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防治及安全用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二、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红细胞内、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以发热、溶血性贫血和黄疸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此病也被称为黄疸性贫血、红皮病、类鞭虫病和赤兽体病等。近几年来,我国对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病原】附红细胞体属典型的原核生物,多数为球形、卵圆形、环行、杆状等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2.6微米,大小不等,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历来存在争议。2004年,Messick进一步根据附红细胞体在分子学上的相关性以及其表型特点,将血巴尔通体属以及附红细胞体属从立克次体目移到了支原体科,并且将这两个属合并为血营养型支原体。不同种的附红细胞体都有相对的特异性,都有相应的宿主。附红细胞体在人工培养基不能生长,也不能在血液外组织中人工培养。附红细胞体对干燥、热和化学消毒药物敏感。将附红细胞体悬液滴于玻片上,置室温自然干燥,1分钟内,复溶后部分保持很弱的活力,2分钟后,全部停止活动。60℃经30分钟或75~100℃水浴作用0.5~1分钟即可使其失去致病活性。在含氯的消毒剂中作用1分钟即全部灭活,加入0.1%的碘液,可以立即停止运动,不易被碘着色。一般消毒药几分钟即可将其杀死。在1%的盐酸或5%的醋酸溶液中可刺激其运动,这一点具有鉴别意义。附红细胞体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的血液中可存活1个月,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在–30℃条件下,保存120天保持80%的活力;在–70℃附红细胞体可存活数年之久。附红细胞体对青霉素类不敏感,而对强力霉素敏感。

【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病呈全球性分布,隐性感染率极高。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报道发现此病。附红细胞体病患者及附红细胞体的携带者均是此病的传染源,包括绵羊、山羊、牛、猪、马、驴、骡、骆驼、犬、猫、水貂、鼠、鸟类和人等;其中猪发病的报道占绝大多数。不同品种、年龄的畜禽和人均可感染。但附红细胞体进入机体后多呈潜伏状态,发病率较低,只有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分娩、疲劳和长途运输等)时才可能引起发病,所以多数学者认为附红细胞体很可能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本病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5~8月(夏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本病的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研究人员在病牛的生活环境中采集了虱子、蚊虫和厩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发现它们体内存在牛温氏附红细胞体。本病也可以经胎盘进行垂直传播。舍饲期间最易发生,水牛少见。在常发地区多为慢性或隐性传染,呈散发,在新发地区可呈暴发性或地方流行性。1976年发现了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病并证实其在重度贫血的牛群中的感染率高达78%;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牛的感染率在6%~80%。

【临床症状】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会导致宿主菌血症以及贫血症状的产生,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急性临床症状,且几乎不造成宿主的死亡。一般被感染的动物在出现症状之前能保持数月的正常情况,但也有一些动物可能永远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发病初期,体温正常,采食正常,产奶量突然下降,有时出现异食症状;发病中期,被毛粗糙,显著的产乳下降;短期发热(体温39.5~41℃),心跳过速,采食量较少,反刍次数减少,咀嚼无力,排水样稀粪,粪便恶臭;发病晚期,体温正常,有食欲废绝、瘤胃蠕动音微弱、排少量软粪、含水较多、并混杂有黏液和黏膜组织、乳房表皮及外生殖器皮肤呈黄疸色、母牛乳头肿胀、公牛阴囊水肿、后肢水肿、股前淋巴结病、体重减轻和不育等症状。孕牛会出现流产、流涎、全身肌肉震颤,黄疸严重,热骤退后出现死亡。静脉采血,血液稀薄如水。

【病理变化】尸体消瘦,可视黏膜、浆膜黄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在皮下和全身脏器都分布点状出血。胸腔积液,腹水过多;脾脏肿大,质软易碎;肾肿大,皮质出血,呈淡黄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水肿。肝肿大,脂肪样变性,肝小叶呈中心或局部坏死等。胆囊肿大,胆汁浓稠。

【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其临床高热、贫血、黄疸、消瘦和腹泻以及实质器官的肿大,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法、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直接镜检法是最直观的方法,血涂片经姬姆萨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氏瑞氏混染法、亚伯特染色法或吖啶橙染色法进行观察,前4种方法只需普通光学显微镜,适合在菌血症时期用,吖啶橙染色法需要荧光显微镜,相对比较特异,能够在染虫率较低的情况下观察到橙色的虫体。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荧光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大部分的诊断方法是用附红细胞体的全虫虫体作为抗原,它们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但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阻断ELISA检测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都很高。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DNA探针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PCR以及PCR-ELISA。PCR多是基于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建立的,可快速、准确地将牛温氏附红细胞体与其他种区分出来。

【防治】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目前还没有专用疫苗,只有将支持疗法和预防性措施结合起来。加强饲养管理,给牛提供全价口粮,增强牛群的抵抗力,消除应激因素的影响。在夏秋季要加强灭蚊灭蝇工作,减少吸血昆虫传播本病的机会。防疫操作要安全卫生,对针头、针管刀、剪刀、耳号器等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传播。

(1)西兽药治疗

方剂1:血虫净(或三氮脒、贝尼尔)每千克体重用5~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方剂2:咪唑苯脲每千克体重用1~3毫克,每天1次,连用2~3天。

方剂3:四环素、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千克体重15毫克口服或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用1~2周。

(2)中西兽药结合治疗 氯化钠500毫升,安钠咖30毫升,三磷酸腺苷20毫升,维生素C 30毫升,静脉注射,连用3天,深部肌内注射血虫净(兰州正丰制药公司生产),隔日1次。同时灌服中药,党参50克、白术50克、当归60克、芍药50克、熟地黄40克、陈皮50克、生姜40克、大枣250克、茯苓50克、五味子40克、川厚朴50克、甘草50克、柴胡50克、升麻40克,水煎温服,1剂/天,连用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