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病案1
上大学的时候,《方剂学》和《伤寒论》的老师讲起麻黄汤都说它是“发汗峻剂”,别轻易使用;再看先贤关于麻黄汤发汗方面论述的告诫,加上自己当时没有临床经验,故一直不敢使用2008年夏季,我买到了民国经方派医家曹颖甫老先生的《伤寒发微》,读到有关使用麻黄汤的论述,开始对麻黄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使用麻黄汤的信心。
2008年12月25日呼和浩特降温,室外的温度是零下15℃天气特别冷。当天下午我爱人骑自行车出去办事,约下午4点在回家路上她感觉身体特别冷,好像身体被冷风吹透了。当时家里有暖气,温度是20℃左右,回家后她感觉特别冷,钻入厚被中仍感觉冷,盖两床厚被仍不能缓解冷的感觉。我用手摸了摸她的皮肤,感觉皮肤发烫,无汗,当时测体温为39.3℃,伴全身关节后背、全身肌肉疼痛,气短,可闻及哮鸣音(既往有过敏性哮喘病史)。舌苔白,脉紧数。我急开麻黄汤,用药如下:麻黄9g,桂枝9g,杏仁6g,炙甘草3g,2剂。在附近药店抓的药,约下午4点半急煎1剂,喝头煎,并喝热的稠大米粥。晚上6点左右,她自己觉得冷有所缓解,但仍无汗怕冷。再喝二煎,约20分钟后她感觉有微汗,测体温为38.5℃。继续喝热的稠大米粥,紧接着煎第2剂麻黄汤,晚上8点左右喝第2剂麻黄汤的头煎,8点半喝完第2剂麻黄汤。晚上10点左右开始出汗,小便多,喘平,测体温为36.5℃,脉不疾、不数,痊愈。
【讲解】《伤寒论》第3条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从临床症状和舌脉,四诊合参,我认为我爱人患的是“伤寒”。《伤寒论》第35条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35条讲的是“麻黄八大症”,可归纳为寒热、诸痛无汗而喘三方面。我们从这三方面分析这则医案。
1.寒热。①恶寒,得衣被不减。前人有云“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②发热,触摸皮肤,感觉皮肤发烫,测体温为39.3℃
2.诸痛。全身关节、后背、全身肌肉疼痛。
3.无汗而喘,气短,可闻及哮鸣音。
可见是麻黄汤证,故决定使用麻黄汤。在使用麻黄汤的过程中盖厚被和喝热的稠大米粥,有助于发汗。另外,我用麻黄汤后发现她有小便增加的现象,以后使用麻黄汤后问及病者均有这样的现象,这也是个意外发现,可能与麻黄有利水的作用有关。本现象还提示我们麻黄汤证是风、寒、湿三邪困于人体肌表,使肺气不利,用麻黄汤后可以驱除寒邪,使其从皮毛而出;宣发肺气使湿邪从皮毛由汗解,同时肺气一利,亦可使湿邪从膀胱而去寒湿之邪解除则风邪无以为附,亦从皮毛而去。此说为我一家之言乃长期使用麻黄汤后的感悟,是否正确请大家分析。
麻黄汤为发汗之剂,医者畏其发汗之力,多不敢用。但是我们所处的呼和浩特这个地方有它独特的气候特点,每年的9月底气温就接近0℃,10月15日开始供暖,到第2年的4月15日停止供暖,一般情况下要等到5月初天气才变暖,这样冬季时间比较长,大约有半年,而夏季、春季、秋季基本上各2个月,因此一年中比较冷的时候较多,增加了感受风寒之邪的概率,也就多了使用麻黄汤的机会。使用多了我发现本方治疗外感受寒后的发热,基本一两剂就可退热,疗效显著,希望大家多使用。
病案2
2008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经常降温,我外甥女(当时10岁)感冒了,她自己感觉怕冷(增加衣服不缓解),测体温为38.6℃,无汗,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面色紫红,她自己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她是中午发病的,当时我在医院值班,于是家人给她口服了安瑞克和氨酚黄那敏颗粒,到晚上10点半仍然发热,测体温为38.2℃,怕冷、恶心、晚上只喝了一小碗粥。我从家里带来我自己配置的苏陈九宝汤(为麻黄汤的变方)到外甥女家,急火水煎约10分钟,立即服下头煎,凌晨4点左右喝第2煎,一晚上出汗畅,第2天早上体温为36.3℃,面色正常,怕冷、恶心、呕吐、身体痛的症状全部消失。
