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摩托车维修基本技能
1.4.1 摩托车维修常识
摩托车维修作业类型分为大修、中修、小修、总成修理和零件修理五种,见表1-15。
表1-15 摩托车维修作业类型
1.4.2 摩托车零部件的鉴定与修复
(1)零部件检测鉴定方法
摩托车零件清洗后,应当进行检测鉴定,以确定其技术状态是否可继续使用。对不同的零件,其鉴定内容和要求是不同的,包括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平面度、圆柱度等)、表面状态(粗糙度、损伤、剥落、裂纹、腐蚀等)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平衡度、质量等),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可以用、待修、报废三种情况,再分别进行处理。零件的检测鉴定方法主要有直检法、测检法和无损探伤法三种。
①直检法。直检法不需要仪器和其他工具,只靠人的感觉器官来检验和判断零件的技术状况。直检法主要有目测法、比较法和声响法三种,具体内容见表1-16。
表1-16 直检法
②测检法。对于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相对位置的偏差等,要用量具进行测量鉴定。用量具、仪器测检零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变化,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对照允许使用的极限范围,便可以确定该零件的技术状况。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检测前必须认真检查量具的精度,并合理地选择测量部位。
③无损探伤法。零件内部的缺陷,可以用无损探伤法进行检验。常用的无损探伤法有浸油锤击检验、磁粉探伤、荧光检验、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其中以浸油锤击检验和磁粉探伤较为常用(表1-17)。
表1-17 浸油锤击检验和磁粉探伤
(2)零部件常用修理方法
摩托车零部件的常用修理方法主要包括调整换位法、附加零件法、修理尺寸法、恢复尺寸法、更换零件法等几种(表1-18)。
表1-18 零部件常用修理方法
1.4.3 摩托车整车的拆装
(1)摩托车拆装注意事项
①在拆装维修时,必须使用必要的专用、通用工具和量具,并正确使用。
②在解体前应当尽量判明故障所在部位和性质,了解零件的装配关系。
③解体时,应当按照拆卸顺序进行,先外后内,先附件后主件,对有公差配合要求及不能互换或有方向性要求或有配合标记的零件,在拆卸时应当做好必要的数据测定和记录,以便组装时能够恢复到拆卸前的状态。
④必须待发动机完全冷却后方可拆卸发动机,以免机件的变形。
⑤拆卸发动机前,应当将车体、发动机外部上的油污、泥沙和杂质清除干净,以免在拆卸维修过程中将其混入发动机内部,加速机件磨损或发生意外故障。
⑥零件拆卸后,在检查测定前应当在清洗溶剂里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洗涤油,然后按各个系统对零件进行整理分类保管。
⑦及时更换老化的橡胶零件,并严禁用汽油或煤油清洗、接触橡胶零件。
⑧更换零件、润滑油时应当采用原厂正宗零件或推荐产品。
⑨拆卸后重新装配时,应当更换衬垫、O形密封圈、挡圈、开口销等。
⑩安装弹性挡圈时,一定要使其锐角部分位于该挡圈承受负荷相反的一侧。安装后应当转动弹性挡圈,确认其确实安装在挡圈槽内。
安装防松垫圈(碟形弹簧垫圈)时,印有“OUT SIDE”标记的一面应当朝外,无标记的防松垫圈应当将有凹部的一面朝里。
安装轴承和油封时,应当使其制造厂标记或标号一面朝外。安装轴承时,应当注入机油或涂抹润滑脂后方可安装;安装油封时应当在油封主刃口上涂抹少量润滑脂后方可安装。
装配零件时,应当在零件的润滑面涂抹机油,对指定部位务必涂抹或注入推荐的润滑脂。
拧紧螺栓、螺钉、螺母时,应当在稍微拧紧后,按规定的扭矩从直径大的到直径小、从内侧到外侧按对角交叉方式拧紧。特别注明的除外。
安装完毕后,应当检查所有部位的安装、动作及运行情况。
制动液会腐蚀油漆表面、塑料及橡胶零件,因此应当注意不要让制动液沾到它们上面,如果沾上应当立即用水冲洗。
