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及2018年展望
屠雯珺 胡飞白
摘要:2017年宁波种植业和林特产业形势较好,渔业保持平稳发展,畜牧业由于污染治理产量继续下降,但降幅收窄。2017年宁波现代化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在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生态安全系统建设、科技创新、农村改革以及农业保险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宁波农业仍存在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够、都市农业发展不快、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村金融活力不足和农业大数据应用不广泛等问题。结合我国和世界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宁波应大力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从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发展绿色都市农业,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及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五方面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有机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2017年宁波农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2017年气候较好,总体上宁波种植业形势较好,主要农产品实现面积和产量双增;同时在“五水共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畜牧业和渔业继续呈下降态势,但降幅有所收窄,全市完成农林牧鱼业总产值493.3亿元,扣除农民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后同比增长2.2%。
1.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2017年宁波春粮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99.6万亩,粮食总产量82.4万吨,增长2.4%。春粮面积42.1万亩,总产10.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30.1%。其中小麦增幅明显,种植面积18万亩,比2016年增长4.1万亩,增幅29.5%,单产280公斤,比2016年增84.9公斤,增幅43.5%,均创历史新高;总产5.04万吨,比2016年增2.34万吨,增幅87%。2017年早稻和晚稻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据统计,早稻种植面积16.8万亩,比2016年增加0.8万亩,增幅4.9%;总产7.4万吨,比2016年增0.2万吨,增幅为2.2%;晚稻面积保持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基本与2016年持平,其中单季晚稻83.5万亩,预估连坐晚稻17.5万亩。目前晚稻秧苗长势较好,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2.经济作物提质增量
2017年宁波油菜面积达到15万亩,比2016年增1.5万亩,增幅11.4%,创近年新高。由于蔬菜优良品种、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蔬菜产量增幅明显。蔬菜总亩数123.9万亩,比2016年增长4.3%。但在效益方面,由于外地冬春蔬菜上市时间提前和本地蔬菜产量大幅上涨,导致宁波蔬菜价格呈现季节性下跌。2017年宁波西(甜)瓜和草莓量价齐涨。前三季度,宁波市西(甜)瓜和草莓总面积19.8万亩,总产量34万吨,分别比2016年增长2.3%和8.2%。另外,2017年食用菌和中药材产量大幅上涨。前三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4.7万吨,比2016年增长了近300%;中药材产量8926吨,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近200%。
3.林特产业形势喜人
截至2017年7月底,全市林业总产值为335.25亿元,其中一产67.83亿元,二产167.48亿元,三产99.94.亿元,林业GDP增长率达4%。上半年主要果树(樱桃、枇杷和杨梅)均获丰产。其中樱桃产量950.7吨,产值4846.6万元,同比增长31.7%和100.7%;枇杷产量10251吨,产值200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9%和203%;杨梅产量93658吨,产值89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4%和7.6%。除了果树,2017年上半年春茶形势喜人,全市春茶产量9787.6吨,产值649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5%和6.6%。2017年上半年,花木产销形势趋稳,小规格樱花、红枫形势回暖,花灌木形势稳定。截至7月底,全市花木总面积35.32万亩,花木销售额16.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6.8%。
4.畜牧业降幅收窄
2017年,随着污水治理的推进和生态绿色农业的要求,宁波畜牧业生产继续呈下降态势。2017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2.15万吨,同比下降10%,较2016年同期12.1%的降幅略有收紧;禽蛋产量3.59万吨,同比下降2.97%,较2016年同期28.7%的降幅明显收窄;牛奶产量3.24万吨,与同期基本持平(详细畜牧业情况见表1)。
表1 2017年宁波畜牧业生产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宁波市农业局畜牧处2017年度统计数据
从表1可见2017年生猪产量继续下降。生猪存栏55.76万头,出栏103.19万头,能繁殖母猪存栏5.2万头,同比分别下降6.2%,11.7%和12.9%,但与2016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收窄,养殖量有望止跌。家禽产量受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水禽扩面整治影响也大幅下降。2017年家禽存栏513万羽,出栏820.94万羽,同比分别下降了0.1%和28.1%。另外,2017年草食动物和蜜蜂产量均有所下降。宁波全市牛存栏14129头,出栏6984头,同比分别下降0.2%和6.4%;羊存栏8.14万只,出栏11.74万只,同比分别下降11.3%和增长12.0%;兔存栏13.75万只,出栏27.23万只,同比分别下降了12.6%和38.7%;全市蜂存栏14.5万箱,同比减少4.5%。总体来看,宁波畜牧业综合降幅仍在10%以上,鉴于畜牧业产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预计短期内难以扭转下降趋势。
5.渔业总体保持稳定
2017年由于受政策因素影响,宁波渔业产量呈现下降态势,前三季度,全市渔业总产量54.7万吨,比2016年同期减少2.09%;但经济效益较好,产值未受太大影响,实现渔业总产值75.03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上涨1.72%。其中,受到国家休渔期调整影响,国内海洋捕捞产量29.53万吨,同比下降5.83万吨;远洋渔业产量2.11万吨,同比减少11.13%。但海水和淡水养殖稳步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捕捞业的产量下降。总体而言全市2017年1—9月海水养殖产量17.49万吨,淡水养殖产量5.57万吨,同比增长6.04%和-1.14%。
