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变革中的情境:Web 2.0给档案外围世界带来的综合影响
Web 2.0所带来的影响在于形成信息的外部世界,即背景与环境。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是涵盖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社会、历史、信息传播到文化,影响着形成、信息的主体、客体、方式、媒体等,必然改变着要成为档案的那部分信息的背景框架,包括司法-行政背景、社会背景、来源背景、程序背景和“制作”与档案化管理背景。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文件、档案以及信息领域的实践本身,档案人要聚焦关注的是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社会的变化,清楚认识从信息荒芜到爆炸的时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变迁。信息的档案化管理进入一个参与网络的技术革新、更加民主、社交与协作更加密集的社会和大众生产的新经济时代。信息环境由等级架构转向协作框架,封闭系统走向社会网络,中心化向分散去中心转变,被动走向互动,静态走向动态,但同时也带来隐私、保密、安全、知识产权、所有权和保管权、利用和合规性等方面的社会与管理问题。因而,在Web 2.0环境中,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档案化管理的信息本身,而且要明晰背景环境的改变。
总的来说,如图2-2所示,Web 2.0改变信息所记录的活动的环境,表现在技术、社会、信息传播等方面:由Web 2.0的技术影响信息传播与营造新的信息环境,然后以Web 2.0的理念推进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并反向推进技术的完善与更新,形成闭合循环,为档案世界的变迁构造不断进化的外围环境。
图2-2 Web 2.0构建的外围环境
2.2.1 技术
综合来说,Web 2.0营造了更加开放、需要协作、智能与复杂的技术环境。首先,Web 2.0的开放相较于Web 1.0是在于信息形成与传播的开放,从技术上保障社会网络在虚拟世界的映射。它体现的是平台的友好性与参与性,用户能够利用Web 2.0平台与应用或工具形成所想形成的内容,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多方式传播信息。其次,Web 2.0提供智能环境,呈现给用户更加友好的页面与平台,既为信息发布、传播与利用提供便利的技术与平台,也为信息保存与管理提供强大的仓储与功能支持,使得由业余的档案管理员、图书馆员等参与海量信息的管理成为可能。最后,Web 2.0环境呈现的是深具技术特征的社会化数字网络世界。它覆盖工作、生活和娱乐,将社会组织、机构、群体以及个人纳入其中,从信息的形成、传播、保存到管理都有相应的功能支持,并且支持各种类型与格式的信息。Web 2.0有各式各样的应用,即便是相同类型的应用也会有不同的技术架构,从受众、功能、页面等都有不同设计,由此形成产生于不同技术背景的信息。
就技术细节来说,Web 2.0应用的硬件、存储载体、平台的技术架构、软件、系统、信息管理架构、元数据方案、数据格式、平台管理有其特征。就信息来说,Web 2.0环境中构建了这样一种除了非结构化数据外还有大量半结构化数据的技术环境:①数据的半结构化。它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之间,也被叫作社会数据,是有着关联表现层的结构化数据。以博客为例,博客的可视入口像是一个非结构化文件,带着相片、文本和相关的标题,但如果在服务器中,博客的页面是像结构化数据一样存储于数据库中。②相比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更加动态。由于开放与利用权限的不同,不同的人看到的数据可能不同,例如在Facebook上,好友与非好友会因为同一用户的权限设置看到不同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信息如照片、日志等。③有着比非结构化数据更多的背景,半结构化数据有着更多的内嵌内容和链接,像评价、标签和用户评论等,在决定哪些是档案时,需要考虑所有的构件。此外,Web 2.0平台提供一定的结构,空白处是要由用户来填充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用户上传,业余的用户形成的信息则具有机器不能读取与理解的特征。从量上来说,千万级乃至亿级的用户以越来越高的频次在同一平台上生成信息,从而生成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无论是以信息还是数据看待,这些对象的管理在技术层面就面临着如何捕获、分类、整理、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现有的档案化管理方法还无法适应。
技术环境的变化既对信息大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产生影响,也直接触发Web 2.0环境中档案化管理的对象在内涵、外延和具体表现的变化,从而影响理论认识与管理实践。
2.2.2 信息传播
技术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涉及传播的内容、形式、目的、范围等。
(1)信息活动的大规模可记录性,即Web 2.0环境中信息及其传播路线得以大规模记录。在Web 2.0环境中,所有活动都可以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类形式留下记录,形成可保存的信息。这种可记录性的重要特点还在于Web 2.0环境中开展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的规模之大,实现了大众信息记录与传播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特征。由此,大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成为形成者、传播者以及记录的潜在固化者与守护者。
(2)Web 2.0可谓是综合性的信息环境。信息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都囊括其中,并通过媒介的社会化特点实现了社会化传播,由此组成映射现实世界多元传播的信息环境。与此前的单向大众传播不同,Web 2.0环境的信息传播以互动与分享为核心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多线多向传播。信息与其记录的环境的边界、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以及接收者的边界开始模糊,所有类型的传播都得以在其中实现与相互协作。
