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回旋加速器
一、回旋加速器原理
1.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
(1)静电场力做功:
带电粒子q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而被加速,当起点和终点的电位差为U时,获动能E k = qU。E k与带电粒子q在电场中所走的路径无关。
(2)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以速度v在磁场B中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力——洛伦兹力F的作用:
F = q(v×B) F= qvB sinθ
洛伦兹力总是与v和B垂直,因此不做功,但使粒子不断改变运动方向。
(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带电粒子q以初速度v垂直进入均匀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作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v 2/r,向心力为洛伦兹力 qvB,则:
qvB = mv2/r v = qB r / m
粒子回旋频率:
fc = v/(2πr) = qB/(2πm)
回旋频率与粒子速度v及回旋半径r无关,取决于磁场强度B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
(4)相对论中的质量与能量:
粒子的静止质量为 m 0,运动质量为 m;根据相对论原理,有:
可见,粒子的质量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粒子速度v的增加,质量也增加。这将使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且被加速的粒子的回旋频率 f c也会变化。导致与加速电场的频率失调。
粒子的静止能量为ε 0,总能量为ε,则:
(5)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I通过螺线管(n匝,无限长)中产生磁场,强度为: B = μ 0 nI。
磁介质能增强和调整磁场:当螺线管中填充铁磁体时,将使磁场强度大幅增强。通过设计填充铁磁体的形状,可调整磁场的空间分布,实现回旋加速器中的聚焦和等时性要求。
(6)谐振电路元件:
交流电路中元件的特性:阻抗Z = U 0 /I 0;相位差 φ = φ u − φ i
电阻R u( t) = U 0 cos ωt; i( t) = I 0 cos ωt; φ u = φ i
Z R = R; φ = 0
电容C 充电电量 q( t) = Q 0cos ωt;
u( t) = q( t) /C = Q 0 / C cos ωt;
i( t) = dq( t) /dt = ωQ 0 cos( ωt + π/2);
φ u = 0; φ i = π/2
Z C = U 0 / I 0 = 1/ωC; φ = − π/2
电感L 自感电动势 ε L = − Ldi/dt;
i( t) = I 0 cos ωt;
u( t) = − ε L = Ldi/dt =ωLI 0 cos( ωt + π/2);
φ u = π/2; φ i = 0;
Z L = U 0 / I 0 = ωL; φ = π/2
(7)串联谐振:
在电感、电容、电阻串联电路中:
电容C与 电感L上的电压相位差为180度;
总阻抗Z =[R 2 + (ωL − 1/ωC) 2] 1/2;相位差 φ = tan −1[(ωL − 1/ωC)/R] 。
谐振时:ωL = 1/ωC; 总阻抗 最小 = R;相位差 φ = 0。
谐振频率:f 0 = ω 0/2 π = 1/[2π(LC) 1/2] ;
品质因数:Q = ω 0L/R = 1/ω 0CR;
电压分配:U c/U = U L/U = Q;
频率选择性:f 0/△f = Q。
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
(1)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回旋加速器的核心部件为D形盒,在早期的设计中它的形状有如扁圆的金属盒沿直径剖开的两半,每半个都像字母“D”的形状,因而得名“D盒”。两D盒之间留有窄缝,中心放置离子源提供被加速的带电粒子,目前最常用的为负氢离子(一个质子,2个电子)。两D盒之间接上交流电源,在缝隙里形成一个交变电场。由于金属D盒的电屏蔽效应,在每个D盒内的电场为零。D盒装在一个大真空容器里,并位于巨大的电磁铁两极之间的强大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D盒表面。现代加速器中,D盒不再是“D” 形,收缩为扇形,但仍称为D盒,个数可以是2个、4个,加速的缝隙因而也有多个。由离子源发出的带电粒子在两D盒缝隙中被电场加速进入D盒内,在洛仑兹力作用下转向做圆周运动再次来到D盒缝隙,调整交变电场的频率使其这时电场的方向正好使粒子再次加速,随后进入另一边的D盒内作圆周运动,再次转向来到D盒缝隙,再次加速。保证粒子每次通过D盒缝隙均被加速的条件是:交变电场的频率f D为带电粒子的回旋频率f C的整倍数h:f D = h f C,h称为谐波数。被加速到一定能量的粒子,被引到靶上,与靶物质发生核反应,产生需要的放射性核素 [3,4]。对负氢离子回旋加速器,引出时通过剥离膜,被剥去二个电子,转变为质子,在磁场中的运行轨道将向相反的方向偏转被引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正电子核素 18F,其靶物质为氧−18水( 18O − H 2O),产生 18F的核反应为 18O(p,n),获得 18F同时还产生中子。