(二)现代化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是宁波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围绕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目标,宁波把握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主线,在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生态安全系统建设、科技创新、农村改革以及农业保险方面均稳步推进。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2017年宁波种植业产值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结构的优化,结构上呈现“稳粮、优经、强特”的特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胡陈洋芋、慈溪西兰花、鄞州雪菜、余姚茭白、余姚蜜梨、象山柑橘、余姚杨梅、奉化曲毫茶、望海茶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慈溪蔬菜、余姚榨菜、奉化毛竹、宁海柑橘成为“十亿级”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017年宁波畜牧业总产值虽然因为污染治理继续下降,但是污染治理倒逼改革,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已有省级美丽生态牧场24家,市级“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400余家,生猪规模化程度(年出栏500头以上)达到79.1%,保持全省领先,慈溪成了全省首批整县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试点县。在整治提升现有牧场的同时,宁波还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余姚、慈溪、宁海、象山等沿海滩涂谋划建设“生态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大型养殖场(小区),目前象山已落实2000亩土地,宁海下洋涂片区正在洽谈年出栏5万~10万头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项目。
2.农业生态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2017年宁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更加系统化。宁波出台了《“十三五”宁波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并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2017年上半年,全市减少化肥用量945吨、农药用量19吨,回收处置农业废弃包装物122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全面纳入线上防控平台,实现粪污“零排放”。同时,宁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长效化,农产品安全率稳步提高。2017年宁波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9.7%。其中,蔬菜476批次,总体合格率99.6%,畜禽产品185批次,总体合格率100%。余姚、宁海、镇海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现场考核验收。
3.农业科技创新取得实效
科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2017年宁波农业机械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市水稻生产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9%,粮食机械化烘干保障能力达75%,均为全省第一。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方案设计论证,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同时,现代种业发展也走在浙江省前列,“甬优”杂交水稻、“微萌”特色瓜菜、“振宁”黄鸡等一批地方优势种业全面开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跻身全国水稻种子销售十强,微萌种业公司跻身全国同行业销售二十强。
4.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
农业农村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础。2017年宁波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已培育家庭农场近4000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63家;农民合作社2600余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1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39家。第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6月,全市已开展承包地确权工作村2061个,占应开展村数的99.8%,完成承包地测绘面积174.4万亩,占应测面积的88.8%,完成审核公示村数518个,占应开展村数的25.9%。第三,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持续深化,初步形成股份合作社有序退出机制,江北区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5.农业政策性保险成效显著
宁波市自2006年开始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险的覆盖面、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宁波以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创新运用保险融资功能,为涉农群体创业致富提供贷款支持,带动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一是发挥“扶贫贷”的定向扶持作用。例如,宁海县创新开展“政府+银行+保险”金融扶贫模式,为政府审核认定的帮扶企业提供定向扶贫贷款保证保险。截至2017年6月底,已为43家农村经营组织提供扶贫贷款3080万元,带动950余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二是创新推出险资直融支农产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划拨资金专项用于向农户、涉农小微企业以及有扶贫贡献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该产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年,融资成本小于8.5%,截至2017年6月底,已累计发放贷款205万元。同时还升级拓展“金贝壳”业务。自2009年试点以来,“金贝壳”项目模式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到2017年参与保险机构扩大到9家,参与银行扩大到35家。截至2017年6月底,“金贝壳”已累计帮助7261家初创期小企业、1760家农业种养殖户、3235家城乡创业者获得无抵押无担保贷款111.71亿元,有效发挥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撬动放大效应。在发挥保险融资功能的同时,宁波还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加强农业农民的抗风险能力。2017年,创新开发了鸡蛋价格指数保险、肉鸡价格指数保险,南美白对虾气象指数保险、樱桃气象指数保险和甲鱼气象指数保险5个农险产品,指数类创新产品累计已达12个。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7年上半年,三农保险累计向19.04万农户支付赔款7.12亿元,有效地增强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二、2017年宁波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高品质品牌建设不够
消费者对于绿色有机中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和低端农产品的大量供给是宁波农产品供需的主要矛盾之一,这种供需错位阻碍了宁波农业发展。经过多年安全品质建设,宁波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1189个,产地面积220万亩,占主要食用农产品的57%,居全省第二,但是和宁波市提出的70%的“十三五”目标差距还是较大。虽然望海茶、余姚榨菜、慈溪葡萄等12个农业品牌入选浙江省首届知名农业品牌百强榜,但和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入选比例并不高,在全国和世界知名度也不高。而且,宁波农业品牌建设的重点还放在“三品一标”商品的申请上,对于中高端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宁波很多农产品品质和全国知名品牌相去不远,但是不被国内和省内的消费者所熟知,品牌附加值不高。
