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发热
一、概述
中心躯体温度高于正常体温的日波动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即称为发热(fever)。如果腋温> 37℃或37.2℃,可初步认为发热。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体温的恒定是通过体温调节机构来完成的。发热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而引起肿瘤患者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因而,找出肿瘤患者发热的真正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性发热(neoplastic fever,NF)是指由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发热,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致热原有关,也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有关。
引起肿瘤患者发热的原因大概有3种类型:肿瘤合并感染所致的发热,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所致的药物热以及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 [1]。大约有40%~55%的发热具有临床和微生物学的感染证据 [2~4],而其余的发热则原因不明。其中大多数是程度较低的感染,因为这些发热对经验性的抗感染治疗很快起效。只有不足5%的无法解释的发热与感染无关,其原因主要为药物热或肿瘤性发热。
二、病因病机
(一)西医
常见引起肿瘤性发热的恶性肿瘤有以下几种:
1.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易引起发热,有报道为31%~50%,发热可为首发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及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霍奇金(Hodgkin)发热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有时有明显的周期性,称为Muchison-Pel-Ebstein热。表现为几天内体温逐渐上升,在38~40℃之间,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间歇10~40天左右,体温又逐渐上升,如此周而复始,以后间歇期逐渐缩短。通常认为,淋巴瘤发热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2.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中发热为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常以此为主诉而就诊。发热的原因多由于正常的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减低而引发感染所致。热型不定,发热的程度可高可低,高者可达40℃以上。
3.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亦称为恶性网状细胞病。临床表现的首发症状常为发热,热型不规则,多呈持续性,可呈低热,也可呈高热。发热的原因是恶性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碎片,导致大量的蛋白质分解,也可因感染引起。
4.原发性肝癌
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约30%的原发性肝癌有程度不一的长期发热,尤其粟粒型肝癌常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可为原发性肝癌的首发症状,也可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热型多不规则,也可表现为持续发热。体温亦不一致,可为低热,也可为38~39℃高热。可伴有肝区痛、乏力、食欲不振、消瘦、黄疸。
5.肾癌
肾癌常有发热,约15%~20%。肾癌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血尿、肿块、疼痛三大症状,但有少部分病人有发热、贫血及高血压。发热可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低热,也可为间歇性突然高热。
6.其他
肺癌、结肠癌、胃癌,偶有首发症状为发热者。
肿瘤性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肿瘤生长迅速,肿瘤组织相对缺血缺氧,造成组织坏死,或化疗、放疗引起的肿瘤细胞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而致发热。②肿瘤本身产生内源性致热原。③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④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⑤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通过白细胞等中介引起发热。⑥肿瘤合并感染,如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被肿瘤阻塞后,远端分泌物滞留,给细菌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诱发感染;胆管细胞癌、胰头癌或乏特壶腹癌并发胆道感染;白血病患者由于成熟的粒细胞普遍减少,机体抵抗力大为降低,常发生全身及局部感染等。
(二)中医
中医学认为,肿瘤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 [5]。肿瘤性发热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三、诊断评估
(一)肿瘤性发热的诊断标准和步骤
图1 肿瘤患者发热的诊断步骤
(二)肿瘤性发热评估
及时准确地分辨出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对诊断NF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拖延日久的发热,对于患者、家属以及临床医生,都会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浪费时间和医疗资源。
由于没有可靠的临床特点可以将NF以及其他原因的发热区别开来。所以,NF的诊断,实际上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即在对肿瘤患者发热进行详细评估,并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后,才可以考虑。
诊断NF的第一步,无疑是仔细询问病史和必要的理化检查,包括血、痰、大便、脑脊液、胸腹水和尿培养,以及血液检查、胸片、CT和MRI。区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NF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发热,常常出现一个体温峰值,并伴有寒战、发热和出汗,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偶尔出现的精神症状。NF则很少出现寒战、心动过速和精神症状。NF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很好,但对乙酰水杨酸类和对乙酰氨基酚疗效很差。见表2。
表2 NF诊断标准
四、辨证分型
实证分为热毒炽盛、湿热蕴结、毒瘀互结和肝经郁热等四型,虚证分为阴虚发热和气虚发热等两型。
(一)实证
1.热毒炽盛
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8.5℃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2.湿热蕴结
身热不扬,汗出不退,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闷,口苦咽干,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毒瘀互结
但热不寒,体内有固定肿块,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4.肝经郁热
