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子歌
养小须调护,看承莫纵弛。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衾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要得小儿安,多受饥与寒。但能依此法,疾病永无干。
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小儿食鸡肉生蛔虫,未三岁勿食。
小儿食,忌甜成疳,饱伤成积,肥生痰,焦苦、辛辣、馊酸、热毒尤不可食。
小儿匍匐 [13] 以后,逢物便吃,父母喜之,或饮食之间,必须以口物饲之,此非爱惜之法,乃害之一端。殊不知小儿脾胃嫩弱,肠胃脆软,不禁杂物,未能克化。今之患食癖疳积,肚疼面黄,肚大胫小,好覆冷地者,得患皆由此也。
小儿在胞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使神全气和,胎受常安,生子必伟。怀娠之后,最忌食热毒等物,庶生儿孩免有脐突疮癣。
乳母常须养其血,和其气,乐以忘忧,使乳汁温平,纵儿疾作自安,平过半矣。
初生儿必忌外客所触,庶免致客忤,古人因忌客一腊 [14] 。
小儿毋容入神庙中,恐神情闪烁,必生怖畏。
小儿患鼻孔黑如煤,耳轮郭焦黑,眼翻,指甲黑,作鸦声,或吼叫数声,及手寻父娘衣,皆无可治。
小儿受病在腑,有自愈者,故先贤惟理其脏,未言其腑,腑阳脏阴,如麻子一证,乃是腑病。
小儿生谷道无穿,多致不救,药无速验,必假物透以通之。
小儿常入夏令,缝囊盛杏仁七个,去皮、尖,婴孩小儿佩带之,闻雷震自然不惧。
小儿不可令就瓢及瓶中饮水,语言多讷。
拔剑倚门儿不惊。
小儿平常无病,不必服药饵,恐遇疾不即为效。
小儿难任非常之热,亦不堪非常之冷,稍有太过不及则病从而生,抑之冷药,以水济水,冰冷胃气为吐利,腹胀,重则成慢惊、慢脾。助之热药,以火益火,则热势太盛,荣卫壅遏,重则热,则生风。盖解表不致于冷,调养不致于热,治热当令热去而不冷,治冷当令冷去而不热。汤氏曰:不为热过,毋为冷误,补过泻多,当救其失,乃前贤调理小儿之良法也。
小儿易虚易实,易冷易热,用药切须谨慎。
《圣惠》论曰:小儿一期之内,造衣服皆须用故帛为之,不可用新绵。若用新绵,则令儿壮热或惊痫。
小儿未期,勿衣新绵绢,为蒸郁太暖而伤于肉,春勿覆顶裹足,致阳气不出,故多发热。
《保幼须知》云:小儿不令暖衣,但用故絮要洁净,仍勿露星月下,恐惹邪祟生天吊 [15] ,如失收,用醋炭熏过可也。小儿无辜疾者,古云天上有一鸟名无辜,因晒儿衣物,失收过夜,遇此鸟过尿之,令儿啼叫,诸病所生,日渐黄瘦者,非也。此盖是八邪所得之也,其八邪者,饥、饱、劳、役、风、惊、暑、积,谓之八邪。久则令人日渐黄瘦,吃食不长肌肉,夜间多哭,身上或发微微壮热,多渴,吃食不知饥饱,或生疮癣是也。
钱氏曰:小儿须着帽顶衣护风池。取干菊花为枕,清头目,令儿枕。吕氏云:乳母每日三时 [16] ,令摸儿项后风池,若壮热者即熨之,使微汗出即愈。风池在头项筋两辕之边。
小儿若能调和奶食,并看承爱护如法,则别无疾病,亦不须令儿常服汤药,此宜审之。
小儿又当消息,无令汗出,汗出则致虚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慎之。
妇人乳汁者,血也。其血属阴,味甘性冷,饮乳小儿,因用汤水搌缴唇口,致令冷气入腹,伤动脾胃遂成大患。
小儿所以少病痫者,其母怀娠时,须时劳役,运动骨血则气强,胎养盛矣;若少运动,血气微,胎气弱,则儿软弱易伤,故多病痫。小儿春夏间有疾,不可乱有动下,使下焦虚,上焦热,变成大病矣。
初生儿韭根汁灌,即吐出恶水,令无病。
抱儿勿哭泣,泪入儿眼令眼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