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
吕小君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教师语言技能。
课程学分及总学时:1学分,24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面向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
教学班规模:35~55人/班。
使用教材:
(1)自编教材。
(2)《教师口语》,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浙江省语委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情况:2轮,每轮约10学时。
依托在线教育平台或课程网站: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精品在线课程“教师语言技能”。
相关教学项目:
(1)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T.E.T.课程理念的‘教师语言技能’翻转教学创新与实践”(2016年立项,在建)。
(2)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语言技能(五年制专科)”(2012年立项,已完成)。
(3)浙江省教育厅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语言技能(通识类)”(2016年,在建)。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温州大学“教师语言技能”于2016年9月在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成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已上线46个授课视频,总时长达7个小时,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截至2017年6月,本在线课程已开放2轮,共有15个班约600多人参与学习。
“教师语言技能”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类通识课,曾名“教师口语”“教师语言艺术”,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培养学员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每年面向15个师范专业学生授课。
我国高校师范专业普遍于1993年以后开设“教师语言技能”课程,教学通常以“师范生仿、口耳相传”的面授为主。
2009年以后,“90”后的大学生进入“教师语言技能”课程学习之前,普通话语音已基本达到二乙或接近二乙水平。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进入课堂。“师范生仿、口耳相传”教学模式和大量的普通话语音训练,已经不能满足新一批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当前国内“教师语言技能”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设计和教师“想教什么”,而轻学生“最需要学什么”;重教予学生“什么知识和技能”,而轻教予学生“怎样探究和学习”。
(2)当代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没有及时吸收。配套教材,至今沿用20世纪90年代初的版本。21世纪以来,在教育、心理、语言学领域获取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相关重要成果,基本上没有进入课程,例如,情感智慧及基于情感智慧建立起来的师生沟通技巧等。
(3)原有的教学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本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
构建“规范、实用、先进、可模仿、可迁移”的教师语言训练体系。内容主要分成四章(四个模块):第一章“普通话语音基础”模块,第二章“声音和体态控制技巧”模块,第三章“倾听和传达技巧”模块,第四章“师生沟通技巧”模块。即,第一章为语音基础学习模块,第二章为口语交际“信息传递”基础学习模块,第三章为教师一般口语运用学习模块,第四章为基于人文主义的“师生沟通技巧”学习模块。由此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既遵循口语技能课程自身的内在逻辑,同时又紧扣师范专业的特点,凸显了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语言技能”(通识教育课)教学内容体系
2.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教师这一职业专业性和专门性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建设经验和MOOC课程设计的特点,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职前和在职教师普通话规范发音和良好正音能力培养。
(2)职前和在职教师声音和体态良好控制和表现能力培养。
(3)职前和在职教师准确倾听和立体化口语传达能力培养。
(4)职前和在职教师掌握基于尊重、信任的先进沟通技巧。
(5)职前和在职教师掌握科学、高效、有趣的语言训练法。
3.课程教学方法
(1)创建教学共同体。创建“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共同体,建立协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提升学习效果;利用线上线下互动空间,实现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及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
(2)翻转教学。开展“理论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操练教师协助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探寻高效、有趣、个性化的教师语言训练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以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协作学习小组”实施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策略;通过网络论坛、音频和视频作业全程关注每个学生的训练情况。期末提交“小组合作编、导、演一个教学事件”视频,全面考查学生在语音、声音、体态、沟通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持续性的训练目标。
(三)本课程改革之后逐步形成的优势及特点
本课程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全面调整之后,目前正逐步建成具有以下特点的优质课程。
(1)整合教师口语、教育学、心理学、大学语文等课程优势,构建了满足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培养要求的课程训练体系。
(2)以任务化协作学习为手段,创作了“师师、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共同体。
(3)建设“在线课堂+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平台,开展了多层面语言能力训练。
(4)开发相关竞赛活动的共育功能,创建了“教师—学生—专家”多主体教学模式,努力研制适于本课程的基于过程的评价机制。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
