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林业局
一、2017年工作情况
2017年,共安排西部地区中央林业投资604.8亿元,重点用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防沙治沙、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截至10月底,西部地区共完成造林4761万亩,占全国总任务量的84.7%。
(一)推进西部地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
一是全面保护天然林,国有、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中央财政对重点国有林区安排了停伐补助,对天保工程区外国有林场安排了停伐补助和管护补助,对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林较为集中的部分省区安排了管护补助。
二是将国有林管护费和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8元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将天保工程区社会保险补助补缴基数由2011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80%提高到2013年的80%。
三是创新模式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2016年至2017年10月末,利用开发性政策性贷款开展了47个国家储备林、国有林场改革转产、林业扶贫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发放贷款167亿元。
四是积极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确定的4240万亩任务的要求,2017年,安排西部大开发有关工程省区1055.2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总量的85.79%。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国务院上报了扩规请示,建议核减云南等18个省区3700万亩陡坡耕地基本农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从而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总规模扩大了近一倍,有效破解了制约退耕还林健康发展的关键难题。截至目前,西部地区共报送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及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需求1935万亩。
五是加大西部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在西部地区共布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32个,占全国示范区总数的62.7%。2017年,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3亿元,全部用于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5省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建设,目前已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91个。推动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完成西部地区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个沙漠公园的初审工作。
六是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将西部地区的重要湿地纳入规划范围。2017年在西部地区开展退耕还湿9万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10处,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工程7个。
(二)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是继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工作,2017年安排西部生态护林员资金30.1亿元,其中新增资金4.1亿元,占国家新增投入的82%,并将管护范围扩大到湿地和沙化土地。截至目前,在西部地区共选聘生态护林员19万人,精准带动73.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脱贫,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双赢。二是通过退耕还林、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资金,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2017年,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资金3.7亿元,发展木本油料林、国家储备林等林业特色产业25.39万亩,通过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样板基地,示范带动西部地区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三)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林业工作站、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近56个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森林防火通信、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等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西部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开展187个林业站建设标准化试点建设,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科研监测、设备维护等工作。
(四)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一是在西部地区共安排科技推广示范资金1.8亿元,推广了枸杞、香梨、红枣、核桃等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培育技术和胡杨、油松等特色树种高效栽培技术,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了困难立地造林、荒漠化防治、防沙治沙等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应用。二是依托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了绿洲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由12位专家组成的林业科技援疆专家组,并在阿克苏举办了南疆特色林果业技术培训班。三是认真做好干部人才援派工作,共选派24名干部到西部有关省区挂职锻炼,选派2名博士服务团成员赴云南和新疆锻炼服务。四是根据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4部门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工作的要求,共接收9名专业技术人员来林业局进行研修。组织实施援疆林业青年科技英才培养计划,接收7名新疆林业青年科技英才来林业局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