操纵钢索时不得无故扭转或用力弯曲钢丝绳,否则会使钢丝绳变形或损伤,引起操作不良。
拆装维修电气系统时,应当先看懂被维修车型的电路图。
拆卸蓄电池时,应当先拆下蓄电池的负极线,并注意在拆卸时不要让拆卸工具碰撞车架,以免引起短路。安装蓄电池时,应当先接好正极线,后接负极线。接好后,应当在蓄电池正、负极接线柱上涂抹少量润滑脂,并盖好保护盖,以防腐蚀。在拆装中,禁止用工具将蓄电池负极与车架接触。
在拆卸带有锁扣的插件时,应当先解除锁扣,然后用手拿着插接件本体进行拆卸,严禁抓导线往两边扯。安装带有锁扣的插接件时,应当使锁扣完全扣合。
安装插件时,应当使插头充分地插入插接座中,让塑料套完全盖住插头部位。
在拆卸电线接头时,要拿住连接器本身进行拆卸,不要拉扯电线束。
对电气零件不能乱扔乱放,更不能使其掉落到地上。
(2)摩托车整车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①对位置配合要求较高的零件,拆卸时应当检查其配合标记,如标记不清,应当重新做好标记。
②拆卸前减振器、前轮、后轮、后减振器等总成时,应当将主车架支撑好,以防车架翻倒伤人或损坏零件。
③拆下来的零部件应当按拆卸的顺序摆放整齐,精密度要求高的零件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
④拆下来的螺母或螺栓应当分开放置,不要乱丢乱放。也可将这些紧固件装到原来的位置上,但不要拧紧。
⑤拆卸有过盈配合的零件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无专用工具时,可垫在木质或软质金属器具上,用锤子敲击。勿用锤子直接敲击,以防损伤零件。
(3)摩托车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①垫圈、O形圈、开口销和开口环,在重新组装摩托车时应当换用新件。
②在安装螺栓、螺母、螺钉时,要先用手试旋,然后按照从大直径到小直径、从里到外的角线顺序,用十字交叉法紧固到规定的力矩值。
③零部件和润滑油应当使用厂家要求的合格品或推荐的零部件。
④要按规定使用专用或通用工具。
⑤将零部件拆卸后,在对其进行检查、测量之前应当先清洗洁净,安装时要在滑动面上涂抹润滑油。
⑥组装后必须对各个部位的紧固、动作情况进行检查。
⑦操作结束后,要对各个部位的连接固定、接线再次进行检查。
⑧电线束不应当与下列部位接触:旋转或转动部位;产生高温部位;车身边缘及锐角部位;螺栓及螺钉的头部前端。
⑨电线束不应当有松弛或强行拉扯现象。
⑩如电线束无论怎样也躲不过边缘、锐角部位时,应用胶管或胶带进行保护。
电线束或钢索不允许扭曲安装。
配线时应当注意在将转向把向左右转满角度时,电线束不能出现绷紧或松弛,且应当无突出的弯曲、被压倒的现象。
在熔丝熔断时,要检查其原因,必须按规定规格更换相应熔丝,不允许用大规格的熔丝。
(4)摩托车电缆、软轴、钢索安装注意事项
①一旦电缆、软轴或钢索松脱,就可能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所以当电缆、软轴或钢索夹紧之后,要检查其是否确定紧固。
②使用焊接式夹紧装置时,不要将电缆强行塞入焊接部位或夹紧装置端部。
③凡车架部位与导线或电缆的连接,都要按各相关位置采用不同箍带,并扭紧箍带。
④安装电缆时,电缆线要适当拉紧,但不要拉得太紧,也不能出现松弛现象。
⑤凡需与很锋利边缘或角部位置相接触的导线或电缆,均应当采用胶布或管子保护导线。使用胶布保护导线时,应当先将接触表面洗干净后再包胶布。
⑥不要使用绝缘、已断开的导线或电缆,要先用胶布修好之后才使用,或换用新的电缆。
⑦布置导线或钢索时,尽量避免经过锋利边缘或转角部位。
⑧布置电缆、软轴、钢索时,不要经过有螺栓或螺钉端头的部位。
⑨电缆应当远离排气管或其他温度较高的部位。
⑩垫圈一定要正确地装入其凹槽内。
布置导线后,要检查线束是否紧固,并且不能干扰其他任何活动部件的活动。
沿有握把位置布设的电缆,不能拉得太紧,也不能太松或压紧。不能与各转向位置或相邻部位相互干扰。
装好电缆之后,检查电缆是否有扭曲或扭结点。
1.4.4 摩托车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
(1)故障规律
