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想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传说,在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镌刻着一条箴言:认识你自己。

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我们总是习惯于了解别人,却往往忽略了认识自己。其实,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人的痛苦与挣扎往往来自内心的纠结,而内心的纠结来自自我的迷失。迷失自我的人,因为看不清自己,他们的心往往只能被现象所牵引,现象在不停地变化,他们的心也跟着在不断变化,“树欲静而风不止”。

真正的改变,从看见开始。

那么,怎么才能认识自己?我们可以用“周哈里窗”来对自己进行认知。

“周哈里窗”是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的,“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周哈里窗”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差异,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自我是由四部分组成的,我们对这四个部分了解得越多,对自己认识也就越深刻。

1.开放的我

“开放的我”是我们与周围的人都认同的、都知道的,是我们性格的显性部分,所谓“当局者清,旁观者也清”。比如,我们的性别、外貌等客观特征,又比如某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姻状况、职业、能力、爱好、特长、成就。“开放的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开放区通常来说是我们性格中较为积极的一面,也是我们社交想要展现的名片。

2.盲区的我

“盲区的我”往往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些比较典型的心理特征就属于这一部分,比如有人总是轻易许诺却从不兑现,有人爱说大话却没有真本事。一些不经意间的小动作或行为习惯也属于这一部分,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本人不易觉察,除非别人告诉你。

了解自己的盲区对于认识自己非常重要。比如可能一个人觉得自己性格非常友善,而在周围人的眼中,这个人却是一个性格高傲、冷淡的人,这就是自我与他人不同认识形成的误区。而要了解“盲区的我”,我们必须学会用心聆听,重视他人的反馈。

3.隐藏的我

“隐藏的我”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与“盲区的我”恰恰相反。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个人秘密,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身份、缺点、往事、疾患、痛苦、窃喜、愧疚、尴尬、欲望、意念等,都可能成为“隐藏的我”的内容。比如有些人表面上显得很大度,但实际上非常善妒,不过他会把这个特点小心地藏起来,不让别人和自己发现。

我们要突破自我,必须要学会将“隐藏的我”逐步变成“开放的我”。心理学曾强调自我暴露法对我们信心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我们嫉妒某人,不如选择某个时机大方公开承认,只要我们愿意开诚布公,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信与自尊。

4.潜在的我

“潜在的我”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也包含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仿佛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对未知“我”的探索和开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学着尝试一些全新的领域,挖掘潜力,会收获惊喜。勇于自我探索者,要善于开发“潜在的我”。

遇见自己,必须建立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唯其如此,才能打破自我的盲区,更好地塑造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