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内经运气病释》九卷,清代陆懋修著。成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陆懋修(1818—1886),字九芝、勉旃,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先世显,皆通医。其外曾祖王丙(朴庄)为名医,精伤寒。懋修少攻举子业,累试不售,中年始肆力于医,博览群书,成为清代后期著名医学家。著作颇丰,撰有《世补斋医书》三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十六卷、《不谢方》一卷、《伤寒阳明病释》四卷、《内经运气病释》九卷、《内经遗篇病释》一卷、《内经运气表》一卷、《内经难字音义》一卷。又重订及校正《傅青主女科》《广温热论》《理虚元鉴》《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合为《世补斋医书续集》。
本次校注除《内经运气病释》外,另附《内经遗篇病释》《内经运气表》一并进行校注。
校注所用底本为《世补斋医书》清光绪十年(1884)初刻本(简称甲申本),主校本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山左书局刻本(简称山左本)。参校本是民国元年(1911)上海江东书局刻本(简称江东本)、《内经运气病释》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简称中医书局本)。
同时《内经》原文参照上海涵芬楼景(影)印顾氏翻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第八第九卷中引用陈无择的16首方剂参照宋版《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方解中引用缪问的解释参照清嘉庆丁巳年问芝堂版刻本《司天方论》、《内经遗篇病释》引用《刺法论》《本病论》原文参照明正统九年(1444)版《正统道藏·太玄部》中《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简称道藏本)进行整理。
校注原则与方法:
1.为使《内经》原文与陆氏的注文有区别,《内经》原文皆作仿宋体。
2.凡底本中引用《素问》有误者,不作改动,仍保持底本原貌,出校说明。
3.陆氏以摘录《素问》《三因极-病证方论》《司天方论》等古籍原文方式进行阐释,故与原著文字有不相顺接之处,不出校记。
4.校注语以简洁明了为原则,不做繁复考证。
5.原每卷卷首有“世补斋医书”“元和陆懋修九芝释,子润庠凤石参校”等字样,本次整理一并删去。
6.凡《内经》原文的异体字、古体字不作改动。陆氏注文中的异体字、古体字予以径改,如“五藏”改作“五脏”,“六府”改作“六腑”,“写”改作“泻”,“四支”改作“四肢”,“衂”改作“衄”,“苑”改作“菀”,“兔”改作“菟”等。
7.运气术语,或难解的字词作简要的注音释义。
8.凡引用古代注家的注释皆称以姓名,如“王冰注”“张介宾注”。引用现代注家的注释则注明姓名、书名,如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简称《素问校注》)。
9.原陆氏注释中的“按语”字号大小不一致,现皆统一以小字形式。
10.将《内经运气表》竖排版表格改为横排版,适当增加行列,使表中字数整齐,便于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