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人类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长。有文字记录的中医史,就是持续了数千年的人类利用天然药物进行人体医疗实践的全程记录。中医善于透过病因病理的表象寻找疾病本质,并以宏观的视野客观看待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和自然规律,然后将有关人体组织系统、病因病理表现、中药经穴知识统统纳入到一个能够通用于自然界的理论框架之中,从而把人、疾病与医疗知识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中医是着眼于宏观规律的自然医学。中医不仅客观观察、总结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把人看做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变化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还认为人体本身的自然生理变化和疾病演变均符合自然界中固有的客观规律。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学说。中医治疗的目标追求是平衡阴阳,即帮助脏腑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中医疗法集天然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按摩)、自我调节(运动、食疗)等自然的方法为一体,促使病人的功能与自我感觉恢复正常。中医理论的灵魂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藏象理论。重视脏腑之间的功能配合、重视自我感觉和可见症状的古代中医,运用春秋时期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表现于体外的所有信息与脏腑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可以用于“诊外而知内”的中医藏象理论。藏象理论在重点关注脏腑功能的同时,有意忽略了某些功能表现不甚突出、仅被古代中医视为通道的脏腑附属器官,如气管、输尿管和食管等。
中医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由于中医理论的基础是自然宏观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以大喻小、以可见喻隐晦是中医阐明医理的常用手法。中医概念中的人体是古代中医先驱们依照“法天则地”理念所设计的、能够如实反映脏腑功能状态的抽象化了的人体。中医自古就将人体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自然界的“小天地”,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亦极具“综合性”特征。
中医的诊疗观是治未病、整体观,充分尊重个体特性。治未病不仅是指防患于未然的养生防病思想,同时还包含了防微杜渐、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的积极观念;整体观的含义是指:人是自然界有机整体的重要部分,其个体又是一个协调统一的系统,脏腑器官之间功能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每一个人都理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饮食起居要顺从四时阴阳的变化。在中医的眼中,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先天禀赋,各异的后天所养都对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影响,都会在机体和心路历程中留下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痕迹。
笔者在充分领会《黄帝内经》理论实质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出了理论人体、心代脑思的新概念。从重视自我感觉的临证实用角度出发,合理地解释了输尿管、气管和食管的阙如,从藏象理论的设计思路出发,阐明了以肝脏为代表的某些中医脏腑在所谓的外形及位置方面的显著变化,合理解释了以四气命名中药寒热温凉的缘由,提出了经络实质的猜想。
中医理论就像一个贴满标签、结构复杂的博古架,分门别类地存放着始自远古、积累至今、极其宝贵的人体医疗实践经验与天然医药学知识。这个构思奇妙、环环相扣的构架一旦坍塌,这些无比珍贵的经验与知识就会像一堆价值高昂的古瓷碎片,即使重新组合,也不复再有实用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应从本源上理解中医内涵、继承传统医学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之意义所在。
于 玲
2014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