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行观与《内经》理论
首先,《淮南子》阐明了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及其生克乘侮规律。如“东方,木也……北方,水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时则训》)。此与《内经》中所有涉及五行理论的内容几乎是一致的。
其次,《淮南子》以五行所属的方位论及人体的形体特征及勇怯、智愚、寿夭等。如“东方……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yuān老鹰)肩企(抬起脚后跟站着)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早知而不寿;南方……窍通于耳,血脉属焉,赤色主心,早壮而夭;西方……白色主肺,勇敢不仁;北方……其人蠢愚;中央四达……其人……慧圣而好治”(《地形训》)。大体上说明了五行所属的方位及地域不同对人类体质的影响。《素问》的《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异法方宜论》等篇中有关体质、寿夭与地域关系的内容与此精神一致。《淮南子》明确指出阴阳五行的本质都是气,完成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结合。
再次,《淮南子》的《地形训》构建了体质的五行分类法。“东方……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早知而不寿。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眦,窍通于耳,血脉属焉,赤色主心,早壮而夭……西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其人面末偻,修颈卬(áng同‘昂’,扬起)行,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勇敢不仁……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寒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也,其人翕形短颈,大肩下尻,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其人蠢愚,禽兽而寿……中央四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肥,窍通于口,肤肉属焉,黄色主胃,慧圣而好治”。此处文辞和有关藏象的内容,不但与《素问》的《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篇的相关部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将人类体质根据五方地域气候的影响而予以分类,这一观点对《灵枢》的《阴阳二十五人》《五音五味》《通天》等篇有关体质五行归类内容的构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另外,《内经》出于研究生命科学的需要,将阴阳和五行两种认识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显然是借鉴了《淮南子》的阴阳五行都是气的观点,也是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观点的体现。如“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此寿命之本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此处将是阴阳和五行结合阐述养生和疾病发生的相关知识。还将阴阳和五行相结合,用于指导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如“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及人类体质的“阴阳二十五人”分类、五运六气等内容均是其例,无不体现着阴阳和五行结合运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