摩托车故障是指摩托车中的零部件或总成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摩托车故障主要表现在摩托车不能行驶或无法正常行驶的障碍或毛病。突出表现为发动机不能启动、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工作不良、摩托车行驶无力、加速性能差、油耗过量、摩托车制动不良等。其中以发动机不能启动和启动困难为常见,以摩托车制动不良为危险。
摩托车故障的规律:摩托车在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有异常现象,如突然熄火,一般为点火系统故障所致;发动机在运转中逐渐熄火,且在熄火前明显感到动力不足,一般为供油系统故障所致;行驶中,发动机有金属摩擦声或不正常敲击声,随后突然熄火,一般为发动机内部机械出现故障。
当无法判明故障的所在位置,而发动机又不能启动时,一般诊断故障的步骤顺序如图1-34所示。
图1-34 一般诊断故障的步骤顺序
(2)故障诊断基本原则
①先调查后熟悉。接收故障车时首先要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以及故障现象,并根据用户提供的情况和线索,对电路进行分析研究。
②先思后行、先熟后生。在进行摩托车故障维修时不要盲目拆卸,首先应针对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确定故障的可能原因及部位后再进行检查。某些车型的故障,常以某个部件或总成故障比较常见,应当先对常见故障部位进行检查,如果未找出故障,再对其他不常见的可能故障部位予以检查。有些故障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涉及的部位较多,此时可先挑一些自己熟悉的部件、部位或系统进行检查。
③先简后繁、先易后难。能以简单方法检查的可能故障要先予以检查。直观诊断法最为简单,见表1-19。
表1-19 直观诊断法
直观诊断法能将一些较为显露的故障迅速地找出来。当采用直观诊断法无法找出故障,需借助仪器、仪表或其他工具来进行诊断时,也应对较容易检查的部位先开始检查。
④先机外后机内。对于故障机,应当先检查机外部件,特别是机外的一些开关、旋钮位置是否得当,外部的引线、插座有无断路、短路等现象。当确认机外部件正常时,再打开机器进行检查。
⑤先机械后电气。着手维修故障机时,应当先分清故障是由机械原因引起的,还是由电气故障造成的。只有确定各部位转动机构无故障时,才能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
⑥ 先静态后动态。即在机器未通电之前进行的检查。当确认静态检查无误时,再通电进行动态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冒烟、闪烁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关机,并重新进行静态检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坏。
⑦先清洁后维修。在检查机器内部时,应当着重看看机内是否清洁,如果发现机内各组件、引线、走线之间有尘土、污垢等异物,应当先加以清除,再进行维修。有许多故障是因脏污所引起的。
⑧先电源后机器。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机中占的比例最高,许多故障是由电源引起的,因此要优先维修电源部分。
⑨先外围后内部。
a.先检查其外围电路,当确认外围电路正常时,再考虑内部电路。
b.诊断进气系统故障时,首先应按未装电控元件的基本诊断方法进行检查排除,如故障仍未排除,并确认是进气系统发生了故障时,应当首先检查空气滤清器滤芯及其周围是否有污物和杂质,进气管是否破裂、漏气、老化,各传感器与电脑的连接电线束是否松动或断开,电线是否有磨破或线间短路、断路,电线插接头有无腐蚀、是否插接就位等。
⑩先检查故障后进行调试。对于“电路、调试”故障并存的机器,应当先排除电路故障,然后再进行调试。因为调试必须是在电路正常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当然有些故障是由于调试不当而造成的,这时只需直接调试即可恢复正常。
先备后用、代码优先。先备后用是指在维修该型车辆时,应当准备好维修车型的有关维修数据资料。电子控制系统的一些部件的性能好坏、电气线路正常与否,常以其电压或电阻等参数来判断。对于有故障码时,应当先按制造厂提供的方法读取故障码,并检查和排除故障码所指的故障部位。待故障码所指的故障消除后,再对其他可能的故障部位进行检查。
