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病治验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益气和营、祛风豁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

患者女性,36岁,已婚,物流业主,住深圳市宝安机场附近,湖北省黄冈市人。2006年9月7日初诊:
【主诉】
右侧面、舌、耳麻木3年多。
【现病史】
患者2003年4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头颅矢状面右侧面、舌、鼻、耳出现麻木不仁,余处感觉正常,冬、春季和夏天冷气开放时患侧皮肤冰凉,咀嚼、吞咽无障碍,曾经多方求医,历三年未愈。饮食正常,二便调,眠安。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五官端正,口眼开合自如,双眼球转动灵活,听力正常,右侧面部皮肤痛温觉迟钝,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综合患者脉症,病变在中医属“中风”无疑,在西医既往有谓面神经炎者,有持否定观点者,余以其罹病已久,姑且以顽固性面神经炎名之。
【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气虚脉痹,风痰阻络)。西医诊断:顽固性面神经炎。
【治疗】
益气和营,祛风豁痰,活血通络。予自拟开痹通络汤,处方:黄芪60g,白芷10g,防风10g,白附子5g,制南星10g,桂枝10g,川芎10g,白芍10g,当归10g,大枣10g,生姜10g,炙甘草7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液100ml,温服,日煎服3次。同时,早晚热毛巾熨敷面部,持续半小时以上;白天不拘时揉捏面部皮肤。
2006年9月15日二诊:
患者按上法治疗1周,右侧面部皮温开始恢复,冰凉感明显减轻,触之有觉。舌脉同前。
治疗既已获效,前方去辛温有毒之白附子、制南星,以防久服毒素蓄积,损害肝肾,加白芥子10g,以利气散结,祛经络之伏痰。另加葛根15g、熟地10g、当归10g,以增强养血活血和营之力。2008年4月14日,患者专程带其表妹来治病,特告以按第2次处方就近取药续服20剂,面部麻木完全康复。
【按】
面部麻木3年多,经多方调治不愈,此属疑难病症,不言而知。余初面患者亦不知从何下手。踌躇良久,因思其病在经络无疑,至于始因于何,已无从推导。唯是久病必虚,权衡脉症,其无明显阴、阳、血虚之象,当为气虚。气虚脉络空虚,血行滞缓,最易为内外合邪所中。邪之所中经络者,不外风、痰、瘀也。气虚易为风袭,且“高颠之上,惟风可到”。又头面一侧麻木,实属不仁,证类偏枯,总在营卫不和,虚邪偏客使然,如《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谓:“卫气不行则为不仁,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基于上述考量,故治以补气活血、祛风和营、豁痰通络之法。以大剂黄芪补气益卫固表,冀其气旺络通血行,则麻木不仁可因之而解。黄芪在方中与相应药物配伍可产生不同侧重的作用。其与炙甘草相伍,可健脾补中,以疏通络脉;与祛风药相合,可益气祛风,坚固藩篱;与涤痰药相配,可补气化痰;与活血祛瘀药合用,可补气通络;其作用甚广,功效殊佳,为方中主药,唯需量大。防风、白芷善散太阳、阳明经络之风邪。白附子、制南星、白芥子燥湿化痰,散结祛风,尤善搜剔阻滞经络之顽风凝痰。川芎、白芍、当归活血祛瘀,通络开痹。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炙甘草即桂枝汤原方;君以黄芪,尚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之功用。防风、白芷、川芎、炙甘草又具川芎茶调散之雏形。是方功能开剉痹阻,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恢复知觉,故余名之为开痹通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