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通督温阳疗法
“通督温阳”法为吴旭教授近年来正式提出,临床上首先用来治疗颈椎、腰椎等脊柱相关疾病,后来发现该方法在治疗诸多脏腑功能低下的疾病,甚至在生殖系统疾病、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顽固性面瘫的某一阶段调治,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吴旭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上,提出了“通督温阳”的理念,并且运用于临床。同时也向他的学生与徒弟们讲解与传授,并提出发掘和完善该理念的要求。通过与吴旭教授的反复讨论,查找文献,临床研究观察,逐步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作为一种针灸临床的治疗大法提出来。
“通督温阳”含义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并结合藏象理论,通过刺激督脉、太阳经为主的相关穴位,以疏通督脉及诸阳经经气,激发和加强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在体内的运行,从而畅通气机,调和气血,恢复机体生理功能。
现将该法在针灸临床一些疾病中的运用介绍如下。
1. 通督温阳法治疗颈椎病
针灸处方:百会,风池,颈夹脊穴,完骨,秉风,天宗,膈俞,厥阴俞,天髎,肩井,巨骨及天应穴等。
针刺操作:选用30号1~1.5寸毫针,针刺上述若干穴位,得气以局部有麻、胀感,后夹脊穴接电针,采用连续波(以患者耐受为度)30分钟。每选2~4穴施以温针灸,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每个穴位每次灸1炷,确保施灸穴位有持续温热感。再于颈肩背部2~3穴施以针罐法,留罐30分钟。
2. 通督温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处方:腰部以肾俞、关元俞、腰阳关、次髎穴、秩边穴为主;配用按疼痛放射经络取穴,如足太阳膀胱经取委中、承山、昆仑诸穴;足少阳胆经取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诸穴;足阳明胃经取伏兔、足三里、解溪诸穴,足阴经取血海、阴陵泉、太溪诸穴。每次取6~9个穴位。
针刺操作:针刺进针后肾俞、关元俞、次髎穴、秩边穴用较轻刺激手法,行针2~3分钟后留针;余穴均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法刺激1~2分钟,得气后选相邻1~2组穴位接小松998SX型电针仪,频率2Hz,选用断续波(以患者耐受为宜)30分钟。肾俞、关元俞及循经最痛穴加用温针灸。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针刺完毕后患者俯卧位,拔罐于患者腰部及患侧肢体,15分钟后起罐,以舒适为度。
3. 通督温阳法治疗消化系疾病
针灸处方:百会、大肠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除百会穴外均双侧。
针刺操作:百会穴采用平刺进针,余穴均采用直刺。针刺进针后百会、大肠俞、肝俞、脾俞、肾俞穴用较轻刺激手法,行针2~3分钟后留针;足三里穴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法刺激1~2分钟,得气后同侧大肠俞、脾俞接电针仪,通以脉冲电流,选用连续波。双侧足三里加温针灸一壮(截取普通2cm长的清艾条谓一壮)。
以上各穴均留针30分钟,1次/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4. 通督温阳法治疗生殖泌尿系疾病
针灸处方:百会、肝俞、脾俞、命门、肾俞、关元俞、次髎、阴陵泉、三阴交,除百会、命门穴外均双侧。
针刺操作:百会穴采用平刺进针,余穴均采用直刺。针刺进针后百会、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俞穴用较轻刺激手法,行针2~3分钟后留针;次髎穴进针应到达裂孔中,针感向会阴部放散;阴陵泉、三阴交穴施以提插捻转补泻法刺激1~2分钟,得气后同侧脾俞、肾俞(或与关元俞、次髎穴一组交替)接小松998SX型电针仪,通以脉冲电流,选用连续波。命门(或百会)加温针灸一壮(截取普通2cm长的清艾条谓一壮)。
以上各穴均留针30分钟,1次/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指点:吴旭教授认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功能是后世历代医家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的。因此,他认为通督不应局限于采用督脉的经穴,而应该包括督脉、督脉络的穴位以及邻近的足太阳经的背俞穴。
吴旭教授认为通过刺激督脉、华佗夹脊穴、太阳经背俞穴等相关穴位,可以对机体产生近乎“谐振”的协同作用。能够疏通督脉及诸阳经经气,激发和加强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在体内的运行,从而畅通气机,调和气血,恢复机体生理功能。
临床运用上,可以配合灸法,但不是必需的手段。“温阳”更多的是通过督脉经气的疏通,从而加强了阳经经气推动全身气血运行,促进和提高机体的功能达到的。可以这样看:通过采用通督的治疗手段,使机体产生温阳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