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 传染源
(一) 患者
急性丙型肝炎一般症状轻微,多为临床无症状型,黄疸型仅占25.0%,因此无症状型急性患者的流行病学意义远大于黄疸型。急性患者起病前12日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HCV RNA阳性代表有传染性,而抗-HCV在发病时有50%~70%患者可检测到,发病3个月后达90.0%患者可检测到。急性丙型肝炎约55%~86%发展为慢性肝病,故慢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抗-HCV阳性也代表有传染性,但由于血中浓度很低,故其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传染性。
(二) HCV携带者
相对于急、慢性患者,HCV携带者有更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由于HCV携带者无临床症状,若未检测其抗-HCV、HCV RNA,易被当成健康人群,可能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给他人,成为主要传染源,如未筛查的献血员。
二、 传播途径
(一) 经血传播
HCV主要经血液、血制品或体液传播,包括静脉输入HCV污染的血制品、医务工作者意外受到污染针头、器械扎伤、接受HCV感染的器官、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等。1990年之前,由于未能进行抗-HCV检测,大多数HCV感染者是经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的,有报道,现有大多数HCV感染者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感染的,并估计在1985~1989期间,每年HCV感染新发病例为242 000,相比2001年则下降为25 000,其主要原因正是抗-HCV检测的应用,使献血者和器官捐献者得到严格筛查。
现在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已成为大部分发达国家HCV感染的主要途径,并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HCV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有40.0%甚至更高比例的HCV感染者为共用注射器导致的,而这种途径感染的慢性HCV发病率略高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二) 医源性传播
在发展中国家医源性感染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污染医疗器械的再使用和消毒不完全均可导致HCV传染。在埃及,由于常使用未灭菌的注射器已导致该国HCV感染率超过14.0%。
我国HCV传播途径以输血为主,其次为手术或注射造成的医源性感染。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曾出现因为成分献血导致的HCV感染暴发流行,正是由于献血员的感染而导致大批受血者感染。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后,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无偿义务献血者绝大多数是健康者,抗-HCV阳性率很低,次要原因为检测水平增高。有学者曾调查,1999年湖北省职业献血者和非职业献血者的抗-HCV率,前者的阳性率高达22.4%,后者仅为2.9%。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筛查献血员HCV感染的主要指标是抗-HCV,由于试剂灵敏度的原因或感染者本身的缘故,一些HCV感染的献血员不能测出抗-HCV,其比例可达20.0%,输入这部分献血员的血或血制品仍然可能感染HCV。因此,目前长期、大量输血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HCV感染率,血液透析患者因为反复多次输血或接触血制品有较高的HCV感染率。国外报道,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高达90.0%。我国报道的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低于国外,约为15.0%~37.0%,其中,血液透析伴输血的患者HCV感染率为41.4%,无输血的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为12.5%,输全血的透析患者感染率高达70.0%,而输压积红细胞的透析患者感染率为6.4%。
(三) 性接触传播
HCV可通过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所以性接触传播也是HCV的传播方式,但几率较低。同时检测只有单个性伴侣的夫妻抗-HCV,发现在东南亚HCV感染率为2.8%~11.0%,北欧HCV感染率为0~6.3%,美国HCV感染率为2.7%,且这种长期保持单个性伴侣者HCV新发感染率低,每年仅为0~0.6%,而多个性伴侣者HCV感染率每年达0.4%~1.8%。在性病诊所,研究者则发现女性性工作者、男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的抗-HCV阳性率高,而有这种高风险性行为者中,HIV阳性者出现抗-HCV阳性率高于HIV阴性者,可能意味着合并HIV感染增加了HCV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危险。但有学者认为,HCV能够通过性接触传播可能是在急性感染的早期,因为这时病毒滴度最高,而慢性HCV感染者性接触传播的机会极低。
(四) 垂直传播
HCV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宫内感染,其婴儿HCV感染率为4%~7%,但只发生在分娩时血清HCV RNA可被检测到的产妇,一般认为HCV RNA载量要超过10 6copies/ml。垂直传播还与胎膜破后的产程延长及宫内胎儿窘迫有关,而与阴道分娩、剖宫产、母乳喂养无关。孕妇合并HIV感染则使HCV垂直传播发生率达20.0%。了解感染HCV孕妇所生的婴儿是否感染HCV,要在婴儿出生6个月后检测HCV RNA 或15个月后检测抗-HCV为妥,因为这时候母体来源的抗体消失,不易出现假阳性。2005年欧洲儿童HCV协作组(The European Paediatric Hepatitis C Virus Network)针对HCV垂直传播研究,认为HCV垂直传播的自然史存在3种主要形式:约20%的感染儿童可以自发的清除病毒,50%的HCV感染儿童转为慢性无症状持续感染,30%的患儿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五) 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接吻、拥抱、共同进餐与HCV传播有关,但应避免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器具,包括剃刀、牙刷、指甲剪。美国则报道有40% HCV感染的传播途径不明。