(3)信息环境的口语化特点。互联网时代又被称为新口语时代,Web 2.0环境中信息的交流属性极为明显,尤其是即时交流,如同电话或手机一般,不同的则是这种用于交流的信息在形成或交流过程中得以即时记录,能够反复使用,例如照片现在也成为大众即时交流和表达的载体,而不是专业人员或是少数能够购买设备的人才能用于出版或是收藏为记忆之用。而由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信息所承载的社会活动、传播的即时性、传播载体、传播形式等,例如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内容的生活化与娱乐化、传播的紧急性、内容多格式,信息并不完全按照严格的文件制式来形成。一方面,信息内容的表述即便是以文本形式出现也可能深具口语化的特征,用通俗的网络语言来形成与传播信息;另一方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可能就是对口语化表达的直接记录,配以图像的记录而形成图文声色兼具的口语化信息。
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推进社会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从而推进社会与文化层面的综合变化,引发档案化管理中信息运动的规律变化。
2.2.3 社会
社会是技术革新与应用的背景,是信息形成、传播、利用与管理的环境。无论技术的发展如何日新月异,它都基于一定的社会框架,反映社会进程中的不同表现与需求。Web 2.0的流行不仅源于技术实现的便利,而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契合。对档案化管理而言,无论是对象还是具体实践,与社会需求的变化直接联系。
Web 2.0对社会层面的影响在多个方面,其开放、分享、互动、参与的理念渗透到涉及其中的组织、机构、群体与个人及其开展的社会活动之中,由此影响社会的建构与发展。
(1)Web 2.0赋予更多主体形成、传播、分享、保管与利用信息的权利,各主体在信息层面的平等,也是社会公正、民主、正义在信息环境中的体现。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主体都是均等的,而是在参与、分享、传播与利用上相对平等,尤其是参与权利的实现。Web 2.0环境通过高度开放吸引足够的个人用户,并赋予相当多的权利,使个人权利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权利的满足在不同Web 2.0环境中的不同活动有不同表现,例如通过做公民记者获得一定的传播权和话语权,通过网络议政来获取政治参与权,通过网络记录收获记忆的主动权等。不论是何种参与,都表现出人们对个人权利的向往,是对平等、公平与正义的促进。
(2)更多人通过信息的传播、获取、利用和控制,获得信息权利。对信息的重要性很早就有各种角度的论述,在Web 2.0环境中,信息海量增长是决策和开展活动的重要筹码,政治、国防、商业到个人健康等活动无不依赖于这些信息。一方面,更多主体如社会组织、公众通过Web 2.0能够存取与利用更多信息,使管理主体及时公开与分享信息,实现更加完善的公共监督。另一方面,Web 2.0提供的分享与互动功能使各类主体能够实现聚合以扩大影响力,通过信息发表意见,影响决策,甚至直接参与公共事务。换言之,Web 2.0可促进阳光、民主、公正与平等的社会治理的实现。
(3)Web 2.0环境是推进网络社区形成、发展与成熟的关键,由此形成映射现实世界却不完全一致的形形色色的网络社会,形成有着不同特点的信息传播群体。网络社区纷繁复杂,或是由兴趣点集合而成,或是由业务关系、人际关系汇集而成。它是由现实世界的人群构成,但在网络世界中可以跨时空或匿名汇聚,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从而使信息传播规范、目的、身份认同等方面发生变化,影响信息的形成、管理与使用制度的新建。
社会环境的变化推进技术的应用与革新,并为信息传播提供社会规则与框架,从而直接影响信息的档案化管理如何参与社会建构。
2.2.4 文化
文化的影响从整体来说是促进互联网文化的塑造与发展,从信息管理角度来说是促进信息管理文化从组织到个人层面的深入与扩散。
(1)Web 2.0推动更多的组织、机构、群体尤其是个人参与到互联网世界中,在使用和建设互联网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复杂的“互联网”文化。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这种文化也在扩散与渗透,互联网文化由此渗透进组织、机构、群体与个人的意识层,呈现在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中。例如,当前互联网推崇的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都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也改变着各领域的文化,从组织到个人都在这种新的文化的构建之中与影响之下。
(2)信息管理文化在社会的文化架构中的位置更加明显,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档案化管理方法的融入。对信息的有序管理会因为信息的不断增长以及信息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贡献的加大而得到重视,而文档管理对信息真实有效的保障将令信息的档案化管理文化得到普及。信息的档案化管理将有意识或无意识,主动或被动,自主或是依托其他主体进行,成为更加普遍而无法规避的活动。
(3)Web 2.0构建的人人可参与,人人可记录的环境,促进了从个人到群体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性的提升。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领域、背景和地域,在社会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种觉醒是要寻获在社会中的认同感与存在感,倡议或是希望可以通过信息实现社会记忆的共同建构。起码这样的意识与趋势变得愈加强烈,提供了一种可能,即每一个主体、每一类主体会在不一样的时空点形成记录,每一个都形成一个断面,构建每一种记忆,留存历史。Web 2.0环境促进了个人事件与社会事件的记录,政府、社会组织、个人都参与到记录之中,主流叙事将被弱化,各主体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时不仅记录着自身,也参与记录共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种自我、群体、社会相互交织记录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有赖于Web 2.0,有了从意识到工具层的支持,设想可走向现实。
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化也就会促成社会各方对于信息是什么,档案是什么,能用于怎样的社会建构与自我实现形成更加多元的认识,相应影响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