【讲解】在这则病例中我们看见了《伤寒论》第3条中伤寒后的“呕逆”症状。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苏陈九宝汤。这个方子我是从何绍奇先生写的《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中学习得到的,此方是由麻黄汤合桑白皮、大腹皮、陈皮、苏叶、薄荷、乌梅组成,此方中虽用麻黄汤,但剂量小,此方中每味皆3g,整张处方的药加起来仅30g,因为整个方子的药力比较弱,故常用于老人、体弱者、儿童。它最早见于宋代王贶撰的《全生指迷方》,是蒲辅周老先生治疗外感伤寒常用的方子之一。
再讲一讲麻黄汤煎煮的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是怎么煎煮的?我是急火煎煮约10分钟。解表剂都需要急火煎煮不仅是辛温剂,辛凉剂也是如此。2005年,我同事的爱人感冒伴咽痛,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服用银翘解毒汤后,无效。她找我就诊,我四诊合参认为是“冬温”(那年冬季不是很冷),方子是对的,但剂量比较大,问患者如何煎煮中药,患者说和平时的方法一样,煎30分钟,我认为是剂量和煎煮的方法不对,故重新开银翘解毒散,剂量如《温病条辨》中的原量,并嘱咐患者煎药时只要闻到有药味就停止煎,就可以服用,这样用后果然有效。
病案3
2011年12月25日,我科里的医师张某(女,24岁)感冒了。当时科里刚刚搬到新大楼,大楼里面的暖气不太热,室内温度只有14℃,她自己感觉冷,里面穿着羽绒服外面套着医院配发的棉大衣仍然感觉冷,全身无汗,身体关节酸痛,自己量体温为39.1℃,没有食欲。舌苔白,脉浮紧。她煎药不方便,故我嘱其买风寒感冒冲剂(主要成分如下: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风寒感冒冲剂的主要成分是麻黄汤。服法是1次1袋,每日2次,并喝热的大米稠粥盖厚被子捂汗。她下午喝了1袋,晚上10点又喝了1袋,一晚上都在出汗。第2天上班时症状全部消失。
【讲解】看了3则使用麻黄汤的医案,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开了麻黄汤后要求她们连续服用、喝热粥、盖厚被了吗?我在使用麻黄汤后必加辅汗三法,即连服、啜粥、温覆。这样的作用有三一是助麻黄汤发散之力,促使汗出;二是调节汗出的程度,防止汗出不彻或过汗;三是益胃气,顾护正气。
病案4
康某,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患者入院后经过规律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基本平稳,唯有血压控制不佳,服用尼福达、氯沙坦贝那普利、哌唑嗪、倍他乐克(美托洛尔,下同)后,晨起血压仍达220/110mmHg,伴无汗、恶寒且多穿衣服不缓解,自诉身体感觉发紧,伴有关节疼痛,有时会恶心,舌红苔薄白,脉弦紧。处方麻黄汤加止痉散,5剂。用后,出汗较多,恶寒、无汗症状消失服用上述降压药后血压可控制到正常水平。
【讲解】这里使用麻黄汤加止痉散(蜈蚣、全蝎)治疗高血压病就是广义的汗法,希望大家有经验后再如此应用。我还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本方法时一定要先和降压药一起使用,使用后血压下降了,再逐步减去降压药的数量和剂量,这样比较安全,因为麻黄有升血压的作用,使用不当反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