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尺骨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病案1:
徐某某,女,18岁。2010年1月8日初诊。
主诉:左肘部肿痛不能活动1天。
病史:昨晚坠于地沟内,左手触地跌伤,肘部肿痛不能活动而来诊。诊见:左肘关节及前臂明显肿胀,肘后下方尺骨向后侧成角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异常活动,肘外后侧隆凸,可触及脱出之桡骨头,压痛广泛明显,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均受限;腕手运动功能及感觉未见明显异常改变。X线示:尺骨上段为短斜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后外侧脱出。
诊断:左尺骨上段骨折并桡骨头脱位(屈曲型)
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平卧,患肢置中立位,一助手握患肢上臂中段,另一助手握腕部顺势拔伸,矫正重叠移位,并将前臂逐渐旋后,术者一手拇指置于脱出之桡骨头后外侧,四指置肘前方,拇指用力向内及掌侧推按桡骨头,有回位声表示桡骨头脱出已复位成功。在两助手拔伸下,术者两手拇指将尺骨断端向掌侧按挤,使尺骨断端复位。术者一手握住已复位尺骨断端及桡骨头部,做肘屈伸活动,无受阻即复位成功。
(2)固定:在前臂掌侧上段置一分骨垫,桡骨头部置一半环型垫,均用胶布固定,在掌背侧及尺桡侧分别放置适度夹板,而尺侧板上下端均置平垫,绷带夹缚。固定完成后,拍片检查,尺骨骨折已解剖复位,脱出之桡骨头已复位。患肢屈肘悬吊胸前,嘱做腕手功能锻炼。
(3)内治:按三期分治用药。
二诊(2010年1月13日):5天后复诊,尺骨骨折对位良好,脱出之桡骨头已复位,痛肿胀见消退,调整夹缚,每周复诊调整固定1次。2周后渐做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5周后复查,患肢肿胀完全消退,骨折脱位均对位良好。拍片复查:骨折线稍模糊,有骨痂形成,已临床愈合。解除固定物,外用熏洗药,加强肘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又2周后复诊,患肘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本例为屈曲型尺骨上段并桡骨头脱位,多见于成人。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手掌着地,传达暴力由掌心传向外上方,先造成尺骨上1/3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骨折端向背侧,桡侧成角移位,由于暴力继续作用,尺骨骨折端的推挤和骨膜间的牵拉,使桡骨头向后外方脱出,对这类外伤应问清致伤机制,是辨证和立法的有力依据。
图7 典型孟氏骨折肘关节正位片
图8 屈曲型孟氏骨折侧位片
图9 复位后肘关节侧位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
图10 复位后肘关节半屈曲位示骨折脱位均完全纠正
此类损伤在诊断时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体查时重点放在了压痛及肿胀部位,容易在阅片时忽略存在桡骨头脱位;其次是部分患者曾接受过手法复位或自行做过牵拉制动,使脱位的桡骨头已经复位,但固定中可复发脱位;再就是儿童不容忽视的尺骨上段(特别是近鹰嘴处)纵裂或青枝骨折的存在。治疗前术者要熟知伤情,手法稳、准,治多有效。
病案2:
吴某某,男,4岁。2007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右肘部肿痛不能活动1天。
病史:1天前于1米多高处跌落,右手撑地跌伤,肘部肿痛不能活动就诊。诊见:右肘关节及前臂明显肿胀,可触及骨擦音,异常活动,肘前外侧隆起,压痛广泛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尺骨上段骨折,桡骨头向前外侧脱出。
诊断:左尺骨上段骨折并桡骨头脱位(内收型)
治疗:(1)整复方法:嘱患儿端坐于桌旁,患肢伸肘,前臂中立位置于桌面上,术者左手固定患肢并确认桡骨头的位置,并在患儿不注意时,术者左手握拳捶击桡骨头使其复位。
(2)固定:复位后小夹板超关节固定并悬吊,指导其功能锻炼方法,定期复查并调整夹板松紧度。
伤后4周拍片示断端骨痂生长,去除固定并加强锻炼,随访2个月功能恢复正常。
【按语】本案是孙老处理幼儿内收型孟氏骨折的典型病案。内收型骨折是由于暴力使尺骨上端弯曲变形,并向桡侧成角,将桡骨头顶出关节囊,使桡骨脱位所致。尺骨上1/3骨折的同时合并桡骨头脱位,是一类骨折合并脱位的复杂损伤,因为小儿骨骼有机质成分较多,富有弹性,尺骨一般是青枝骨折,只是弯曲,并未完全断裂,临床整复极为困难,孙老总结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独辟捷径,采用“一锤定音”的手法整复,该方法通过桡骨头对尺骨的挤压使弯曲的尺骨得以纠正,桡骨头也回纳复位,正符合逆创伤机制而整复的正骨原理,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