(二)都市农业发展不快
都市农业是指都市圈的农地作业,是在都市化地区,利用园林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都市农业可以契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满足其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需求,是宁波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尽管宁波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宁波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农业单体规模不大。宁波农业规划缺乏整体性,规划布局过于碎片化,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农业的城市功能载体。二是宁波农家乐、休闲农庄等项目总体档次偏低,许多景点业态单一,形式趋同,对农业景观资源挖掘不深,大多数体验项目还集中在采摘、步道、烧烤等活动,知识教育、民俗文化和休闲康养型都市休闲农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三是宁波近郊乡村环境并不容乐观,环境改造工作推进不快、维护环境整洁在一些村镇没有成为常态化的工作。另外在发展农旅结合的同时,对于植被水系的保护以及污水的治理没有跟上,导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而且有些地区基础设施和游客增长的需求不匹配,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宁波有26个村还没有建设旅游厕所,占总数的18.3%,有11个没有建设任何标识标牌,占总数的7.7%。
(三)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农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要素市场的活跃,农业用地需求量大,土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大动力。虽然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都达到了69%,但土地流转“短小散”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土地不到流转面积的一半,而且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除了土地流转问题,基层农业人才不强也是宁波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农村实用型人才短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工作行政化现象较为普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增量不多,总量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有创意”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快,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农村金融活力不足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虽然2017年以来宁波市银行机构加快建设有宁波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但是宁波“三农”投入机制仍然不全,支农资金不足与使用分散问题并存,社会资金投入“三农”偏低,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三农”金融的痛点在于风险大、成本高,银行在无抵押无担保的前提下主动放贷的意愿不强。总体而言,宁波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依然失衡,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以及供给规模、服务质量依然不足,农村金融适度竞争局面还没有形成。
(五)农业大数据应用不够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路径。但是宁波的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主要还停留在生产安全监管和产品供销平台的搭建上。尽管在普惠金融建设的春风下,各家银行都积极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打通基层金融。但由于大数据应用缺失,农村金融的成本始终偏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宁波缺少具有公信力的“三农”领域征信服务体系来引导农户诚实守信和建设信用村镇,也缺少“三农”领域的完整公共数据信息平台来提供农户的信用数据、生产数据以减低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农业信贷资产风险。
三、2018年宁波农业发展形势展望
(一)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际农业生产形势
(1)全球农业生产稳定,作物贸易前景向好
应对粮食危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依然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预测,2017年世界粮食产量将创新高,达到26.11亿吨,这主要归因于俄罗斯、阿根廷和巴西2017年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以及南部非洲的玉米和北非的小麦实现增产所带来的粮食预期总产量的增长。其中,全球小麦的产量有望提高到7.488亿吨,“次要”粮食(如玉米和大麦)将达到13. 59亿吨,世界大米的产量也将达到5.03亿吨。
总体来看2017年度的粮食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当年需求,并且略有富余,2018年世界谷物库存有望创下新纪录。据预测,2018年世界谷物库存量有望达到7.19亿吨的历史新高,谷物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将连续四年超过20%。其中,全球小麦库存量(截至2018年)有望达到2.62亿吨。粗粮库存由于巴西玉米库存量增量快速,将达到2.33亿吨。全球大米库存预计小幅增长0.3%,达1.712亿吨。
除了粮食生产,2017—2018年度作物贸易前景向好。粮农组织2017年9月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世界谷物贸易量预计将达到4.03亿吨的历史高位,较2016—2017年度增加870万吨(2.2%)。其中国际小麦贸易量预测将达到1.75亿吨左右,这主要得益于巴西和印度2017年进口需求的增长。鉴于中国、巴西、欧盟、伊朗和墨西哥的进口需求旺盛,2017—2018年度全球粗粮贸易量将实现5.4%的年度增长,其中玉米贸易量将创下1.44亿吨历史新高。
(2)世界范围内有机绿色农业发展迅速
世界粮农组织在2018农业发展趋势中指出,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有机绿色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农业增长的关键是要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不断地推进技术和社会的创新以及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而且创新不仅需要提高效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同时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和减少浪费。
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201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农地面积为5090万公顷(包括处于转换期的土地)。其中,大洋洲34200万亩约占世界有机农地的45%)拥有将近一半的有机农地,欧洲19050万亩,25%)和拉丁美洲(10050万亩,13%)紧随其后,亚洲(6000万亩,8%)、北美洲(4500万亩,6%)和非洲(2550万亩,3%)各占比不到10%。其中,有机农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34035万亩)、阿根廷(4605万亩)和美国(3045万亩)(中国有机农地面积为2415万亩,世界排名第五)。除有机农地以外,野生采集、养蜂业用地、水产养殖、森林和天然牧场等有机用地的总面积为59550万亩。总体而言,全球有机认证的总面积约为135900万亩。与1999年的16500万亩相比,全球有机农地的数量增长了约8倍。
