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插上文学的翅膀:中小学生考场写作增分技法33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选材篇

第二讲 作文选材从“印象”里来

瞧,何本真和表妹正对着语文课的课外习题发愁呢!

课外习题

问题一:作者进行艺术加工,是从记忆仓库选取存在的一个印象,还是选脑中的一个概念?

表妹翻开字典,查字义:材,原料——可制成成品的东西。

若是“一个概念”做“原料”,纯属子虚乌有,还怎么进行艺术加工?表妹一想到此,就答:“选存在的印象吧!”

何本真想:一个印象是从视网膜的一次成像转化而来的,岂不等于一张照片?说印象(照片)是存在物,进而加工,说得通!这样一想,他也就默认了。

课外习题

问题二:如果是存在物,必占物理时空!那么记忆仓库里众多印象以时间顺序排列,如果要取其中一份,换算成时间是多少?

这道题他俩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于是向徐老师求助。

徐老师说“印象”一:1/16秒的特性

徐老师说:“物象映入眼帘,牵动全身神经参与,约1/16秒就在视网膜上一次成像,进而转入记忆仓库成为一个印象。印象:内含物象(景),又蒙上一层‘有色眼镜’(刺激下见到的物象已变形变态了——渗透了情)。或换一种说法:当我‘上楼梯时一脚踩空的瞬间,心就提了起来’,这种从‘触景’(脚踩空——物理刺激)到‘生情’(心提起——感觉)的条件反射,约为1/16秒。若抓拍,就可拍出一张照片(印象)——台阶是景,惊慌失措的样子是情!”

“原来,记忆仓库的每一个印象,换算成时间约为1/16秒一份!这么短啊?”这让何本真不敢相信,于是问:“有依据吗?”

徐老师说:“有!学者刘文波、冯毓云说过,‘人们把两个事件能被确切地感知为相继(不是同时)的必备时间间隔,称为主观时间量子。人们的主观时间量子大约是1/16秒。’”

这一科学结论,对何本真触动很大,他吃惊地想:过去写作,没按1/16秒一份的印象选材,只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概意思,难道说是没选好材?

徐老师说“印象”二:受仿真描写制约

“讲的是写作,”表妹没听明白,就满腹牢骚地说,“跟我讲所选的材为多长时间一份,有啥用?”

徐老师反唇相讥:“其一,你连材为何物都不知,怎么选?其二,学者邢军纪说过,‘作家写作时,往往挥洒自如,让人好生羡慕。但是,即使卷帙浩繁,千头万绪,也都是一个印象一个印象积累下来,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写出来的。’当你得知材是受‘视觉加工的时间特性’制约的原理,岂不可以进行‘仿真描写’(蔡毅语)了?换言之,作家的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臆想,而是从记忆仓库里调取一个又一个1/16秒的印象,使它浮现在眼前,然后用‘现时当下’的行为一一进行模仿!美其名曰‘重新唤起体验’(托尔斯泰语)!”

表妹这才恍然大悟,说:“看来,文章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得模仿1/16秒的从‘触景’到‘生情’的一个印象,并受到‘仿真描写’的制约。”

“别说是你,作家也得遵守‘仿真描写’的规矩!”徐老师微微一笑,说,“学者刘文波、冯毓云说过,‘文学艺术家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人物、景物,都是文学艺术家用他们具有信息加工时间特性的一双眼睛所见的世界,就像电影蒙太奇体系,就是紧紧依赖人视觉的1/16秒的主观时间量子,文学家的视觉语汇哪怕再具表达魅力,也是在最终意义上服从视觉的这一特性的。’”

徐老师说“印象”三:不服从1/16秒特性会失真

一不服从1/16秒的特性,就会失真,说得也太绝了!何本真不觉提出质疑:“请举例来证明一下,好吗?”

徐老师喝了一口茶,说:“过去,杭州柳浪闻莺公园,立着欧阳海拉战马的汉白玉雕像。碑上刻着:1963年11月,野营训练中,战马因受惊滞留铁轨,而火车正开来……这位班长竟用肩头顶出了拉着炮架的战马而牺牲……当时《欧阳海之歌》人人必读。尤其铁轨中拉战马,作家金敬迈竟用上千字描写他‘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内心活动,令读者十分过瘾。没有一个人怀疑这是假的,因为把战马从铁轨中拉出,不知得用多少个1/16秒,作家完全可以据此发挥。”

“反之,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描写手法就不能用在英雄——长运司机吴斌身上。因为那铁片飞来的速度快于1/16秒(快于1/16秒,眼睛就看不到了),怎么飞来,怎么砸破挡风玻璃,砸在方向盘上(因手与之相连,有一个本能的抓紧动作),怎么砸在肚子上,英雄一概不知!如果你硬描写他面对飞来的铁片时临危不惧的内心活动,岂不失真?反倒弄巧成拙。”

