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输液剂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输液剂大生产中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澄明度、染菌和热原问题。
1.澄明度问题
注射液中常出现的微粒有炭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黏土、玻璃屑、细菌和结晶等,主要来源如下。
(1)原料与附加剂 注射用葡萄糖有时可能含有少量蛋白质、水解不完全的糊精、钙盐等杂质;氯化钠、碳酸氢钠中常含有较高的钙盐、镁盐和硫酸盐;氯化钙中含有较多的碱性物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使输液产生乳光、小白点、混浊等现象。活性炭X射线散射证明石墨晶格内的少量杂质,能使活性炭带电,杂质含量较多时,不仅影响输液的澄明度,而且影响药液的稳定性。因此应严格控制原辅料的质量,国内已制定了输液用的原辅料质量标准。
(2)输液容器与附件 输液中发现的小白点主要是钙、镁、铁、硅酸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自橡胶塞和玻璃输液容器。有人对聚氯乙烯袋与玻璃瓶盛装输液后不断振摇2h,发现前者产生的微粒比后者多5倍,经过薄层色谱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微粒为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这种物质对人体有害。
(3)生产工艺以及操作 车间洁净度差、容器及附件洗涤不净、滤器的选择不恰当、过滤与灌封操作不合要求、工序安排不合理等都会增加澄明度的不合格率,因此,应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
(4)医院输液操作以及静脉滴注装置的问题 无菌操作不严、静脉滴注装置不净或不恰当的输液配伍都可引起输液的污染。安置终端过滤器(0.8μm孔径的薄膜)是解决使用过程中微粒污染的重要措施。
2.染菌
输液染菌后出现霉团、云雾状、混浊、产气等现象,也有一些外观并无变化。如果使用这些输液,将会造成脓毒症、败血症、内毒素中毒甚至死亡。染菌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灭菌不彻底、瓶塞松动不严等,应特别注意防止。有些芽孢需120℃、30~40min,有些放射线菌需140℃、15~20min才能杀死。若输液为营养物质时,细菌易生长繁殖,即使经过灭菌,大量尸体的存在,也会引起致热反应。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制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严格灭菌条件,严密包装。
3.热原反应
临床上时有发生,关于热原的污染途径参见注射用水项下。但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占84%左右,必须引起注意。尽量使用全套或一次性的输液器,能为使用过程中避免热原污染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