根据“有机观察”(Organic 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有机食品(含饮料)销售总额达到81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约10%。虽然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区域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但北美洲和欧洲市场依然占90%的销售额。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有机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全球有机食品(含饮料)市场从2000年(180亿美元)到2015年,增长了约4倍,而且还在飞速增长。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有机食品市场(358亿欧元),其次是德国(86亿欧元)、法国(55亿欧元)和中国(47亿欧元)。在可得数据的所有国家中,有机食品的消费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西班牙的市场涨幅达到了25%,是增长最快的国家,爱尔兰的市场增长达到了23%,瑞典则达到了20%。
2.国内农业生产形势
2017年,中国农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农村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仅在2017年上半年,国家就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方案。国家在耕地保护、休渔制度、化肥和农药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均出台了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鼓励有机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用地有偿使用、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村快递物流、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都出台了具体的惠农措施,进一步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主体和土地等问题,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农业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使得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效。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总体平稳。2017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呈现“面积略减、单产增加、总产略增、品质提升”的特点,产量达到2810亿斤,同比增加0.9%。同时,肉牛、肉羊、奶牛生产保持稳定,生猪和鸡蛋产量虽略有下降,但受需求放缓影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渔业产量也保持稳定,前6个月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58%。二是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著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17年预计籽粒玉米面积调减1000万亩,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等市场缺口品种,分别增加600万亩、500万亩、280万亩。分散小型养殖场(户)加快退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产品供应的主力军。养殖向优势区域进一步集中,畜禽大县猪肉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1—5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1%、9.4%、9.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接待人数、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体验式农业、农旅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目前,农村网商达到800多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四是农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主导地位稳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1—5月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13.3个和5.3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突出亮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长期稳定在80%以上,特别是随着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高涨,在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预计会继续提高。
总体来看,国家将在2018年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绿色和生态农业发展。
3.国内外农业基本走势对宁波农业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呈现下跌趋势,而我国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倒挂,多数农产品国内价格上涨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的直接补贴加剧了农业低端供给、无效供给和资源错配问题。由于农产品的国内价格长期倒挂,尽管国内供需仍存在缺口,但农产品过度进口导致国内实际农产品供大于求。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即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供需错位”。从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可持续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2017年国家出台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农药管理条例》《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规定,旨在强调农业绿色发展。FiBL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有机食品消费的第四大市场,但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自己生产的有机产品主要出口国外,中国消费者钟爱的有机食品品牌多数来源于国外。所以宁波农业应顺应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并且加大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此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国内外的巨大需求,以此来提升农民收入和市民的菜篮子和食品的品质。除了农业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融合,我国还大力推动农业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特色村镇。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居民日益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打造“田园综合体”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所以,宁波农业在发展时应该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依托当地山水、田园资源和各地的文化底蕴,宁波应结合城乡居民的需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让农业承担起城市的功能,从而满足宁波和周边城市居民对于田园乡村的向往,也满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需要。