“教师语言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章(四个模块)12个专题,根据近三年学生口语基础、重点和难点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语言技能”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二)2学时具体设计
请见“附件”——《“普通话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翻转教学设计》。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一)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4~5人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一帮多”活动。
(二)“翻转课堂”活动主要形式和任务
“课前”:看视频、探究学习、实践尝试;“课内”:解释、答疑、针对训练及反思等。
(三)“翻转课堂”实施时间
1.实施1∶3翻转,即课程三分之一的课堂实施翻转教学
第一轮:2016年9—12月;
第二轮:2017年2—6月;
第三轮:2017年9—12月。
2.实施1∶1翻转教学
计划于2018年3月开始,尝试进行“1∶1”翻转,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线下协助学习时间比为1∶1。依托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教学项目的建设,大胆尝试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学时完全留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指定教学视频。另外二分之一的学时,师生共同回到线下的教室,面对面,答疑、检查训练情况及开展深入的反思、探索性学习。学时安排上具体运作方式:两周为一次循环,其中,第一周开展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第二周进行师生线下教学活动。
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线下协助学习时间比为1∶1的翻转教学,大大节省了教师原先用于重复教学的时间,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最大化。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近年来本课程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如下。
(1)学生实习进入教师角色快,毕业后适应教学工作快。近几年,学生的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好评。在实习中,指导师认为学生态势大方,语言规范、得体,进入教师角色快;毕业后适应教学工作环境快。
(2)促进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的成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完善,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自我发展意识,形成优秀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
(3)师范生技能竞赛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显著。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教师参与语言艺术相关活动的情况非常活跃,师范专业学生在各项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取得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全国决赛”一等奖,浙江省语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一、二、三届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胜奖2名,浙江省语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银奖,浙江省语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普通话形象大使”最佳上镜奖,等等。近年来,师范专业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通过率达到了99.9%。
附件
“普通话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翻转教学设计
一、学时
“9+90”(线上9分钟微课,线下90分钟,即2学时训练)。
二、课型
讲授、训练、讨论。
三、教学理念
“教师语言技能”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语言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以训练为主,系统介绍方法性知识,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指导语言实践的能力。
在吴闽方言区,学生普遍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鼻韵母的准确发音,通常需要在课内外进行较长时间的正音活动。因此,教师是否能清晰、准确说明普通话前后鼻韵母发音混淆的主要表现、原因及有效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能否全员性、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至关重要。
本次9分钟微课教学目的:一是介绍“前后鼻韵母发音最常见问题”,帮助学生“磨耳朵”——提高听辨能力,以更准确地了解和辨识自己及同伴前后鼻韵母发音存在的问题;二是介绍“前后鼻韵辨正四法”,帮助学生针对自己和同伴的发音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正音活动。
本次90分钟线下教学目的:一是训练听辨能力——能分辨“前后鼻韵母发音”问题类型;二是运用正音方法提高“前后鼻韵母发音”质量;三是培养“方法意识”,学会探寻,借助方法进行高效训练。
四、教学内容分析
鼻韵母的发音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普通话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存在对应的关系,例如an和ang、uan和uang、en和eng、uen和ueng、in和ing的对应,这些对应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发音有一定的相似性。汉语的一些方言存在缺少部分或者大部分前后鼻韵母的现象,例如吴方言的鼻韵母以后鼻韵占优势,前鼻韵较少,缺乏存在对应关系的前后鼻韵母。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例,鼻韵尾有n、ng、m三个,有丰富的鼻化韵,不过前鼻韵母(an、in、ian、un、oan)和后鼻韵母(eng、ang、ong、iang、iong)的对应关系同样不显著。这些地区的学员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前后鼻韵母音节混淆起来或发音存在明显的缺陷。
普通话正音方法并非单一、一成不变。教师的教授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发现、总结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示意图、已掌握的语音及方言资料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消除普通话语音与方言语音时完全对立的偏见。
本次微课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梳理普通话发音最易混淆的五组前后鼻韵母。
2.强调五组前后鼻韵母最常见的发音问题。
3.结合例子介绍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四法。
