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咳嗽
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咳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外感引起的咳嗽、咳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1.下气化痰法治疗咳嗽
陈某,女,3岁。2006年2月6日初诊。
咳嗽1个月余。咳嗽以晨起明显,喉中痰鸣,咳甚则喘憋,吐白色稀痰,予抗生素静点、口服中成药糖浆治疗,咳嗽稍好转,仍有痰,时有憋气。外院查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PPD试验(-)。就诊时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咽正常,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舌苔白腻。
辨证:痰气交结,肺失宣肃。
治法:下气化痰。
处方:茯苓10g,法半夏8g,厚朴5g,苏叶6g,陈皮6g,旋覆花6g,杏仁6g,生姜2片。每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后,咳嗽不显,喉中痰鸣减轻,无憋气现象,继予原方去杏仁,加贝母8g,继进3剂,诸症皆除。
按语:小儿久咳,脾气亏虚,聚湿为痰,痰气凝结,气机不利,肺失宣肃,则咳嗽不愈。此时病机为痰气互结为主,且患儿舌苔白腻,为气郁寒凝之偏寒者,故以半夏厚朴汤加化痰下气之药而奏效。
〔王玉.半夏厚朴汤治疗儿科病证验案3则.山西中医,2008,24(11):19〕
2.疏肝理肺法治疗咳嗽
陈某,女,48岁。2009年3月28日初诊。
2周前受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痛咳嗽。经服百服宁、阿莫西林等药,热退,头痛鼻塞等症状好转,但咳嗽不愈,夜间咳甚,服罗红霉素等药未效。刻下:干咳少痰,痰色白质黏,咽痒欲咳,口苦口干。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舌质红,苔剥微黄,脉浮细而弦。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柔肝降气,化痰止咳。
处方:半夏10g,桔梗10g,吴茱萸4g,前胡10g,枳实10g,甘草5g,太子参15g,鳖甲10g,槟榔10g,柴胡10g,黄芩15g。5剂,水煎服。
5剂药后,咳嗽症减,病向愈。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感冒后咳嗽一部分为感染性咳嗽。多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所致,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仍反复咳嗽。本病多因邪恋气滞、肝肺不调、肺失清肃而致,临床多见反复咳嗽,干咳少痰,阵发性咳甚,可从肝论治。方中用太子参、鳖甲三味益气阴,养肝、柔肝、疏肝而降逆气;槟榔利气行水:半夏、桔梗、前胡降气化痰;吴茱萸温中散寒:桔梗、枳实、甘草调理肺气,利咽止咳;柴胡、黄芩疏风清肺,清外感余邪。
〔廖慧丽.延年半夏汤治疗肺病验案3则.江苏中医药,2009,41(8):45-46〕
3.和解少阳法治疗咳嗽
王某,男,中年。
昔有慢性咳病,偶因伤风,咳嗽有加,无痰,寒热往来,无汗,胁部刺痛,大小便正常,面容憔悴,食少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数。此旧日患咳,肺气本虚,复因外感,外邪束于皮毛,则肺气尤为不畅,为病足太阳及足少阳两经为患,故寒热发,胁痛作。当和解少阳,轻开肺气,则气行可畅,枢机可运矣。
处方:柴胡9g,黄芩3g,制半夏6g,陈皮6g,茯苓6g,枳壳3g,桔梗3g,麦冬9g,川贝母6g,北沙参9g,生甘草3g。水煎温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药1剂后,诸症均减,脉亦不数,唯浮而无力,遂继服2剂而愈。
按语:本案以小柴胡汤为主者,和解少阳也。用北沙参者,以治气阴两虚,再加麦冬以甘寒,益其气也,加桔梗,开胸以利气也,具二陈汤之约,肺、胃兼顾也,川贝母化痰,免其阻滞胸中也。本方用量较轻,以体本虚,邪亦不甚重,可轻取,不可重伐。夫用药如用兵,若掳顽敌,非具扛鼎之力,雷霆之势,安能制胜,若弱体微邪,轻取可也。故用药之道,亦在于巧取而已。若欲强本健身,则另当别议。
〔张灿玾.张灿玾医论医案纂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健脾化湿法治疗咳嗽
张某,男,70岁。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诊见咳嗽气促,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胃纳欠佳,食后有饱胀感,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诊为脾肺功能失调。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中,兼理气机。
处方:姜半夏12g,广陈皮10g,云茯苓10g,制苍术12g,炙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炙麻黄10g,苦杏仁6g,瓜蒌皮15g,佛手片10g,炙甘草6g。
患者服用7剂后症减。原方续服半个月余,病情大减而停药。
