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腹壁解剖
第一节 概述
腹部(abdominal part)位于躯干的中下部,居胸部和盆部之间,由腹壁、腹腔及腹腔内容物等组成。腹部后方以脊柱为支架,前壁和外侧壁由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组成。腹壁所围成的腔即腹腔(abdominal cavity),内有脏器、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腹膜等结构。
一、境界与分区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和两侧的肋弓下缘,经11、12肋游离缘直至第12胸椎棘突;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的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襞、髂前上棘,循髂嵴至第5腰椎棘突。腹部体表境界与腹腔的界限并不一致。腹腔的上界为膈穹隆,最高可达第4、5肋间隙水平,故腹腔上部脏器在呼气末可深入胸下部,与肺下缘重叠,若此区受损伤时,应考虑有胸、腹部脏器合并受损的可能;下方经小骨盆上口与盆腔相通,小肠等腹腔脏器也常位于盆腔内,与盆腔脏器相毗邻,疾病发生时将有盆腔脏器的症状和体征。因此,腹腔的实际范围远较腹部体表的界限大。
腹壁以两侧腋后线的延长线为界,分为前方的腹前外侧壁和后方的腹后壁。为了描述和确定腹腔脏器的位置,临床上常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即九分法:(图1.1.1)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相当于第10肋),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前上棘或髂结节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通过左、右半月线(腹直肌外侧缘)或腹股沟中J点。九个区分别是:上方的腹上区(epigastric region)和左、右季肋区(hypochondriac region),中部的脐区(umbilical region)和左、右腰区(lumbar region,外侧区),下方的腹下区(hypogastric region,耻区)和左、右腹股沟区(inguinal region,髂区)。
图1.1.1 腹部九分区
此外,还有较为简单的“四分法”,即通过脐的纵横两条线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四个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
在腹部前正中线下端,于阴阜皮下可触及耻骨联合的前面和上缘。其上缘是小骨盆上口的标志之一。成人的膀胱在空虚状态下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平面以下。骨盆受到前、后方向的剧烈挤压而损伤时,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
2.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
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外侧约2~3cm处,系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附着点。其外上方1~2cm处为腹股沟管皮下环;外下方则有股部阔筋膜形成的卵圆窝,大隐静脉于此注入股静脉;是临床上重要的定位标志。
3.髂嵴(iliac crest)
为髂骨翼的上缘,位于皮下,全长均可触及。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有腹股沟韧带附着,亦是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起点,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其后外方5~7cm处为髂结节,骨质肥厚,临床上常于此作骨髓穿刺。髂嵴的后端为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上腰穿手术的重要标志。
4.脐(umbilicus)
位于腹前壁正中,脐平面通过第3、4腰椎之间。脐部的皮肤由第10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分布,是临床上神经损伤及麻醉定位的重要标志。
5.半月线(linea semilunaris)
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点,是胆囊的定位标志。
6.幽门平面
又称Addison平面,系指通过脐至剑胸结合连线中点(亦即耻骨联合上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连线中点)的平面。此平面后对第1腰椎体下缘,前对第9肋软骨前端。在幽门平面通过的结构有:幽门、胆囊底、肾门、十二指肠空肠曲、结肠左曲和脊髓下端等。
(二)体表投影
腹腔内脏器的位置因年龄、体形、体位、呼吸运动及内脏充盈程度等而异,因此不仅要熟悉正常脏器的投影位置,还应了解脏器的结构和可能呈现的个体差异及其发生学的异常,这样才能对腹腔脏器的位置及其投影区有更完整的认识。
根据九分法,一般情况下,成人腹腔内主要器官在腹前壁的投影见表1.1.1和图1.1.1。
表1.1.1 腹腔主要器官在腹前壁的投影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