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畅想科技的未来
1 聊天机器人,下一前沿
应用市场日趋饱和,基于文本的聊天机器人市场蓄势待发
“作为开发人员,你花了两周时间编写了一个美妙的应用。你的梦想是什么?是让这个应用呈现在每一个iPhone用户面前。”那是八年前苹果公司当时的老板乔布斯在推出智能手机应用商店时的一席话。起初并没有多少人留意,但史上增长速度数一数二的软件市场自此开启。从那时起,超过一千亿个应用被用户下载,为开发者带来400亿美元收入,还有数十亿美元的订阅费及其他费用。
4月12日在旧金山召开的发布会上,预计Facebook的老板扎克伯格将会发表类似的宣言。他可能会推出一个“聊天机器人”的网上商店及相关编程工具。这些基于文本的服务能让用户通过发送短讯来查看新闻、安排会议、订餐或是订购机票。聊天机器人通常由人工智能支持(因而名为“机器人”),但也可能依赖人类操作。许多科技业人士希望Facebook的发布会能开启又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且高速增长的软件经济。聊天机器人会取代应用,成为人们的新宠吗?
时机似乎是对的,因为智能手机软件在不断变化。下载数量仍在增长,但应用经济显然已趋于成熟。“独立开发者希望在应用商店开创一番事业的梦想已经终结。”咨询公司Activate表示。最成功的二十家软件开发公司在苹果应用商店抢占了近一半的收入。开发及推广应用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用户的热情也在消减,他们觉得应用的下载和切换使用都是麻烦事。在所有下载的应用中,有四分之一在使用一次后就被扔在一边。
只有即时通讯应用逆势上扬。超过25亿人安装了至少一款通讯应用,其中Facebook Messenger和同属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领先群雄(见图表)。Activate表示,在几年内,即时通讯的用户将达到36亿,约为全球人口的一半。许多青少年如今更多是利用智能手机发送即时消息,而非浏览社交网络。WhatsApp用户每周使用该服务的时间平均接近200分钟。
聊天机器人“代言”
随着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不断发展,开发技术与真人对话成为必要。聊天机器人是选择之一。在3月30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微软展示了几个产品原型。但人们要能信赖此类服务,尚需一段时间。几天前,微软一款模拟千禧一代的聊天机器人“Tay”从推特用户那里学来种族歧视言论,开始口出狂言,不得不回炉再造。
随着各个方面的发展,一个新的软件生态系统开始显现。自互联网时代之初,各种基于文本的服务便一直存在,但聊天机器人经济的诞生则是在去年六月,拥有超过一亿用户的俄罗斯通讯应用“Telegram”推出了一个聊天机器人平台及一家“聊天机器人商店”。如今店内有数以千计的软件机器人可供选择,比如可以提醒媒体新闻、推送足球视频或色情影片。
现在已经有数十家相关创业公司。有一些提供工具:Chatfuel是基于网页的产品,供用户为Telegram开发聊天机器人。另一些则提供专业化服务:Digit帮助用户处理银行账户,寻找省钱办法;Pana是一家网络旅行社,接收文字信息后转为订单。MeeKan则为流行的企业通信软件Slack(现时估值接近40亿美元)的用户安排会议。
再就是希望成为其他服务基础的公司。Assist的目标是成为相当于谷歌搜索框的聊天机器人搜索工具。另一家公司Operator则希望成为聊天机器人商务领域的亚马逊:例如购物者要买某一款运动鞋时,其系统可以联系附近商店的销售人员或让系统自己的“专家”来处理订单。Operator的老板罗宾·陈(Robin Chan)提到,更多买家能吸引更多商家,进而又吸引更多买家,形成良性循环。应用经济在苹果及谷歌相继大力推动后才迅速成长起来。聊天机器人经济也需要行业先锋,微软和Facebook看来热衷于担当这一角色。大部分智能手机运行的不是苹果便是谷歌的操作系统。相比之下,聊天机器人市场则是一块处女地。微软在其发布会上也推出了用以创建智能新服务的工具。据估计,Facebook将向各类聊天机器人开放其通讯平台(用户已经可以与一些聊天机器人对话,包括模仿《布偶家族》中的猪小姐的一款虚拟机器人),并推出网上商店,展示这些聊天机器人。
市场调查公司VisionMobile的迈克尔·瓦库连科(Michael Vakulenko)认为,鉴于应用的弊端,聊天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应该很大。跟网页很像的是,这些机器人位于服务器中,而非用户设备上,从而更容易创建和更新。对于餐馆及商店这类不愿自行开发应用的商家而言,这可能极具吸引力。
用户会发现,聊天机器人使用起来更顺畅,因此又得名“隐形应用”。只需几秒就能安装完毕;在机器人之间的切换无须点击另一应用图标;而且相比和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客服人员打交道,跟机器人对话或许更有意思。
然而,谁也不能保证聊天机器人经济会像应用经济那样大获成功,据智囊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的数据,应用经济单单在欧美就创造了330万个职位。在开发者的眼中,聊天机器人经济不具备明显吸引力:假如聊天机器人变得更易开发,竞争便会加剧。而且,服务选择及互动方式之多,可能会让消费者再次感到无所适从。另外,基于文本的界面很难设计得好。MeeKan公司推出为Slack打造的第一版聊天机器人后,其联合创始人马蒂·马里安斯基(Matty Mariansky)惊讶地发现用户会以众多不同的方式与其机器人沟通。之后,他请来专人撰写脚本,针对一个会议请求就构思出2000多句话来应对。
通讯应用大行其道表明人们将乐于和机器人对话。但未来发展主要寄望于“杀手级聊天机器人”的出现,即以聊天机器人的形式发挥出最佳效用的超级流行服务。“马赛克风投”(Mosaic Ventures)的托比·科贝尔(Toby Coppel)认为医疗市场潜力巨大。聊天机器人可以诊断日常疾病,将棘手病症转交医生处理。另一家通讯应用Kik的“聊天机器人商店”在4月5日上线,其创始人特德·利文斯顿(Ted Livingston)估计“即时互动”将成为主流。他认为企业将不但拥有电话号码及网页,还必备聊天机器人。餐馆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接收订单,中国的一些餐厅已经在这么做了。
和应用一样,聊天机器人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来确立地位。而这又取决于提供商能否很好地管理平台。Telegram给予开发者充分的自由,几乎是随心所欲(虽然已经关闭了与伊斯兰国组织相关的聊天频道)。微软已承诺尽量开放。而Facebook则因劣迹斑斑而不获开发人员和投资者的信任:过去,Facebook对其网站应用的开发者设下诸多限制。
还是总有一款应用能搞定
微软和Facebook等公司也须与在即时通讯和机器人技术上落后的苹果和谷歌交锋。这两家公司可以努力赶超,比如以其广泛使用的支付系统吸引开发者。它们也可以做全新的尝试,另一家风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的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说道。一种可能是让聊天机器人出现在智能手机的通知栏上。
应用终结者
不过,套用苹果公司的标志性口号(“There'san app for that”,即“总有一款应用能搞定”,表示一切任务总有应用能完成),“总有一个机器人能搞定”的情况将很快出现。但聊天机器人不像科幻电视剧《神秘博士》(Dr Who)里的戴立克机器人(如图),它们不会试图占领地球。它们将乐于与网站、应用和其他未来发明共存于人们的智能手机上。移动世界将变化不休,但永远是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