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始终以实践无止境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和“营养剂”。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新中国成立后,即使面临着国内一穷二白的困难和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够全面,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走了弯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同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从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牢记经验和教训,扎实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避免急躁冒进和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牢牢坚持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并一路排除了各式各样的干扰,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把发展作为硬道理。回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视察系列讲话,从字里行间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同时,邓小平还指出,国家的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教训来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我们认识到,封闭僵化的老路走不通,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走,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意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要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国国情出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对此,我们党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进行了正确的应对。一方面,冷静总结教训,坚定理想信念,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没有坚持正确的路线,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改革变向。另一方面,以苏为鉴,坚持改革开放,进行体制改革,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快速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苏联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高度集中体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改革一波三折,导致问题积重难返。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扬弃。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把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使改革不断深化,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焕发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