五、学习对象的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吴方言区和闽南方言区,大部分学生对前后鼻韵发音区别不敏感。前后鼻韵母的发音问题,既是目前影响我校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又是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本教学活动主要为化学、物理、生物、美术、心理等师范专业学生开放。普通话语音是本课程的第一个教学模块,大部分学生对普通话易混语音的发音不够敏感,对训练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还没有拥有较强的正音能力,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发音的示范,还需要为学生探寻容易掌握、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独立训练的意识和技能。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的四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前后鼻韵母韵尾的准确发音
2.掌握前后鼻韵母韵腹的发音要点
3.能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鼻韵母正音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四法”。
(2)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
2.难点:前后鼻韵母韵尾和韵腹的发音
七、教学方法
讲授+训练+讨论。
八、教学过程
(一)微课教学过程(在线,线下课堂训练前)
(讲解的过程中,适当举例,重在让学员学会方法,并能根据自身语音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正音法。)
1.罗列普通话16个鼻韵母及5组最易混淆的鼻韵母
2.易混前后鼻韵母发音的常见问题
混淆鼻韵尾-n和-ng。
韵腹发音不饱满,例如:an、en、in、ing韵腹的发音。
3.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四法(结合例子)
(1)借图法:借助语言学著作、教材中的图进行发音辨正。
(2)方音法:借助方言中相同的音素进行发音练习。
(3)相关声韵引导法:借助普通话相关的声母、韵母进行引导发音。
(4)发音要点暗示法:发音过程中,通过韵母内部各部位发音要点的暗示从而达到有效正音。
4.朗读普通话五组最常混淆的前后鼻韵母,小结本次课强调的发音问题及辨正方法
(二)线下课堂教学过程
1.活动1:单音节“你读我听”(约15分钟)
教学材料:100个单音节(“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样卷”第一题)。
活动步骤:
(1)学生以协作学习小组(4~5人)为单位围坐。
(2)组内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每次读20个音节,其他学生记录发音人前后鼻韵母发音存在的问题(教师巡视,按需参与小组活动)。
(3)组内针对每个学生的发音交流、讨论听辨的结果,必要时,可反复进行“发音——听辨记录——听辨结果交流”活动(教师巡视,按需参与小组活动)。
(4)教师组织学生组间交流听辨结果和感受,必要时,可邀请典型发音人朗读音节。
2.活动2:单音节“互助正音”(约25分钟)
教学材料:100个单音节中的前后鼻韵母难点音节。
活动步骤:
(1)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复习“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四法”。
(2)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性地进行前后鼻韵母的正音(教师巡视,按需参与小组正音训练)。
(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检查正音效果(发音情况和现场正音效果,作为评价协作小组学习质量的一项内容):邀请2~3位典型发音人朗读难点音节,其他学生听辨;随机邀请其他学生讲讲发音人是否存在发音问题,若有,是哪种类型的发音问题,并用针对性的辨正方法,帮助发音人进行正音。教师示范正音。
3.活动3:双音节“互助正音”(约20分钟)
教学材料:50个双音节词。
活动步骤:
(1)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轮流朗读双音节,其他学生记录发音问题,讨论双音节中前后鼻韵母出现错误、缺陷的类型和规律,小组针对性地进行前后鼻韵母的正音(教师巡视,按需参与小组正音训练)。
(2)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汇报双音节中前后鼻韵母出现错误、缺陷的类型和规律,邀请2~3位典型发音人朗读难点词语,其他学生听辨,讨论发音人存在的前后鼻韵母发音问题及成因,试采用针对性的辨正方法,帮助发音人进行正音。教师示范正音。
4.活动4:语段训练(约20分钟)
教学材料:任选富含前后鼻韵音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作品”一个语段。
活动步骤:
(1)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轮流朗读语段,其他学生记录发音问题,小组针对性地进行句中前后鼻韵母的正音(教师巡视,按需参与小组正音训练)。
(2)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汇报语段中前后鼻韵母的训练效果,邀请1~2位典型发音人朗读语段,教师示范句中前后鼻韵母正音方法(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回读”及“强调非重音”)。
5.活动5:“说说发现”(约10分钟)
活动步骤:
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分享这次鼻韵母正音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以全班为单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总结个性化的难点音训练方法、同伴互助的作用及对翻转教学活动的感受。
九、板书
前后鼻韵母发音辨正
常见发音问题:
混淆鼻韵尾-n和-ng
韵腹发音不饱满
正音“四法”:
借图法
方音法
相关声韵引导法
发音要点暗示法
你发现的方法:
作者简介
吕小君,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温州市朗诵考级培训师,温州大学“教师语言技能”“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研究”“儿童文学”课程教师,国家认证亲子沟通训练师、国家认证情商训练师;曾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优秀指导师、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温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主持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语言技能”,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T.E.T课程理念的‘教师语言技能’翻转教学创新与实践”,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汉语朗读语感培养过程的眼动研究”,校项目“教师口语立体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语言技能”主讲教师;曾指导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朗诵大赛银奖、浙江省推普形象大使、全国“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集体项目一等奖。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