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二)虚证
1.阴虚发热
发热缠绵不断,以低热多见,午后至夜间加重,手足心热,伴有口干咽燥,烦渴欲饮,骨蒸盗汗,痰少质黏,尿少色黄,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甚至光剥无苔,或见苔燥无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
2.气虚发热
身热,热势时高时低,多于劳累后发作明显,伴头晕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甚则心悸,自汗出,舌淡胖、边有深齿印,脉沉细无力。
五、西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包括手术在内的抗肿瘤治疗手段均可以控制NF。针对具体疾病的姑息性化疗可以控制NF。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NF。
对于肿瘤性发热的中医治疗,则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二)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
例如肾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体温可以降至正常。
2.姑息性化疗
只要是诊断清楚的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发热,可以采用化疗,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含有类固醇成分的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退热来控制NF。
3.非甾体类抗炎药
萘普生、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罗非昔布等,对于NF显示出不同的疗效。萘普生与其他的药物比较显效更快,并且在鉴别NF和非肿瘤性发热方面具有诊断价值。在NF消退后,萘普生即使减低剂量,亦能达到较好的退热效果。若长期使用,应考虑其潜在的副作用,如胃炎、消化道出血,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还应注意与萘普生相关的禁忌证,如心、肝、肾功能不全。有些患者,在停用萘普生后,NF可以复发。若再次出现发热,应重新评估,再次排除感染和其他原因的发热。罗非昔布 [6]用于对萘普生有禁忌证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罗非昔布 [7]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新近被生产商从市场上召回。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过程中,应注意消化道症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4.物理降温
酒精擦浴:用75%酒精擦浴四肢、胸、颈、背部。
六、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于发热首先要辨明病因病机以及证候虚实,即辨清属气郁、血瘀、湿热还是因气、血、阴精亏虚引起,根据不同证候的病机而以解郁、活血、泻热、益气、养血、滋阴为基本治法,避免单纯使用发散或苦寒之剂化燥伤阴,使病情更重。
(二)辨证用药
1.热毒炽盛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8.5℃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常可见于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扁桃体癌、宫颈癌、直肠癌及皮肤癌的患者。
治法:清热解毒。
方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或清营汤加减。
药物组成:可选用竹叶、生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蚤休、山慈菇等。
2.湿热蕴结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汗出不退,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闷,口苦咽干,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可见于肝癌、胆囊癌、胰头癌及膀胱癌的患者。
治法:清热化湿。
方剂:三仁汤、甘露消毒饮或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可选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茵陈、通草、滑石、厚朴、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等。
若湿热蕴结于肝胆,可用柴胡疏肝散合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下注膀胱,可用八正散加减;若湿热下注胞宫,可用完带汤加减。
3.毒瘀互结
临床表现:但热不寒,体内有固定肿块,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常可见于颅内肿瘤、纵隔肿瘤或腹腔及盆腔等实质性肿瘤患者。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可选用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牡丹皮、桃仁、枳实、三棱、莪术、水蛭、牛膝、茜草、柴胡、香附、丹参、地龙、牛膝等行气活血;枳实、石见穿、鳖甲、海藻、山慈菇等软坚散结,助消散肿块。
4.肝经郁热
临床表现: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常见于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的患者,尤其是肝癌介入治疗后或其他局部治疗后所引起的发热。
治法:疏肝清热。
方剂:丹栀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减。
药物组成:可选用柴胡、黄芩、牡丹皮、炒白术、茯苓、当归、清半夏、白花蛇舌草等。
5.阴虚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缠绵不断,以低热多见,午后至夜间加重,手足心热,伴有口干咽燥,烦渴欲饮,骨蒸盗汗,痰少质黏,尿少色黄,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甚至光剥无苔,或见苔燥无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常见于鼻咽癌、口腔癌、扁桃体癌、肺癌、食管癌等患者。
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或当归六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可选用青蒿、鳖甲、知母、白薇、银柴胡、牡丹皮等滋阴清热;玄参、玉竹、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百合、石斛等养阴生津。
此外,尚可选用五汁饮(鲜梨、鲜荸荠、鲜苇根、鲜麦冬、鲜藕榨汁)饮用,具有甘寒退热、生津润燥的作用。食疗可用百合、银耳、莲子、乌龟、甲鱼、淡菜等性凉之物做羹或汤,协助降温。
6.气虚发热
临床表现:身热,热势时高时低,多于劳累后发作明显,伴头晕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甚则心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胖、边有深齿印,脉沉细无力。多见于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结肠癌、子宫癌、卵巢癌、膀胱癌等患者。
治法: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方剂: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可选用党参、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等补益中气、甘温除热;炒薏苡仁、茯苓、山药、柴胡、升麻、陈皮等健脾和中。
(三)常用中成药
