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大医:李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 序

《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的出版是有关火神派研究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医学术流派探讨的一件盛事,作为丛书主编,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并就教于广大同道。

一、火神派的主流应该肯定

近年来,火神派异军突起,以其独特风格和卓著疗效引起广泛注意,在医坛上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反响,虽然不无异议,但其主流的发展是卓有成效、有目共睹的。这主要表现在:

1.有关火神派的几十部专著相继出版,其中如《郑钦安医书阐释》《扶阳讲记》《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医火神派探讨》等书一再加印,堪称畅销书;特别是郑钦安的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及其著作的合集竟有多种版本先后上市,虽然不无跟风之嫌,但毕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需求。

2.从2008年起,全国连续召开了七届“扶阳论坛”会议,媒体报道场面热烈,颇有“爆棚”之势。2012年11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五届“扶阳论坛”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专程到会,并致辞祝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还多次召开了有关火神派及吴佩衡、李可等人的专题研讨会;《中国中医药报》和《中医杂志》时有相关文章和报道发表。

3.发掘了一批近代火神派名家如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刘民叔、戴丽三等人的学术经验,他们早年的医案集相隔多年后又重新再版;郑钦安以前的扶阳医家亦有新的发掘,几种著作新近上市,如《扁鹊心书》《素圃医案》《吴天士医话医案集》等;涌现了一批当代火神派名家如卢崇汉、李可等人,病人门庭若市,甚至其弟子亦患者盈门;在民间则有相当数量的医家以“火神派”著称,在患者中有一定影响。

4.全国扶阳论坛2011年建立了“中国扶阳网”,为火神派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民间的扶阳网站则场面兴旺。有意思的是,相当一批中医爱好者接受、推崇火神派,满世界宣扬扶阳观点,有些人甚至成为“火神派票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火神派热”,这种局面应该说是多年来少见的。

尽管有人对火神派持有异议,挑出一些毛病,但上面所举应该是火神派发展的主流,这一点应该首先肯定。即或有些不足,某些医家言论不当,亦属枝节问题,不影响大局。

二、火神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火神派是一个独立的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是独特的、系统的。作者归纳了火神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这是其最基本的学术观点。郑钦安“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的阴阳辨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重视阳气,擅用附子

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擅用附子,对辛热药物的应用独树一帜。所谓擅用附子,表现为广用、重用、早用、专用附子等方面,其中以广用附子为必要条件,其余三者为或然条件。

3.详辨阴证,尤精阴火

对阴证的认识十分全面,对阴火的辨识尤其深刻,独具只眼,此为其学术思想最精华的部分。唐步祺先生称:“郑氏所特别指出而为一般医家所忽略的,是阴气盛而真阳上浮之病。”此即指阴火而言。

4.阴盛阳衰,阳常不足

阴盛阳衰是对群体发病趋势的认识,即阴证多发,阳证少见;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对个体阴阳变化的概括。二者结合,可以说是火神派对人群发病的病势观。这是决定其强调扶阳、擅用附子的前提条件。

以上这些观点前后呼应,一以贯之,形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作者称之为“四大纲领”。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重视阳气,擅用附子。由此可以为火神派正名:所谓火神派,是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擅用姜附等辛热药物的一个独特的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医家被冠以“某附子”之类的雅号。广义上说,一个医家如果重视阳气,擅用附子,就可以称之为“火神派”。

火神派根源于伤寒派,所以选方用药具有明显的经方法度,风格十分鲜明独特。除擅用附子外,选方以经方为主,加减不过三五味,精纯不杂,法度谨严,绝不随意堆砌药物。具有这种风格者,作者称之为“经典火神派”,即较为忠实地继承了郑钦安的用药风格者。按此标准,吴佩衡、戴丽三、黎庇留、范中林、唐步祺、曾辅民、周连三等人可谓经典火神派的代表。作者认为,经典火神派是一种较为纯正的境界,一般人需要修炼方能达到。

区分“经典火神派”和“广义火神派”,纯粹出于研究的需要。实际上,广义火神派的众多医家以丰富各异的独特风格拓展了火神派的学术内涵,比如祝味菊先生的温潜法中用附子配以龙齿、磁石、酸枣仁、茯神,李可先生“破格救心汤”中四逆汤与人参、山茱萸的合用,补晓岚先生的“补一大汤药”熔温辛于一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思路等,都有着广泛影响,丰富发展了火神派的学术内容。派内有派,在所有医派内部包括伤寒派、温病派等都是存在的。本丛书的宗旨就是要发掘包括“广义火神派”在内的各位名家的独特经验。

