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证解析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小建中汤方证

【原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3)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22)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18)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解析】

一、证候
从原文13条所列症状来看,证情比较复杂,一是里急,腹中痛。里急,指腹、脘腹部有挛急感,但按之不硬。结合《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来分析,里急腹痛是小建中汤的主证。由于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则腹部挛急疼痛。腹痛的特点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或按之即痛,重按之却不甚痛。对于“腹中痛”的发病病机,还有注家提出与肝脏相关,如沈明宗《金匮要略编注》谓是“肝脾不和则腹中痛。”《张家礼金匮要略讲稿》谓“肝木克土,寒邪凝滞”而见里急、腹中痛。
二是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发黄,小便自利。症状比较繁杂,代表了不同脏腑功能的虚损。心悸很明显属于心虚,营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梦失精属于肾虚,由于肾虚不能制精,阴精不能固摄,心肾不交,则因梦感动而泄。四肢酸疼属于脾虚,脾主肌肉、四肢,脾气不足则不能主肌肉,不能主四肢,所以出现酸痛。“发黄,小便不利”,属脾虚气血不足之证,是中焦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致的萎黄。至于“衄”,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的认识见解不一,沈明宗主心说,所著《金匮要略编注》谓“肾阴不能既济,心包火气内动,则悸衄。”程林等主肝说,所著《金匮要略直解》谓“衄,肝虚也。”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更明确指出:“衄是由于肝阴不足、肝火上冲所致。”咽干口燥属于肺虚,肺阴虚,则津液不能濡润口咽,则咽干口燥。手足烦热为阴虚火扰所致。综上所述,从整体来看,涉及了五脏虚和气血阴阳虚损。
二、“建中”之法的确立
小建中汤是治疗虚劳病的代表方剂。“建中”之法,始于《黄帝内经》,创立于张仲景。以大、小、黄芪建中汤三方为代表,均以甘温立法,其中,小建中汤为建中之祖方,清·张璐《千金方衍义》称其为“诸建中之母”。《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虚者补之,劳者温之。”《灵枢·终始》说:“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小建中汤就是根据以上法则而制定的。“建中”者,中为中焦脾胃,盖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素问·玉机真藏论》)虚劳病,其病理机制主要是五脏气血阴阳虚损。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虚弱,势必影响气血的生成,气血不足,是导致阴阳失调的主要因素。所以,按照“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以建中气、补脾胃、平调阴阳为治疗大法,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血生则阴阳可以协调。正如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所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建中也。”
三、方义
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所成。方中重用饴糖,以建中气,温中补虚。《神农本草经》谓其“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咳去血。”芍药酸甘,滋阴敛营,补阴之虚,又可助饴糖缓急止痛。桂枝温阳通阳,得饴糖辛甘养阳,与芍药同用又可调营卫,燮理阴阳;生姜、大枣调营卫;甘草和中,与芍药合用缓急止痛。诸药合用,达温中补虚,调和阴阳,调营卫之功用。其目的在于建立中气,调补脾胃,使中气立,化生气血,并能得以四运,从而达到阴阳相生相和的目的。