(3)故障诊断基本方法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见表1-20。
表1-20 故障诊断基本方法
各故障诊断基本方法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在维修实践中常常是几个方面交叉进行或同时并用。
(4)故障维修方法
摩托车电路故障大多是由于断路、短路和元件损坏引起的。诊断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见表1-21。
表1-21 诊断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
1.4.5 摩托车维修操作安全
(1)摩托车维修注意事项
进行摩托车维修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下述事项,以保证自身、他人及设备的安全和维修操作的顺利进行。
①维修工作场地的照明、通风应当良好,地面平整、干净,维修工具和量具放置有序、清洁。当必须在启动发动机的情况下进行某些工作时,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绝不能在不通风的地方启动发动机,因为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
②维修操作时,务必穿戴好适合维修操作的工作服、帽子等劳保用品,以保护身体。
③水冷发动机使用的冷却液具有轻毒副作用,不得入口,也不要沾到皮肤、眼睛、衣服上。当沾到皮肤、衣服上时,需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当沾到眼睛上时,应用大量的清水清洗并接受医生治疗。日常应当注意冷却液的保管,严禁儿童接近。
④汽油具有高度的易燃性和易爆性,因此工作场地应当严格禁火。汽油还是有毒物质,因此严禁接触汽油的手拿食物吃或用嘴通过胶管吸汽油。长时间连续接触使用过的机油可能引起皮肤癌,所以在接触机油后,必须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干净。严禁儿童接近汽油和机油。
⑤发动机刚停止工作时,发动机和排气消声器温度较高,必须佩戴隔热手套或等到发动机和排气消声器冷却后,方可接触其部件。
⑥避免沾上电解液。电解液是稀硫酸,沾到皮肤或眼睛上,会有烧伤、失明的危险。当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当立即用水冲洗;当沾到眼睛上时,应当用大量的水充分清洗或立即送医院治疗;当误饮电解液时,立即用开水漱口,喝入含有镁的牛奶或植物油,并接受医疗治疗。日常应当注意蓄电池和电解液的保管,严禁儿童接近。
⑦蓄电池在充电时会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氢气,因此应当在通风良好的场地进行蓄电池充电,并严格禁火。
⑧在维修操作过程中应时常注意不要把手或衣服夹进传动链条、链轮等可动部位。
⑨在两人以上一起操作时,应互相注意安全。
⑩拆装时应当采用不能燃烧的或高燃点的溶剂将各零件洗干净,装配之前,要在零件的润滑面涂好润滑油(脂)。
慎用零件和润滑油。应当采用原厂或推荐使用的零件及润滑油。如所用零件不符合原厂设计规定,则可能毁损摩托车。
蓄电池排出的氢气是具有高度爆炸性的气体,因此不能在蓄电池附近吸烟或点火,尤其在充电时更应注意。
(2)摩托车维修安全须知
①工作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②工作前必须仔细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如果有故障不得迁就使用,并报告领导请求处理。
③工作地点要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洒有润滑油或冷却液,对夹具、工具、半成品、材料、成品等要摆放整齐、稳固,并且不宜放得过多,避免砸伤或摔倒。棉纱、铁屑应当放在指定的地点。
④使用机器设备和电动工具时,如果有事离开工作地点,必须停机并断电。
⑤工作场所不允许用抛挪的方式来传递工具、零件,避免砸伤人及设备。
⑥工作时除注意自己的安全外,也要注意其他人的安全。