包括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新癀片、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粉剂、柴胡注射液等。这些中药制剂均可用于癌性发热的治疗。但在使用之前,应详细了解其功能主治,把握适应证,对症用药,才能收效。
1.清开灵注射液
主要成分: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主治: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舌红或绛、脉数等症。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中风、中毒性肺炎等属痰热内闭的昏厥,疗效确切,成为中医急诊抢救的必备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20~40ml/d,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
2.穿琥宁注射液
主要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
主治: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所引起的高热、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症。
用法:穿琥宁注射液600ml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天为1个疗程。
3.醒脑静注射液
主要成分:麝香、冰片、郁金等。
功能:清热泻火,开窍醒脑。
主治:流行性脑炎、肝性脑病所致热入营血,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适应证:①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②颅脑外伤引起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昏迷等;③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高渗昏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及后遗症);④各种原因所致中毒的对症治疗;⑤各种原因所致高热的对症治疗;⑥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用法:10~20ml/d,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静脉注射用。
4.柴胡注射液
主要成分:柴胡。
功能:和解退热。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法:每次2~4ml,1~3次/日。
5.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主要成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治: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3岁以内1次1/4丸,4~6岁1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6.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硝石、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麝香、朱砂。
功能:清热解毒,止痉开窍。
主治: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尿赤便秘。
用法:口服,每次1.5~3g,2次/日。
7.局方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水牛角浓缩粉、牛黄、玳瑁粉、琥珀粉、麝香、安息香、朱砂、雄黄、冰片。
功能:清热祛痰,开窍镇惊。
主治:温邪入里、逆传心包引起的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小儿急热惊风。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四)针灸治疗
针刺大椎穴,具有泻热、强卫固表、调和阴阳的作用。
七、护理
(一)基本原则
1.评估患者发热的性质、原因和发热时的伴随症状。掌握关于发热和正确测量体温知识的情况。
2.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方法
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2.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协助诊断。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
4.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6.脱掉过多的衣服和掀开过多的被盖。
7.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8.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干燥时可涂护唇油。
9.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如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敷冰袋、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10.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物控制寒战,如氯丙嗪和异丙嗪。
11.遵医嘱静脉补液,给体温过高的病人吸氧,因为高代谢状态对氧的需要量增加。
12.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用喜欢的饮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13.病人教育。解释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说明正常体温的范围和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讨论体温过高的促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提供体温过高的家庭护理指导。
(陈衍智)
参考文献
[1] Rolston KV.Neoplastic fever:all who shiver are not infected[J].Support Care Cancer,2005,13(11):863-864.
[2] Rolston KVI,Bodey GP.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M]//Holland JF,Frei E,eds.Cancer medicine.6th edn.Ontario:BC Decker,2003:2633-2658.
[3] Yadegarynia D,Tarrand J,Raad I,et al.Current spectrum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ancer patients[J].Clin Infect Dis,2003,37(8):1144-1145.
[4] Hughes WT,Armstrong D,Bodey GP,et al.2002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cancer[J].Clin Infect Dis,2002,34(6):730-751.
[5] 陈衍智,李萍萍.浅谈中医药对癌性发热的治疗[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5):87.
[6] Kathula SK,Shah K,Polenakovik H,et al.Cyclo-oxygenase Ⅱ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plastic fever[J].Support Care Cancer,2003,11(4):258-259.
[7] Jüni P,Nartey L,Reichenbach S,et al.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rofecoxib:cumulative metaanalysis[J].Lancet,2004,364(9450):202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