听罢,兄妹俩不觉点头。

课外习题

问题三: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徐老师说:“不是从记忆仓库里任选一个1/16秒的印象,就是作文的材料!学者蔡毅提出的标准是:‘第一, 某些能激发艺术情感、审美情感的事物和境况;(比如说:山坡上正好放着一个蛇状的树根。——徐老师解释,下同)第二, 具备一定艺术修养、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正好遇上一个懂根雕技术的识货人,意识到这树根能加工成九龙戏珠根雕产品,不然,让山民拾去,会当柴烧的。)第三,两者的实际相遇。(树根是在身外,感官能接触到,不是臆想出来的。)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艺术情感的产生都是不可能的。”

显然,上面的话引起了表妹的联想,她笑着拿出手机,打开一张照片——胖胖的何本真,正笑嘻嘻咧开嘴,流着口水,捏着筷子的那只手伸得老长,正往桂花鱼的肚子上夹去……她边递手机给徐老师边问:“这是‘材’吧?可写不?”

“是1/16秒的‘材’,”徐老师说,“但不能写!立意在贪吃,没教育意义!”

见拿他开涮,何本真气极了,说:“徐老师讲过多少次了,得选内含温暖、教训、哲理的触景生情之‘材’!”说着,他也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表妹咧着嘴,梗着脖子,用手拼命抠着喉咙,呕吐着,真是鱼刺在喉啊……他边递给徐老师边问:“这个可以写吗?”

徐老师咧嘴一笑,说:“这个,可以!既是1/16秒的‘材’,又内含‘吃得快反而慢’的警世哲理!”

怕他们无休止地调侃下去,徐老师拿出了范文。


记一件冤屈的事

浙江省杭州市大家艺校 张茜雯

“你怎么这样?趁我出去,偷我钱包?”空荡荡的教室里突然响起了责问声。我的心咯噔一跳,连忙把钱包放下,心里委屈地想:明明是我从地上捡起来的,却说是我偷的?(此刻,表妹抢着说:“耳听声音的瞬间,就产生心跳与这种想法,属人之常情,是1/16秒的条件反射。加上哲理的立意,此材选得好!”)我抬起头看了看她,只见同学脸色铁青,正死死地盯着我,眼神发出的光芒像要一口把我吃了似的。我不得不低下头,避开她咄咄逼人的目光。苍白的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发出冷冷的光芒,照在我头上,却是那样火辣。我小声地解释说:“这钱包掉在地上了,我刚捡起来的!”

“好好的钱包,没人动它,会跑到地上去?被我当场捉住了,你还要抵赖?”

她的声音很响,惊动了不少同学,他们纷纷从外面跑进来,惊讶地盯着我这个“贼”。这时,我感到天花板格外暗,墙也格外灰,全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好像那些地方伸出无数个头来,说:“你偷人家的钱包,不要脸!”一想到昔日的好友这么不给我面子,我内心凄怆得直想流泪。什么好朋友,在这个时候不相信朋友人品不说,还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我!真有她的!要不是我刚才扫地时发现钱包,帮你拾起,现在钱包还丢在角落里,等一会儿万一落在贪财的人手中,说不定不还你呢。我们班不是常丢东西吗?我鼓足勇气,说:“我没偷!是捡的!”

“你捡的?那你归还就是了!为什么拉开拉链?还不是想偷钱?”

唉,为什么要拉开?我愣住了,回忆着当时的情形。记得是想看一看钱包里有什么东西,或许从中能认出是谁的钱包来……

看到我愣住了,她得意地吼起来:“你无话可说了吧!这不是贼的行为,还是什么?”

周围的人明显站在她那一边,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眼神有惋惜,也有痛恨,似乎都觉得贼被捉了……这让我百口莫辩,血直往心头涌……

头顶上的电风扇“嗡嗡”地响,伴着风一齐向我吹来,令我心寒。见我还想分辩,同学们突然个个表情严肃起来,脸拉得老长,一双双眼睛一齐瞪着我,好像在质问:你是贼,还不认错!我觉得时间过得真是漫长!现在有个地洞就好了,真想钻进去……我暗暗发誓:今后这种好人,再也不做了。

上课了,连同桌也不理我了。看来她也把我当贼了!我忍不住把这事写在周记上,发泄愤懑。没想到,周记发下来后,我看到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我相信你不会是贼,而是拾金不昧!”当这行字映入眼帘时,我的眼眶不觉湿润了……我想:就凭老师的理解,今后拾金不昧的事,我还是会做的。


何本真不等读完,就说:“看来,选1/16秒的‘材’,进行模仿,还真能写出逼真的妙文啊……”


徐老师提醒

选材选材,如雷贯耳,可是你想过“材”为何物吗?

别把左脑中产生的一个大概意思当作“材”了!你要知道:那是抽象的概念,并不是渗透情感的有形之“材”!试想:不身临其境,感官不参与,怎么能写出触景生情的文章?即使写成了,也是臆想的铺陈,套话空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