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
一、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限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Ag]和可变量的非标记待测抗原[Ag]与定量的特异抗体[Ab]发生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通过测定复合物[*Ag-Ab]的放射性来计算出待测非标记抗原的量。这种竞争关系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上式中的代表符号:*Ag(定量标记抗原);Ab(限量的特异性抗体);Ag(未知量非标记抗原);*Ag-Ab(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Ag-Ab(非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由于*Ag与Ag两者的免疫活性完全相同,即对Ab具有同样的亲和力。当*Ag、Ag、Ab三者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时,由于*Ag和Ab为恒量,若*Ag和Ag的总量大于Ab上的有效结合位点时,*Ag与Ag即进行竞争结合反应,*Ag-Ab的形成量随着Ag量的增加而减少。即Ag量的增加将抑制*Ag与Ab的结合,致使*Ag-Ab的形成量减少、游离的*Ag量相应增加。因此,测定*Ag-Ab或*Ag的量即可推算出被测的Ag量。这种现象称为竞争结合反应(competitive binding reaction),这种*Ag-Ab的量(因变量)与Ag量(自变量)之间存在的竞争性抑制的函数关系,是RIA的定量基础。分析中,首先以不同已知量的标准品Ag和定量*Ag及限量Ab进行竞争结合反应,得到以*Ag-Ab的结合复合量(B或B%)、或*Ag的游离量(F或F%)、或R(R = F/B)为纵坐标;以标准品Ag为横坐标的剂量效应的竞争抑制曲线(也称标准曲线)来表示。然后以未知样品Ag测得的B或B%、F或F%、或R从曲线上查出相应Ag的剂量。
二、基本试剂
放射免疫分析(RIA)试剂盒由国家批准的生产单位提供,使用者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合理使用。一般试剂盒都包括三种主要试剂:抗体、标记抗原、非标记标准抗原(标准品)。很多试剂盒还提供分离试剂或材料、缓冲液及质量控制用的样品等。
1.抗体
合格抗体应具备三个条件,即高亲和力、高特异性、高滴度。高亲和力的抗体是高质量RIA的前提。只有这样的抗体才能获得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的标准曲线。抗体的高特异性非常重要,待测样品中往往含有与待测物质结构相近的类似物,如果抗体特异性不高,则类似物也能与抗体结合,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目前,RIA用的抗体大多由专门的研究单位或生产RIA试剂盒的厂家提供。可能是多克隆(polyclonal),也可能是单克隆(monoclonal)抗体。一般说前者容易达到高亲和力,后者的特异性更好,而且后者可使抗体的来源得到长期保证。
2.标记抗原
对标记抗原的主要要求是:①比活度和放化纯度必须足够高,以保证分析的灵敏度;②半衰期不能太短,以便完成运输、保存和整个分析过程;③不改变原有抗原的特性(特异性、亲和力、免疫活性等)。基于以上要求,目前大分子抗原(蛋白质)主要用 125I标记。小分子半抗原可选 125I或 3H为标记核素。用 125I标记蛋白质,每一蛋白分子不应超过一个原子的 125I, 125I过多可导致蛋白质免疫活性或其他特性的变化。标记方法应较温和,勿用易使蛋白质性质发生变化的强氧化或强还原反应。 3H标记半抗原,容许每一分子达1~4个 3H原子甚至更多,但也需保证不改变抗原的特性。
3.标准品或校准试剂
标准品是定量的依据,要求尽量提高其纯度,配制时浓度应准确,并注意保存,以保证其质量。
4.质量控制样品
质控样品库(QC pool)是专为质控而制备的、与待测样品性质相同且含量为已知的样品。它们在对偏差和漂移的监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质控样品的基本要求是:在分析的全过程中与待测样品有相同的行为特点;制备和保存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应有足够的量供长期使用,新旧两批质控样品交接时必须平行测定至少两次,以保证它们的连贯性;应包括与标准曲线使用范围相呼应的高、中、低三种剂量。
5.分离试剂和材料
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当实施分离流程后,绝大多数情况是除去游离抗原,保留和测定复合物的放射性。少数情况是除去复合物,测定游离抗原的放射性。游离抗体无放射性,不干扰测量,是否除净并不重要。分离流程有液相和固相两大类,现分述如下。
(1)液相分离流程:
在液相环境中进行,终止反应后,用一定方法收集抗原抗体复合物,测量其放射性。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双抗体沉淀法、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或PEG与双抗体法联合法、葡萄球菌A蛋白(SPA)沉淀法等。以上方法均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B)沉淀,然后测定B部分的放射性。另一种吸附分离法,系用右旋糖酐包被活性炭(称DCC)或其他吸附剂,吸附小分子游离抗原,离心后分离出留在上清液中的复合物供放射性测量。
(2)固相分离流程:
是预先将抗体吸附在某种固体支持物上,抗原抗体反应就在支持物上进行,反应结束后只需洗去周围未结合的游离抗原,再测定固体支持物上的放射性。很多材料可供选做固体支持物,如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尼龙等)、纤维素、凝胶颗粒(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多孔玻璃微球等。
固相分离法是RIA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例如磁性颗粒法将固相颗粒(如纤维素) 与含铁化合物(如氧化铁)连接,再与抗体连接,此种颗粒在磁场吸引下不需离心即可与游离标记抗原分开。
三、操作流程
RIA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加样、温育、分离结合和游离部分、测放射性、数据处理等五个步骤。
1.加样
一般在室温(有的系统需用冰浴)中进行。在一系列试管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抗体、相同剂量的标记抗原,以及不同剂量的标准抗原(作标准曲线用)或一定量样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典加样法,即抗体、抗原及标准抗原或样品全部加完后开始温育,另一种是顺序加样法,即先加抗体和非标记抗原或样品,温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标记抗原。后一种加样法可以提高非标记抗原竞争结合抗体的能力,因而灵敏度有一定提高,但稳定性(stability)和重现性(reproducibility)较差。此外,应设有非特异结合(non-specific binding,NSB)管,NSB管内不加抗体,只加标记抗原,故测得的放射性代表分离材料对标记抗原的非特异性吸附。所有试管测得的总结合的放射性减去非特异结合的放射性,才是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的放射性。
全部试管的加样总体积应取一致,并保持规定的pH范围,因此试剂都以同一缓冲液配制,和将各管补足到相同体积。不同系统都有一个获得抗原抗体最高结合率的pH范围,多数是在7.4~7.7间,但也有例外,应通过预实验选定。
2.温育
不同系统RIA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温育时间和温度不同。有的随温度降低使亲和力(Ka)提高,分析灵敏度也提高,有的则温度对Ka的影响不大。但是,温度降低将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所以选用什么温度,应依据所需的灵敏度及临床需要检验报告的缓急来选定。选定后不可随意变动。时间到达后即转入分离流程。
3.分离
分离结合和游离部分可参照前面所述,从众多分离方法中选用一种,达到将结合和游离部分的最佳分离。
4.测放射性
如果是 125I抗原,通常都可直接用NaI闪烁计数器测量cpm值,如果是 3H标记抗原,往往需要将样品加至闪烁液作均相、乳状液或固相测量。同一批样品和标准品的测量效率相同,通常不必将cpm换算成dpm。
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将实测结果(cpm)在标准曲线上换算成标本中待测物的含量或浓度。现已开发出多种计算机软件供选用。目前应用的主要是以质量作用定律为基础的几种数学模型,现分述如下:
(1)Logit-Log模型:
设标准管的剂量为X(X1,X2,…),Bo为X = 0时的结合率,Bx为X = X1,X2,…时的结合率,若以Log Bx/(Bo-Bx)为纵坐标,Log X为横坐标,可得到一条逐级下降的直线,其数学表达式是:
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求得 a和 b,代入上式,再以待测样品的Bx逐个代入上式,即可求得各样品的含量X。本法优点是简易,用计算器也可拟合,缺点则是:① Log 0无解,拟合时丢掉0剂量点,降低了灵敏度;② 如有突出值,整条拟合线会偏离;③ 在顺序加样法中生成的不是直线,不可用。
(2)四参数Logistic模型:
本法从Logit-Log法演化而来,其函数式如下:
式中Y是各实验点的结合率(包括NSB),X是各点的剂量。a、b、c、d是四个参数。a代表0剂量时的结合率(包括NSB),b代表Logit-Log函数中的斜率(拟合时先由计算机求出),c代表结合率(减NSB) 降低一半时X的剂量,d代表NSB。上式由最小二乘法对各标准管的实测数据拟合得到a、b、c、d,再将待测样品的实测数据代入,求出含量。本法优于Logit-Log法之处为 :通过拟合求NSB,而且不丢失0剂量点。但是①理论上可导出,本法只适用于平衡法,若要用于顺序加样法,应略加改变,变为五参数Logistic模型;②也会受突出值影响而偏离。
(3)四参数质量作用定律模型:
本法的特点是:①采取稳健回归法进行曲线拟合,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排除标准曲线突出值的干扰;②严格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推导;③把非特异结合作为与游离标记抗原成比例的参数引入模型的函数,不必事先减去;④不仅适用于平衡法,也适用于顺序加样法。其函数式如下:
式中c = 1/Ka,p* = 标记抗原初始浓度,q = 抗体初始浓度,b = NSB所占游离抗原的%,R = F/B,X = 标准品或待测物的量。
根据上述几种数学模型测量到的结果,最后需换算成待测物的量或浓度,现已有各种计算机软件供选用。使用者应当尽可能选用较先进的软件,使换算结果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