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同类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的经验

本节根据城市宜居环境指数得分结果,从生活成本、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度、医疗保障与安全生产等四个方面,分析同类城市优化城市宜居环境的做法,为优化宁波城市宜居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一、生活成本方面

(一)合理调控房价

无锡市的房价处于所研究城市中的最后一位,无锡的生活成本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无锡市政府采取以房补房的方式,补偿拆迁的老新村、城中村、城郊私宅内的居民,而其他城市多常用货币补偿方式。另外,无锡市大量的安置房与经济适用房的区位条件较好,这也有利于稳定市区房价。

为控制稳定房价,苏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主要做法是加大普通住宅用地供应,严控非住宅用地供应,优化区域土地供应节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土地供应计划;强化商品房价格管理,市区(不含吴江区)新批准商品住宅项目预售许可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科学合理确定申报价格,并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严格按照明码标价格式要求,全部进入商品房预售许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商品房预售系统。

(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无锡市非常注重市区快速公共交通通道建设。2014年,无锡私人汽车拥有量虽然已突破百万,保有量居江苏省第三位,但无锡却成为这9个城市中交通最为畅通的城市。无锡市缓解道路拥堵的方法主要有:建成区建有总里程近90公里、布局方式为“一环多射”的快速路,大大提高了道路使用效率;开辟江苏省首条多乘员车辆专用车,20个区域55条支路实施单向通行,城市8米以下道路全部纳入单向交通组织。

南京市注重市区快速公共交通通道建设和智能化管理。南京市治理道路拥堵的方法主要有:建成了快速内环、绕城公路和江南环等三条快速环线,使道路“硬件”快速提升;开辟公交专用道、单行线,大力发展快速、大容量的地铁线路,6条地铁线路日均承载280万人次客流量;合理运用“绿波带”、路口渠化、标识标线、信号灯倒计时等智能、精细化交通管理;倡导环保理念,提倡绿色出行,增加公共自行车道和站点。

二、文化教育方面

(一)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深圳市积极打造“一公里文化圈”“十分钟文化圈”。自2003年起,深圳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6%。截至2014年,深圳市有20多个市级文化设施和千余个基层文化阵地,包括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长廊等,总面积超过195万平方米。

南京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文体娱乐消费的市场空间巨大。截至2014年年底,在“文化南京”发展战略指导下,南京加大了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南京图书馆新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紫金大戏院、国际展览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改造完成了南京近代史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静海寺纪念馆;完成了长江路文化街区的设施建设,河西副中心和三个新市区中心的文化设施。南京文化市场中相关电影、演出、阅读、艺术品、娱乐休闲、健身活动的配套措施完备,拥有70多家影院,400多个歌舞娱乐场所,300多个游艺娱乐场所,平均每年举办各类演出活动年3000场次左右。

(二)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深圳市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与政策扶持。2014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高达329亿元,位居全国之首。近年来深圳新增中小学学位13.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达825所,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建成并开始进行招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加快建设,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获批建设。深圳市颁布并实施了《深圳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到2020年,将建立结构合理、公平优质、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形成深圳教育发展新格局、教育改革新优势和教育质量新品牌,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新路径。

厦门市全方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厦门市被评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通过政策支持、多校划片、电脑分班、积分入学、购买学位、教师轮岗等多项措施,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积极改革创新,统筹全市教育资源,综合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就学机会均衡等“四个均衡”,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厦门高水平高质量教育均衡发展。另外,厦门市政府还特别启动了扶持农村义务教育行动,从2000年起每年投入4000万元,2011年增加到每年60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06—2012年,还增投4.4亿元专项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购置教育设施。厦门市政府还将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教育设施建设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环境健康度方面

(一)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厦门市非常注重全面监测与预警环境空气质量。2012年,厦门市根据环保部实施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工作部署,4个设在厦门的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进入运行。2014年,厦门市建成集大气监测、灰霾分析、环境预警等众多功能于一身的大气超级站,对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同时提升对灰霾等天气的监测、分析、预警能力,大大促进了厦门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城市绿化模式

深圳市的立体绿化值得宁波市学习与借鉴。深圳市在新建公共建筑及新建高架桥、人行天桥、大型环卫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时,以植物为材料,以屋顶绿化、架空层绿化、墙体绿化、棚架绿化、桥体绿化等方法,从平面绿化向多维绿化、立体绿化推进,全方位营造具有活力的绿色城市。例如,2013年深圳市完成了30处人行天桥、20处立交桥的绿化改造项目,以及10个屋顶绿化示范项目。目前,深圳市的立体绿化面积接近200万平方米。根据《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在2017年之前将完成新增30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面积。在落实《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十项措施》中,深圳市力争到2020年城市中心区屋顶绿化率达到5%,城市非中心区屋顶绿化率达到1.5%。

(三)规划建设公园城市

深圳市非常注重以“深圳速度”,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公园之城市”。在体系构建上,早在2012年,深圳市构建了“森林(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各类公园总数达824个,成为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之一,注重营造“一园一特色”的公园品牌。在经费保障上,实施特区内外城市管理一体化战略,市政公园全部免费开放,管养经费由财政全额负担。

四、医疗保障与安全生产方面

(一)加大外来人员保障力度

深圳市非常重视外来务工人员与户籍人口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深圳非户籍人口约占全市的75%,早在2007年深圳市就修订了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法规,取消了非深圳户籍员工“应在达到退休年龄前5年在深圳连续缴费”的限制性条款,使得非户籍员工与户籍员工一样,累计缴费满15年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便可在深圳市退休,并按月领取养老金;推行支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服务等功能的“深圳市劳动保障卡”,为外来人口提供便利的养老缴费途径;深圳市还推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制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福利。

(二)提高医院病床数

大连市非常注重逐年提高医院病床数。大连市的万人病床数领先于其他城市,以年均增长10%的速度,提高万人病床数供给量。大连市一方面注重改建扩建老医院,另一方面新建了大量专项门诊医院,如新妇产医院、新儿童医院、金州新区妇产医院、金州新区综合医院、市口腔医院分院、市职业病防治院、市民健康教育中心,使得万人病床数逐年稳步增加。

(三)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厦门市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2013年,厦门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重要战略、可持续模式,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厦门市按照“覆盖重点,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培育了56个各种安全发展示范典型。例如,筼筜街道通过实施“十大安全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伤害为目的,全面编制一张“安全网”,树立“小社区、大安全”理念,安全、稳定、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日益成型。2015年7月21日,筼筜街道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安全社区”牌匾,成为福建省首个国际安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