(二)农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鉴于2017年宁波生产情况,2018年宁波农业将继续呈现“有增有减”态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略有增长;林特产品增长迅速;畜牧业因为污水治理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产值继续下降,但有望在2018年企稳;渔业因为休渔期延长,产值有所下降,但会在2018年保持稳定。
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2017年,宁波市春粮和早稻都实现了三增,即“面积增、单产增和总产增”,总产的平均增幅达到16%左右。秋粮的播种面积也比2016年增加1%,预计总产会达到58.6万吨,比2016年增长1.9%。据统计,2017年粮食总产量82.4万吨,增长2.4%。随着宁波农业机械化改革的推进,结合2017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如果2018年天气适宜,宁波粮食生产将有5%增速,达到87万吨左右。
2.林特产品有所增长
2017年因天气较好,截至7月,林特产量均比2016年有所增长。其中水果产值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二位数17%,花木总产值增长率达到6.8%,结合2016年基数,综合增长量达到12.5%。秋冬不是水果和苗木的旺季,结合上半年情况,预计2017年全年林特产品产值将增长6%左右,达到60亿元左右。2018年随着宁波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对中高端林特产品需求的增长,如果天气适宜,预计2018年林特产品产值将保持5%以上的增速,达到63亿元左右。
3.畜牧产品生产趋稳
2017年肉类、蛋类、家禽类的产量因为污水治理和生态农业改造继续下降,其中鸭、鹅由于受到水禽扩面整治影响,减幅较大,但是平均降幅较2016年同期有所收窄,约为10%左右。而且2017年春节偏晚,四季度畜牧产品也出现压栏现象,和2016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到国家将继续推进畜禽养殖的污染整治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预测2018年畜牧业产值将继续下降,但是随着各地养殖场完成转型,畜牧业产值降幅将进一步收窄,预计将在6%左右,畜牧业总产值将稳定在44亿元左右。
4.渔业生产保持稳定
2017年,中国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海洋伏季休渔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的中国所有海区休渔开始时间统一为每年的5月1日,调整后东海休渔期达到4个月。休渔期的延长导致2017年上半年宁波渔业降幅明显,但开渔后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海洋捕捞产量增长明显,休渔期对于国内捕捞产量影响不大。但是宁波市2017年远洋企业规模缩小,远洋捕捞产量下降。同时,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因天气条件较好,产值比2016年略有上升。综合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两方面看,2017年渔业有小幅下降,综合降幅在2%左右,全年渔业产值在176亿元左右;如果国家在渔业方面无重大政策出台,预计2018年宁波渔业产值将会受益于休渔期延长的海洋渔业资源增长,比2017年小幅增长2%左右,稳定在179亿元左右。
四、2018年推进宁波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及其农产品资源利用,不再是过去一味工业化、规模化扩张,而是品质化、精致化的利用区域地理、品种等资源,更侧重于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及消费者心理,满足消费者多元、个性、特色消费需求。建议可以从体察消费者心理出发,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宁波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质量兴农,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是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判断和解决方案的选择。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不是盲目地调整产品结构,应根据消费市场中消费需求的变化,进行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低价不再是宁波农业的卖点,而是应该通过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来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监管环节的标准化,并把农产品“三品”认证作为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用各种形式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三品一标”的建设,以此来增加宁波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赖度。第二,以宣传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和绿色食品品牌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三品一标”宣传,推动宁波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通过搭建绿色食品网上服务平台,增加信息透明度,同时增加产品销售渠道。第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响宁波品牌。鼓励宁波农业企业积极参加大型高端农产品食品博览会,例如上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以及全国农交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专展。同时宁波也应该积极组织本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搭建平台,让宁波绿色农业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外市、外省甚至外国的客户接触。
(二)结合大众需求,发展绿色都市农业
发展绿色都市农业,顺应城市化加速推进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是宁波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但是宁波都市农业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休闲农业产业总体档次偏低、业态单一、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经营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问题。所以发展绿色都市农业,宁波市首先应该全市整体布局,由政府来统一规划。在未来,应把绿色都市农业战略纳入“宁波都市圈”和全域都市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集中全市力量首先打造1~2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在区域内形成一二三产的互动、互促和融合。同时,政府应多方面挖掘、强化农业的都市功能。一定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服务都市为目标,突出都市休闲农业的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功能,并在充分考虑区域性与季节性的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以游客的参与体验为首要考虑。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飞牛休闲牧场的转型发展,飞牛牧场早期以乳牛养殖为主要业态,在当地政府积极推进下,成功转型为以经营休闲农业为主的休闲农场,共有农产体验区、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3个分区,其中,农产体验区以大草坪亲子活动区为主要特色,吸引了众多家庭出游者,休闲活动区内的农民研习训练区也有大量游客观摩体验。最后,发展绿色都市农业还需要政府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大力整改环境;并且通过整体规划把农业休闲景点和当地特色旅游景点有效衔接起来,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的精品路线。