⑦使用吊车工作时,必须注意运行范围内有无故障、阻碍物和人站着。吊挂或架起的重物必须紧固牢靠,并且不允许在悬架的重物下面进行工作或通行。
⑧在进行与酸碱溶液有关的作业时,应当穿戴橡胶手套、围裙等防护用具,以免烧伤皮肤。如果万一酸碱溶液喷溅到手、脸或其他部位时,应当立刻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⑨配酸溶液时,应当将酸倒入水中,不得将水倒入酸中,并且要慢慢倾倒,以免溶液喷溅。
⑩局部照明或手提灯必须采用安全电压(36V),潮湿的工作场所应用24V或12V。
需在装盛过易燃易爆物质的器皿或设备上进行焊接,事前必须清洗,避免发生爆炸。
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当首先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或干砂熄灭。
(3)摩托车特殊维修项目操作安全规程
①维护蓄电池的安全规则如下。
a.搬动蓄电池时要轻拿轻放,不可歪斜,以免将电解液泼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如果泼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当立即用清水冲洗。
b.检查电解液密度和液面高度时,使仪器稍微离开电解液注入口即可,不要将仪器提得过高,以免电解液滴溅在身上或是其他物件上。
c.禁止将油料容器及各种金属物放在蓄电池壳体上。
d.配制电解液时,应当使用陶瓷或玻璃容器,将硫酸慢慢倒入水中,绝对禁止将水倒入硫酸中。因为水倒入硫酸时,温度会急剧升高,以致产生大量的蒸汽,使硫酸四溅,烧伤人体皮肤和衣物,甚至使容器炸破。
②充电安全操作规程如下。
a.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一般安全须知。
b.充电房禁止闲人入内,工作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要经常检查电路开关、线路等是否漏电,以免触电。
c.调配或补充电解液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具,电解液应当保持高出极板10mm以上,绝不可使极板露出液面。
d.各种蓄电池约用10h后按正常充电法进行充电。
e.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不得超过40℃,如超过时应当减小电流,降低温度。
f.充电时使用量具应当仔细观看误差,看比重计、温度表时,应当与视线保持水平。相对密度在1.21以下时,每2h测量一次相对密度、电压和温度;相对密度在1.21以上时,每1h测量一次相对密度、电压和温度。全测与抽测间隔进行,并做好记录。
g.充电过程中,若发现个别电池有异常现象,如温度过高、气泡过多或过少等,应当立即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h.充电将要完毕时,调整各电池的相对密度,使其一致,相对密度高时应当加水,相对密度低时应当加较大相对密度的电解液。操作时必须将硫酸慢慢倒入蒸馏水中,严禁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
i.充电完毕后,等温度降下时再把蓄电池盖盖上;打扫卫生,保持整洁。
③汽油洗涤槽安全操作规程如下。
a.只允许在通风的情况下进行汽油洗涤工作,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b.工作物放入槽内必须小心轻放,工作时应当防止钢铁工件互相碰击,以免产生火花。
c.工作完毕之后,必须将槽盖盖好或将汽油装在铁桶内密封起来放在适当地点。
d.所有零件需用汽油洗涤时必须在汽油槽中进行(槽内放不下的零件除外,但必须在汽油洗涤间内进行)。
e.工作间内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式的,严禁在室内乱接临时线路。
f.工作地点禁止吸烟,禁止携带引燃物(火柴、打火机),不得穿有钉鞋及氯纶衣服入内。
g.工作室内必须备有灭火设备(灭火器、砂箱等),并放置在适当位置,不得放在通道上。
h.防止中毒的汽油最高允许浓度为0.3mg/L,防止爆炸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