三、火神派是经世致用的

火神派不仅有独特的学术思想,更重要的是——它是经世致用的,即有利于当世中医,致力于提高疗效,说通俗些,火神派治病是管用的。这个学派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疗效才是它的生命力。

1.有大量的临床验案为证

无论是近代的《吴佩衡医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祝味菊医案经验集》及《鲁楼医案》《卢氏临证实验录》等,还是当代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唐步祺的《咳嗽之辨证论治》等个人医案专辑,以及近年出版的《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火神派当代医家验案集》等十几种名家选集,都收录了众多火神派医家的治验病例,既有常见病,更有疑难重症,其用药风格之鲜明、辨证思路之独到、病例之多、疗效之高,都足以令人称奇赞叹,这才是弘扬火神派的最根本的基础。

2.有一批医家转变医风,欣然变法,成为火神派门人

认识并接受一个学派是需要亲身实践的。很多医家在学习和实践以后,认识到火神派的奥妙,接受其学术思想,一改多年医风,弃旧图新,转入火神派殿堂,一如当年沪上名医徐小圃、陈苏生投入祝味菊门下,成为火神派一员。这从侧面反映了火神派的效用和影响。下面引录几位医家的感言,可见其变法的心路历程:

陕西省扶风县中医爨(音窜)新德:“走上中医之路40年,虽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旨,但大多在云里雾里摸索,常感到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辨证论治漫无边际。后接触到中医火神派医著,看到火神派起死回生的医术,为他们大剂量应用附子而惊心动魄,为其神奇疗效而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后在临床中运用扶阳理论治疗疑难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火神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医风为之一变,对时下西医无法治愈的一些疑难症的治疗后,神奇疗效不断出现。”(《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论文集》,下同)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郭文荣:“余上世纪60年代步入中医之门,从师攻读经方……纯中医四十载,临床每遇疑难病症,自认为辨证无误,选方用药正确,经方、时方、名老中医经验等方法用尽,效果不佳,非常困惑。自近三年学习了唐氏的《郑钦安医书阐释》、卢氏的《扶阳讲记》及《吴佩衡医案》、张氏的《中医火神派探讨》等火神派著作,犹如发现了新大陆,相见恨晚,临床疗效大大提高。由此认为,扶阳理论是中医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中医的捷径。”

福建省南平市中医余天泰:“自从学习火神派以来,特别是接受祝(味菊)师观点(指‘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论)后,一改30余年遣方用药之风格,临证治病注重温阳扶阳,疗效大有提高,从而也更加增添了我对中医药的信心。”(《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

河南滑县老中医陈守义自谓:“学了火神派以后,感觉以前60年白学了。”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傅文录说:“学了火神派后,的确有大彻大悟之感觉。深深感悟到,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苦苦地执著追求,却百思不得其解。一入火神派门槛儿,可谓别有一番洞天,不仅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在一瞬间抓住了中医之根蒂与精髓之感,也充分认识到中医博大精深后面那真正的内涵与神灵。”

看得出,他们都是从医几十年、有一定声望的老中医,晚年变法,转变医风,说明火神派确实经世致用,引人入胜,一如当年齐白石58岁时毅然“衰年变法”,成就一番功业。如果征集这方面的事例,相信会有更多的医家畅谈变法感悟。

作为火神派的传播者,作者还有幸接触过不少中医“粉丝”“票友”,慕名找到作者,述称接受扶阳理念后,求医转用火神派方药,疗效明显提高,许多久治不愈的痼疾竟然迎刃而解;有些“票友”还能仿照火神派方略给人治病,疗效居然不俗。如果征集这方面的事例,同样能有许多故事。

四、阳虚法钦安,何偏之有

火神派的兴起乃至成为热点无疑是好事,由此引起有关学派及学术的争鸣,也是正常的。中医学历史证明,不同学派通过交流、争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因此,鼓励、支持包括火神派在内的学派研究,是中医继承、提高与创新的应有之义。

有关火神派争议最集中的一点就是火神派是否有偏?许多人称其重阳有偏,用附子有偏……总而言之,一个“偏”字了得!火神派是否火走一经,剑走偏锋?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所谓偏是偏其所长,偏得其所,有其长即有其偏,无所偏则无其长。

1.各家学说“无不有偏”