(三)推进机制改革,大力激发农业活力
规模化才能专业化,才能有效益,宁波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化和集中化程度不够是阻碍宁波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原因。产权明晰是农业用地使用和流转的基础,宁波应该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拓展农村资产现有的市场功能,在原有的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基础上,丰富产权流转方式,通过拍卖、招投标、网络竞价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产权公开公正地规范流转。除了推动土地规模化和集中化,解决基层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业主体也应该是宁波供给侧改革的重点。2017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宁波应顺势加大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力度,从根本上激发宁波农业活力。例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并从新农民中挑选人才来教授经营管理知识,加快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并结合宁波的高等院校,规划出适合未来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专业,例如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
(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农业资金困境
资金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农户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元素,一般来说农户是指户口在农村的常住户,但随着新型农业的兴起,出现了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户,导致统计难度增大。而且农村资产通常是共有的,所以农村信用不仅应该包括户主个人的信用信息,还应包括家庭状况的大量非金融机构信息。在实际中,农村借贷市场隐性征信机制普遍存在,即农户“信用记录”由内部人“口碑”积累而成,可在特殊圈层内共享,政府应推动这类信息透明化,帮助金融机构减少“贷前调查”成本,以此鼓励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此外,还应该推动农村资产登记部门的确权信息和银行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方便金融机构及时获得土地信息,以此来减少金融机构确认产权的成本,从而促进金融机构开展基于农村产权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应整合现有农信融资担保组织,加快建立覆盖全市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还应该根据新型农业发展需求,继续创新农业保险体制机制,精准对接农业保险服务需求,例如探索开展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保险创新,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农产品电商等领域提供保险保障。
(五)抓住“互联网+”机遇,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
“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农业各个环节,包括农村金融,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引导“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应通过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三农”领域的征信服务体系来引导农户诚实守信和建设信用村镇。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收集农业大数据,帮助农户建立信用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协助农户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可以和银行一起探索农业领域的产业链金融。产业链是指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例如政府可以和国内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合作,鼓励金融企业采用饲料产业链下游小微农户批量开发的模式,采用“1+N”的方式,为饲料公司下游的宁波牧场农户提供批量贷款服务,帮助金融机构建立起“上游公司推荐+大数据征信风控+生产经营数据”的贷款模式。其次,宁波政府应利用中央发展农产品电商主体和品牌的契机,加快培育宁波自己的农产品电商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引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结合互联网生态,打造适合互联网环境的农产品电商品牌,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直销。例如可以通过诸如微博、微信和大众点评之类的社交平台等新媒体,实现品牌的推送和传播。另一方面,政府应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商模式,特别是O2O模式、F2C模式、C2B模式等电商创新模式与农产品的嫁接与运用。通过农产品电商O2O模式,实现农产品网上网下全渠道流通,网上依托电商平台、自营网站、微商城和社交应用,网下依托便利店、直营店、智能菜柜、电子菜箱等多种经营业态。通过F2C、C2B模式,可以实现会员制农场直供和定制生产,不仅能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而且可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农业局.宁波市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R]. 2017-11.
[2]宁波市农业局.2017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总结[R].2017-8.
[3]国务院.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R].2017-2.
[4]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The futur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trends and challenges[EB/OL].http://www.fao. org/publications/fofa/en/.
[5]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Cereal supply prospects remain favourable[EB/OL].http://www.fao.org/worldfoodsit-uationcsdben/.
[6]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FiBL).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2017[EB/OL].http://www.organic-world.net/yearbook/yearbook-2017.html.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