫黄,加上硝石和木炭等物料,装入炼丹炉,日夜炼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思邈终于炼制出了火药,成为浏阳花炮、鞭炮的奠基人。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对花炮、鞭炮的伟大贡献,将他炼丹的地方尊称为炼丹台,洗药的井和泉分别尊称为洗药井和洗药泉。直到今天,孙隐崖、炼丹台、洗药井、洗药泉仍保存完好,仿佛在悠悠地叙述着这个古老的传说,真令人古思飞扬,悠然神往。

唐朝贞观年间,战事频繁,湖南东部连年水灾加旱灾,瘟疫肆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有个叫李畋的人回到浏阳,见此情景,深有感触,决心驱赶邪恶。他日夜冥思苦想,如何能够驱邪除恶呢?有一天李畋信步走到浏阳河南岸天马山下,只见翠竹满山,郁郁葱葱。他在想,烧竹能爆响,那么,将竹筒内装入火药,那响声不就变得更响亮了吗?想到这里,他十分高兴,立即吩咐弟子砍伐竹子,将竹筒填满火药,安上药线。点燃后不但发出洪大的响声,而且飘出一股股清香。就这样,浏阳的邪瘴很快被驱赶得干干净净,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爆竹也就这样产生了,后来广泛应用于辟邪驱瘴。

到了宋朝,后人为了纪念李畋,铭记李畋发明爆竹的功绩,就捐资修建一座庙宇,称作祖师庙。在中国花炮生产的各大主产区,都建有规模不一的李畋先师庙,以示纪念。这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湖南浏阳大瑶的李畋庙(图1-2)。想要找到祖师庙,就要从县城沿着窄小的麻石小街往前走,再转入一条叫田家巷的幽深的巷子,祖师庙就坐落在这里,整个庙宇古朴风雅,翘角飞檐。李畋庙经过多次修复,规模较大,现存完好。在周边建有中国花炮文化步行街、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等花炮文化标志性建筑。而在江西省万载县凤凰山公园内,则立了李畋的雕像纪念。

图1-2 浏阳大瑶的李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