三、 人群易感性
凡是未感染过HCV的人,无论年龄、性别、种族,均对HCV易感。动物模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病毒株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由于抗-HCV并非保护性抗体,迄今为止人们对丙型肝炎的免疫情况尚不了解。
四、 流行特征
(一) 发病情况
目前全世界HCV感染率约2.2%,即约1.7亿HCV感染者,在某些特殊人群中,HCV感染率明显偏高,如退伍军人(18.0%~40.0%)、监狱犯人(40.0%~54.0%)。HCV急性感染后约55.0%~86.0%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而CHC患者中约20.0%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约2.0%~5.0%发展为HCC。HCV感染在世界各地基本呈散发流行,但在特殊人群,如供血员和接受血液制品的人群中可出现暴发流行。非经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又称为散发性丙型肝炎,是由生活密切接触和母婴传播所致。共用注射器引起的CHC也属于散发性发病。因输注受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或因为不按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施行单采血浆等操作所引起的感染暴发流行屡见报道。在我国某些地区,因单采血浆引起的大面积丙型肝炎暴发流行的情况还有存在。
(二) 季节分布
HCV相关肝病主要呈慢性经过,无明显季节性。
(三) 种族分布
研究表明,HCV感染存在种族差异。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 Ⅲ)显示,非西班牙裔黑人HCV感染率是非西班牙裔白人的2倍以上(3.2% vs 1.5%),且病毒血症也相对较高(86.0% vs 68.0%)。
(四) 地区分布
HCV感染具有地域差异性。据统计,北欧HCV感染率低于1.0%,北非则高于2.9%,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HCV感染率最低,及0.01%~0.1%,而埃及HCV感染率最高,达15.0%~20.0%,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日本HCV感染率均约1.0%~1.9%。我国HCV感染率为2.5%~4.9%,即超过500 万HCV感染者。
(五) 年龄分布
NHANES Ⅲ结果显示,美国HCV感染率以30~49岁年龄段最高,约占HBV感染者2/3。但不同地区HCV感染的年龄分布不同,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埃及、日本和我国HC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这些国家HCV感染者以50岁以上人群居多;其中意大利、日本和我国部分HCV高感染区年老者HCV感染率约为平均HCV感染率的20倍,为国内其他地区同年龄段HCV感染率1.5~2.0倍;埃及各年龄段HCV感染率则均较高。
(六) 性别分布
目前,多认为男性HCV的感染率高于女性。英国先后两次对曾住院的成年患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经多因素分析后均表明男性HCV的感染率高于女性。另一项研究也认为,女性HCV急性感染后发生慢性化的几率低于男性。但一项对监狱犯人的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女性血清HCV阳性率的OR值为1.44,可能在特殊人群中女性反而比男性易感染HCV。
五、 HC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
HCV分为6种主要基因型(1~6)及80种左右基因亚型(1a/1b、2a/2b/2c等),世界各地区HCV基因型别的分布有一定地差异。基因型1、2、3呈世界流行,并且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东亚(日本、中国、泰国)主要流行基因型,而其他基因型地区分布则相对少见;基因型4主要见于中东、埃及和非洲中部地区,基因型5主要见于南非,基因型6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基因亚型1a、1b、2a、2b、2c和3a在南美、北美、欧洲、俄罗斯、我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HCV感染中占90.0%左右,而埃及主要为4a型,南非主要为5a型。
不同基因型及亚型的传播途径也存在差异。1a、1b、2a、2b、3a型可能主要经输血、血制品或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传播,而4a型的传播与血吸虫病治疗使用未灭菌的注射器有关。这种传播途径上的差异可能与地域有关。
研究还表明,不同HCV基因型和亚型在性别、年龄分布上也有差别。对意大利中部地区288例HCV感染者研究发现,1、2型患者年龄大于3、4型患者,3、4型男性患者比1、2型多。对法国321例HCV感染者的研究也表明,1a型男性患者多于1b型,4a型仅见于男性,但在2、3a、4d、5a型间未发现性别上差异;1b、2型患者年龄大于1a、3a、4d型,但1b和2型间及1a、3a、4d型间未发现年龄上差别;1a型患者男性年龄大于女性,而1b、2型患者女性年龄大于男性。
中国HCV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为1b和2a型,南方地区主要为1b型,感染率占90.0%以上,2a型则从南向北逐渐增多,在北方部分地区2a型和1b型比例相近,1a型散发于中原地区,2b型少见,6型主要见于澳门地区,3b型仅见于静脉药瘾者,基因型6a在香港年轻的静脉注射毒品者中流行,流行率高达60.0%。重庆地区HCV基因型较多样化,基因型1b占38.0%,基因型2a、3a、3b、6a所占比例相似(13.0%~16.0%)。在南方与香港、澳门毗邻的3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中基因型6a已经取代2a成为第2常见亚型,而在昆明则发现基因型1a、3b、6a共同流行的现象。西南边境的一些城市由于近些年来静脉注射药瘾者和HIV感染者的比例激增,基因型3b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基因型。混合基因型感染多见于反复接受输血者和静脉药瘾者中,在我国最常见为基因型1b/2a混合感染,2a/2b和1b/2b混合感染也散见报道。台湾HCV基因型也是以1b为主,占45.5%,其次2a/2c(30.9%)和2b(6.9%)。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未发现HCV基因型4和5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