(2)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由 v/( 2πr) = qB/( 2πm) 可知,粒子圆周运动的半径 r随粒子速度 v增加,到D盒边缘时,粒子被引出到靶上。
(3)谐振条件:
保证粒子每次通过D盒缝隙均被加速的条件是:交变电场的频率 f D为带电粒子的回旋频率 f C的整倍数h: f D = h f C, h称为谐波数。
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情况下,由 f c = v/( 2πr) = qB/( 2πm) 可知,对固定的磁场强度和加速粒子, f C是恒定的。只要使交变电场的频率 f D = h f C,粒子就可不断地被加速。
在考虑相对论效应情况下, f C随 m增加而减小,逐渐 f D = h f C不再满足,粒子的速度达到极限。
(4)等时性加速器:
为了使 f C不随 m增加而减小,可设计磁场的分布使其强度 B随粒子轨道半径 r的增加而增加,并刚好抵消 m的增加,从而使 f C保持恒定。这就是等时性加速器突破相对论效应限制的思路。
二、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组成及主要功能
回旋加速器主要由以下10个大系统组成。
1.磁场系统
由线圈、铁磁体和电源系统构成。为加速粒子提供做圆周运动的磁场强度。
2.射频系统(RF)
RF有两个功能:一是提供加速电场;二是提供从离子源中拉出离子的电场。它主要由RF谐振腔、RF电源发生器和RF馈通电缆三个子系统构成。
3.离子源系统
离子源系统的功能:产生带电粒子,为加速器提供离子束。加速器许多性能指标(如束流强度、发射度、能散度、离子种类等)主要取决于离子源系统。离子源系统由离子源,离子源电源和气体管理系统组成。
4.束流引出系统
束流引出系统的作用是改变加速粒子的运行轨道,将其引向靶体。对负氢离子型回旋加速器,束流引出系统主要包括剥离碳膜、装载碳膜的圆盘转动器、马达等装置。
5.靶系统
靶系统是完成特定核反应的装置,在该系统产生所需要的放射性核素。靶系统由靶载体、靶、控制系统组成。
6.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为加速粒子的轨道空间提供高真空条件,一方面降低加速束流与气体分子的碰撞丢失;另一方面对高频高压电场提供绝缘条件,避免放电干扰。真空系统一般包括真空室、真空泵、高真空阀和高、低真空计。
7.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包括水冷却系统和He冷却系统。水冷却系统主要用于从各系统中将热量带出,带出的热量在二级水冷却系统中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送到初级冷却系统。氦冷却系统主要在打靶期间对真空窗和靶窗的Havar箔膜和钛箔膜进行冷却。
8.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执行加速器的各种程序。控制系统由加速器控制单元、真空控制单元和界面控制单元组成。
9.自屏蔽装置
有些型号的加速器带自屏蔽装置,有的型号没有自屏蔽装置,其功能是屏蔽加速器工作时产生的各种射线。
10.诊断系统
诊断系统的作用是监测分析束流轨道上几个位置的束流。并发出调整优化靶束流的指令。
三、加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回旋加速器主要性能参数有下列5个方面。
1.粒子能量
粒子能被加速的最高动能。常用单位为兆电子伏特(MeV)。粒子能量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能量在8MeV到20MeV的加速器能够提供许多的PET同位素,而能量在30MeV以上的加速器同时可以提供在SPECT使用的同位素(TI-201,Ga-67,In-111等)。通常能量越高,核素的产量越大,其价格也越高。
2.粒子束流的品质参数
能散度:束流中粒子能量分散的程度;
发射度:束流横截面尺寸与发散角的乘积。常用单位是:毫米·毫弧度;
亮度:粒子束通过单位截面、单位立体角的束流强度 ;
束流强度:单位时间通过的粒子数或电荷数。常用单位为微安(μA)。用于生产放射性核素的加速器的束流强度通常为25μA到100μA。通常束流强度越高,核素的产量越大。
3.磁钢度
磁钢度等于磁感应强度与最大轨道半径的乘积。对确定的粒子,磁刚度决定了粒子的最高加速能量。
4.双束流打靶
在回旋加速器的不同位置上装有两套靶系统,可将束流同时引到两个不同的靶体上,同时生产相同或不同的两种核素。这样,既提高了束流的利用率,又可同时生产同一核素,提高产量,或同时生产不同的两种核素。
5.自屏蔽
自屏蔽装置是可选件。有自屏蔽可保障在特殊情况下,工作或维修人员需在加速器运行时进入加速器室时的辐射安全,且可降低对加速器室墙壁的防护要求。因此加速器是否带自屏蔽装置供选择也是用户应考虑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