【应用】

治疗腹痛为小建中汤所擅长。《苏沈良方》谓此药治腹痛如神,对于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紫癜等,证属脾胃虚寒者,可应用本方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夹瘀血者,合丹参饮;反酸明显者,加瓦楞子,或吞服左金丸;疼痛明显者,加白芷、延胡索。如边广军等 [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96例,用药为饴糖30g,白芍12g,桂枝、生姜各9g,炙甘草3g,大枣6枚。寒重加蜀椒、干姜;气滞加枳壳、厚朴、木香;大便稀溏者加炒白术、山药;体虚乏力加党参、黄芪;大便血者加槐花、地榆、藕节;呕血者加白及、侧柏叶;吐酸水者加瓦楞子、乌贼骨。疗效:胃脘痛等症状消失者89例,症状明显减轻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8%。胃镜复查溃疡愈合58例,好转8例,无效18例,未复查胃镜者12例。此外,小建中汤对小儿虚寒性腹痛亦多效验。
小建中汤用于虚劳以及阴阳失调的寒热错杂证。如《备急千金要方·肺虚实第二》:“治肺与大肠俱不足,虚寒乏气,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小建中汤。”清·叶天士用本方治疗咳嗽,体弱受病者,如《叶天士医案大全》载:“某,色白肌柔,气分不足,风温上受而咳,病固伤浅,无如羌、防辛温,膏、知沉寒,药重已过病所,阳伤背寒,胃伤减谷,病恙仍若,身体先惫,小建中汤主之。”《未刻本叶氏医案》载:“劳伤营卫,咳嗽,寒热,心悸,小建中汤。”观叶氏医案,善变通小建中汤治疗多种虚损性疾患,对于有明显的阳明胃气虚的患者,在小建中汤中加人参,通补胃气,名人参建中汤,治疗虚劳发热,虚劳咳血吐血,劳烦咳喘,胃弱少纳或食减便溏、欲呕腹痛,食少呛逆不得枕卧眠,产后咳嗽等。不仅胃气虚,并见表虚者,仿黄芪建中法,于小建中汤加人参、黄芪,名参芪建中汤,治疗脾胃气虚的虚劳咳嗽,咳血,表虚畏风面冷,脾胃气血亏虚致月经过期不至等。如兼血虚,或脾络损伤者,用当归建中汤,所治病证如胃脘痛,腹痛,妇人经迟腹痛,闭经,以及营卫二气受伤的外感头痛,疟疾寒热潮迟或形寒神倦,咳血吐血等。又有人参归芪建中汤,治疗小建中汤证脾胃内伤,寒热食减而气血大虚者。
仲景原文中提出“梦失精”一症。牛利水 [2]用小建中汤加味治疗遗精,基本方为桂枝12g,炒白芍24g,炙甘草12g,大枣5枚,生姜10g,黄连6g,肉桂2g,人参10g(另炖),五味子8g。若头眩加川芎9g;心悸加柏子仁15g,远志10g;早泄加芡实15g,龙骨30g;阳痿加菟丝子12g,枸杞子15g,仙茅10g;虚热汗出者加白薇10g,牡蛎20g等,共治疗52例,均获愈。
经方研究家黄煌医师 [3]提出小建中汤体质类型,其辨证要点为体形偏瘦,肤色白或黄,缺乏光泽;易伤风、易疲劳、易腹中痛、易烦热出汗而怕冷;腹直肌紧硬、腹壁扁薄绷紧,按之软而无抵抗感(称为灯笼腹),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舌质淡黯、柔软而娇嫩,通常舌苔不厚。此可供临证时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据《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载本方,黄芪为三两。加黄芪,增强其益气建中之功,使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得除。《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记载了陈慎吾一例黄芪建中汤医案,颇能说明本方的临床疗效:一妇人年六十余,早年因生育较多,素日有头晕痛,心悸,失眠,大便溏薄等症,冬月易受外感而咳嗽,今突然鼻衄,血出如注,虽经用压迫止血等法,但随即口吐不止,来诊时,面色萎黄,四肢厥冷,心烦悸,舌体胖大,苔薄白水滑,脉沉弱。陈氏认为辨证属素日心脾两虚,今气虚不能摄血故衄。以黄芪建中汤原方补益脾气,摄血止衄,3剂后衄止,以归芪建中汤调理善后。临床上,用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黄疸等亦有报道。

【病案】

1.过敏性紫癜
胡某,4岁。初诊日期:2011年7月5日。体貌:形体偏瘦,皮肤白,唇红。患儿于5周前出现双下肢皮下紫癜、腹痛,1周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以“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至今。曾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但皮下紫癜仍有增加,遂停用该药。平素易汗出,喜甜食,大便干结如羊屎状。查体:臀部至足踝皮肤满布大小不一的紫癜,腹部无压痛;唇红,舌质黯红。处方:桂枝10g,白芍20g,生甘草5g,干姜5g,大枣30g,生麦芽20g,麦芽糖2大汤匙冲入。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7月12日):皮下紫癜颜色变淡,无新发紫癜;大便变软,胃纳可;舌质黯红。今患儿已出院。予原方继服7剂,并嘱其停用其他药物。
三诊(8月15日):紫癜本已消退,3天前食冰西瓜又现少量紫癜,1日后自行消退;患儿食欲佳,肤色转华;言药味如同巧克力。续予原方加减服用3个月,调整体质以巩固疗效;并嘱其勿食生冷及发物,如西瓜、柿子、螃蟹、海鲜等。(黄煌医案) [3]
2.肠易激综合征
赵某,男,49岁。主诉不明原因腹痛3年。自诉近2年来脐周常隐痛,遇暖可缓解,经常便秘,便如羊屎,数日1行。烦躁失眠,纳少无力。西医门诊按便秘治疗,疗效不佳。后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对症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因而转求中医治疗。综上所述及诊见舌尖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中医辨证为中阳不运,阴虚血亏。即与小建中汤加减。
处方:桂枝6g,生白芍15g,饴糖60g(烊化兑服),当归12g,桃仁12g,火麻仁9g,瓜蒌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二诊:服药6剂后,腹痛次数较前减少,大便每日1行,质地干燥,症状好转。上方加延胡索3g,继服。
三诊:又服药6剂后,腹痛隐隐,较前明显减轻,大便不似以前干燥,睡眠好转,仍纳差食少,舌苔正常,脉细。上方生白芍加至18g,继服。
四诊:服药6剂,腹痛未再发作,大便每日1行,成条状,不干燥,睡眠正常,纳食尚可,脉象稍细。上方再服6剂,以资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杨军 樊春燕医案) [4]

参考文献

[1]边广军,王志辉,吕登仕,等.小建中汤治疗胃脘痛96例[J]. 陕西中医,2007,28(9):1150~1151
[2]牛利水.小建中汤加味治疗遗精心得[J].中医杂志,2010,51(增刊2):11
[3]薛蓓云,立小荣,黄煌.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四)[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4):26~27
[4]杨军,樊春燕.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J].陕西中医,2005,26(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