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茶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惠明茶之始创

姚国坤等认为:“唐代高僧惠明从蜀地(今四川)云游至浙江南泉,搭茅庐在此清修,并带来茶籽播种,开景宁种茶制茶先河。”姚国坤,姜堉发,陈佩珍:《中国茶文化遗迹》,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101页。但是没有说明是什么时间。探讨这个问题,就是要寻找惠明禅师到达南泉山的时间,从而明确惠明禅师始创惠明茶的时间。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开景宁种茶制茶先河”之惠明,是否是大庾岭公案中之惠明,二是惠明是否“从蜀地(今四川)云游至浙江南泉”,三是惠明是否“带来茶籽播种”。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考证了唐宋时期九位法号“惠明”者(见表1-1)。可以看出,表中所列“惠(慧)明”者,均不是同一人,说明“大庾岭公案中之惠明”同时代无人与之同名。就是说,“开景宁种茶制茶先河”之惠明与大庾岭公案中之惠明只能是同一人。

表1-1 不同时期同名“惠明”者之比较

②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第16-17页。

③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范祥雍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662-663页。

④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范祥雍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664-665页。

续表

①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三》,范祥雍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98页。

②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11页。

③李遵勖:《天圣广灯录·卷三十》,朱俊红点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年,第620页。

④张舜民:《画墁录·卷一》,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4月6日。

⑤ 《河南安阳林州惠明寺》,法于阴阳5546,新浪博客,2016年6月1日。

⑥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170页。

关于惠明是否“从蜀地(今四川)云游至浙江南泉”。大庾岭上发生的禅宗公案是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与惠能分别后,惠明同样要避难。因为首先要掩护惠能,所以他不能去找惠能,也回不了黄梅东山寺,只能浪迹江湖,云游四方。他离开大庾岭后,先是以“遂独往庐山布水台”为由,向东北方向找寻“袁”“蒙”之地,不久云游至浙江南部山区的惠泉山。惠泉山与敕木山相连,同治版《景宁县志》有如下记载周杰修,严用光:《景宁县志·卷一·封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22页。

(敕木山)“县东南十里,高接云霄,为邑之镇山,远望可数百里。相传宋时乡人梦山神献大木于朝,故赐其名。”山名的来源很像神话,但“为邑之镇山”并非虚言。惠泉山,也称南泉山或惠岭,位于“县东南十里,高亚敕峦,俯视郊原,咸归眉睫”。站在惠泉山上,放眼望去,景宁小盆地之“郊原”,尽收眼底。“高亚敕峦”,说的是惠泉山的海拔高度略低于敕木山,然而云山雾海景观,比之敕木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代雍正李志曾作《惠岭铺海》一文曰:“朱子自谓尝登云谷,晨起,但见烟霞在下,茫然如大洋海,众山仅露峰尖,烟云环绕往来,山如移动,天下之奇观也。吾于惠明晨起,由响岩而下,所见亦然,诚八景之外又一奇。”周杰修,严用光:《景宁县志·卷一·封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23页。清同治十一年(1872)景宁县训导陈元颖作《惠泉山》诗:“缥缈峰头朔雪寒,天然石室色琅玕,烟霞晓起铺如海,曾向岩头试一看。”当年惠明禅师来到沐鹤溪边的惠泉山,见到如此云山雾海,加上当地“沐”与“蒙”为谐音,想起惠能大师会“遇蒙即居”,于是“结庐修禅”,广种茶叶,教化山民,开创了惠明茶的先河。

笔者分析认为,惠明云游的初始目的是掩护惠能向南避难的同时,寻找一处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明、能分别时,惠明向惠能请教自己去何方为好。惠能深知,惠明与他避难的地方越远,就越安全。他深知自己避难的大庾岭以南无“袁”无“蒙”,而大庾岭以北,江西袁州蒙山就是一个避难的好去处,于是他告诉惠明:“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大庾岭上惠明掩护惠能脱险后,对一同追赶惠能的众僧自称要独自去庐山布水台,实则是以此为由摆脱众僧,继续掩护惠能而选择与庐山布水台不同的方向行脚。惠明来到南泉山,避难之人,自然不会实话实说是从湖北黄梅来,更不会说大庾岭上发生的事情,故而极可能自称从“蜀地”云游到此;古代交通极不发达,民间远距离的来往极少,因此语言交流也极少。惠明一口湖北黄梅话,自称从蜀地云游至此,南泉山民也就信以为真。“四川高僧”的传说,就此留在了民间。

关于惠明“带来茶籽播种”,这一说法也不能成立。惠明从湖北黄梅东山寺出发追赶惠能,目的是追夺袈裟,重新确定禅宗继承人,因此不可能随身带上茶籽。笔者认为,唐代寺院已经盛行种茶制茶品茶,惠明是五祖名下第三大弟子,很可能是种茶制茶品茶高手。因此更合理的推断是:惠明大师来到南泉山,在结庐清修的同时,栽种驯化野生茶树并制作成可以饮用的茶叶,在保证自己清修习禅所需茶叶饮品的同时,还教导南泉山民种茶制茶饮茶,从而开了景宁种茶制茶之先河。受到教化的当地山民自然称此茶为“惠明茶”,惠明茶的历史由此而始。

惠泉山毕竟无“袁”,且远离禅宗中心。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惠明禅师78岁,来到袁州蒙山。惠明选择这里,是要真正实践与惠能“同师黄梅,善自护持”的约定,故创建了著名的圣济寺,“大昌玄化”,开始以度困济厄为立寺之本,以超度亡灵为持寺之擅,惠明成为圣济派的开山祖师。为避六祖惠能讳,改法号惠明为道明。因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前往岭南,但他派遣所有的弟子过岭南参礼六祖(弟子等尽遣过岭南,参礼六祖),由此足见惠明禅师与六祖惠能大师的渊源。672年,惠明禅师86岁,在蒙山圣济寺圆寂。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惠明禅师开创惠明茶的时间应该为661—664年,具体地说,不会是刚离开大庾岭的661年,也不会是到达袁州蒙山的664年。最大的可能是662年和663年,开始在结庐修禅处种植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