按语:痰非外来之邪。它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局部病理产物。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在治疗痰饮病证时,宜注意酌加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气机通畅痰就容易消除,正如庞安常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临证具体用药应选择既能理气又有化痰作用的药物,如陈皮、瓜蒌、佛手等。
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湿犯肺,故见咳嗽痰多气促;湿为阴邪,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气机的运行,故见胸膈痞闷,胃纳欠佳,食后有饱胀感。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苍术燥湿健脾;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宽膈,化痰消食;炙麻黄、苦杏仁、炙甘草宣肺止咳;同时加入陈皮、瓜蒌皮和佛手片,除能增强化痰之力外,更能调理气机,起到“气化则湿亦化”的作用。诸药配合,共奏化痰湿、健脾运之功。
〔马福良.理气药在临证中的运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8):41-42〕
5.清肝泻火、理气宣肺法治疗咳嗽
吴某,女,46岁。1980年6月24日初诊。
咳嗽半个月,服清宣化痰之药无效,咳声频作,痰中带有少许血丝,胸闷胁痛,心烦多怒,口苦,舌红,苔黄滑,脉弦滑数。
辨证:肝郁化火,上灼于肺。
治法:清肝解郁,肃肺止咳。
处方:金铃子9g,夏枯草15g,郁金9g,钩藤12g,黄芩9g,紫菀9g,浙贝母9g,白茅根15g,全瓜蒌9g,薏苡仁12g
二诊:服上方4剂后,咳嗽顿减,每日咳7~8次,早上咳而多痰,已无血丝,胸微闷,口苦,舌红,苔黄滑,脉弦滑略数。以原方去白茅根,加白蒺藜9g。
续进6剂,咳嗽已愈。
按语:本案为肝气郁结化火,随脉上逆侮肺,清肃失司,遂致咳嗽。方中金铃子理气泄肝;郁金、夏枯草宣泄肝火;钩藤清肝火;黄芩清肝肺之火;浙贝母、全瓜蒌清热化痰;紫菀润肺止咳;白茅根清火止血;薏苡仁健脾清肺。二诊时,咳减血止。以原方去白茅根,加白蒺藜,平肝利肺。肝火清,肺不受灼,则咳嗽宁。
〔彭述宪.疑难病证治验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6.疏肝理气、宣肺止咳法治疗咳嗽
方某,女,43岁。
咳嗽1个月余,加重1周。自诉经常反复咽痒干咳,且每遇工作紧张,思虑过度或烦躁,心情不悦时发作频繁。本次发病由于疲劳后起病,曾服用多种抗生素和止咳中成药欠效。目前咳嗽加剧,主要是干咳,有气冲咽喉的感觉,咽干声嘶,头痛头胀,胸闷纳呆。苔薄少津,舌偏红,脉细弦。
辨证:肝郁气逆,肺失肃降。
治法:疏肝宣肺,降逆止咳,佐以祛风活血,和胃止痛。
处方:金铃子散加减:川楝子12g,炒延胡9g,西青果9g,广郁金9g,柴胡9g,前胡9g,赤芍18g,白芍18g,平地木30g,功劳叶12g,葛根9g,川芎9g,白芷9g,焦六曲9g,炒谷芽9g,炒麦芽9g,荆芥9g,防风9g,石菖蒲9g。7剂,水煎服。
二诊:1周后咳嗽明显好转,再以原方加黄芪15g,白术15g,14剂。药后咳嗽缓解,门诊随访半年,效果持续。
按语:该患者从事营销职业,由于工作紧张和思虑过度经常咳嗽,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为慢性咽炎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肝郁气逆型咳嗽。咽喉居于肺之上端,是肺之门户;肝经循喉后而入咽峡,治疗以肝肺同治,拟金铃子散为主方疏肝理气,行滞消郁;配西青果清肝利咽,以消咽喉之郁热;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使气机通畅;赤芍、白芍一走血分一走气分,调和营卫气血;平地木、功劳叶平肝清肺,化痰止咳;葛根、川芎、白芷、荆芥、防风祛风解肌;焦六曲、谷芽、麦芽、石菖蒲和胃醒脾。诸药合用,使肝气得平,肺气得降,营卫调和,气机通畅。
〔高荣林,姜在旸.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编者按:肺主气,主降,周身之气赖肺气之宣降;肝主升,主疏泄,一降一升,调畅全身气机。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咳逆上气,甚则有咯血等病理表现;或肝火过旺,反侮肺金,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又可出现咳逆、气急、咯血等症状,即为“木火刑金”或“肝木犯肺”。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导致肺失清肃,则在咳嗽的同时,还会出现胸胁胀满引痛等症。
疏肝理气药物柴胡具有镇咳、解痉的作用,陈皮具有缓和消化道平滑肌的刺激、松弛消化道平滑肌、祛痰平喘的作用。枳实和木香都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青皮除了能祛痰平喘还能缓解肠道平滑肌的痉挛。香附不仅能抑制肠平滑肌的痉挛,还能抑制支气管的痉挛。这些疏肝理气药物均具有松弛、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与现代医学治疗咳嗽所用药物药效相同。小结:理气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理气滋阴、疏肝养血、宣肃肺气、化痰利水、平肝解郁、补肾摄纳、健脾和胃、下气豁痰、平喘利水、宣肺止咳、泻肝保肺、下气化痰、和解少阳、健脾化湿、清肝泻火、理气宣肺。在不同的疾病中,可根据不同的气机变化,通过调理脏腑及气血阴阳,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注意与其他方法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