历史上各家流派都有自己的研究重心和方向,议论必然有所侧重,强调一说,突出一义。金元四大家分别以突出寒凉、攻下、补土、养阴而见长,旗帜鲜明地提出各自独立的学说,构成了中医丰富多彩的各家学说框架。由于强调一说,突出一义,议论与着眼点自然有所偏重,这是很正常的。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张子和“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李东垣把“大疫完全归咎于内伤”、朱丹溪的“滋阴降火论”可谓皆有其偏,不了解这一点,就是对各家学说缺乏起码的认识。

火神派强调阳主阴从,与阴阳并重的理论确有不同;强调肾元的作用,与东垣重视脾胃也不相同,唯其如此,才显出其观点的独特性和侧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家皆有所偏,所谓有其长即有其偏,无所长则无其偏,这是各家学说的基本特点,不承认这一点,各家流派恐怕就无以存在了。清·李冠仙说得好:“殊不知自昔医书,惟汉仲景《伤寒论》审证施治,无偏无倚,为医之圣。后世自晋叔和以下,无不有偏。迨至金元间,刘、张、朱、李,称为四大家,医道愈彰,而其偏愈甚。河间主用凉,丹溪主养阴,东垣主温补……前明王、薛、张、冯,亦称为四大家,大率师东垣之论,偏于温补,而张景岳则尤其偏焉者也。其实《新方八阵》何尝尽用温补,而其立说则必以温补为归。后人不辨,未免为其所误耳……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知医必辨·序》)

虽说“医道愈彰,而其偏愈甚”之语说得有点过头,但终归指明了各家学说“无不有偏”的事实。

2.补前人未备而成一家言

从另一方面讲,这种所谓偏确实又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并未超出经典理论的范畴,绝未离经叛道,否则它不可能流传下来,因为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并不偏。明·李中梓说:“(金元)四家在当时,于病苦莫不应手取效,考其方法若有不一者,所谓补前人之未备,以成一家言,不相摭拾,却相发明,岂有偏见之弊?”“子和一生岂无补剂成功?立斋一生宁无攻剂获效?但著书立言则不及之耳。”孙一奎则说:“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帜,阳有余、阴不足之谈不可以疵丹溪。”(《医旨绪余》)《四库全书提要》对这几句话大加赞赏,称为“千古持平之论”,难道今人还不及古人公允?

火神派强调扶阳的主张不过是对《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观点的发挥而已;强调肾阳的功用,与古人“肾为先天之本”“补脾不若补肾”的理论也有相近之处,并未离经叛道,何偏之有?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汪剑教授称:“仔细研究火神派医家的著作,便能发现火神派作为中医学术体系范围内的一种学术流派,其理法方药始终遵循辨证论治的规范。”此论公允。

坦率地说,不排除有人“各承家技,始终顺旧”,见到稍有创新之见,轻则认为偏差,重则斥为离经叛道,其实是保守思想在作怪,或者对各家学说缺乏常识。历史上,各家学说均曾遭受非议和攻击,可以说无一例外,有的还很激烈,看一看温补派与寒凉派、滋阴派的争论就可以知道。然而,这些流派今天仍被接受并予发扬,历史证明了它们的价值和地位。这里,关键是对各家学说应持历史态度和客观分析,要“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否则“窥其一斑而议其偏长”(明·孙一奎语),那才真正出了偏差。

3.阳虚辨治,独擅其长

关键是要认识到各家流派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人讥其偏,我服其专”。不要求全责备,以偏概全,学者要善于取精用宏,博采众长,“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何偏之有?我们常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医杂著》),诸家各有其长,各司其属,为诸多医家所遵奉,没有人嫌其偏,“果医者细心参酌,遇热症则用河间,遇阴亏则用丹溪,遇脾虚则用东垣,遇虚寒则用景岳,何书不可读?何至咎景岳之误人哉!”(《知医必辨》)

今作者聊为续一句“阳虚法钦安”——遇阳虚之证则参用郑钦安之法。其他中医学派都可以信奉,怎么轮到火神派就出偏差了?恐怕还是见识不够。须知郑钦安“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千古一人而已!”(唐步祺语)大要在善用之而已,何至咎钦安之误人哉!

清•齐有堂说:“六经原有法程,病在阳明,所怕是火,火邪实盛,足以竭阴,法当急驱其阳,以救其阴;病在少阴,所喜是热,热尚未去,阳即可回,法当急驱其阴,以救其阳。不明其理,肆谓某某喜用温补,某某喜用寒凉,安知仲景之法条分缕析,分经辨证,确有所据,温凉补泻,毫不容混,乌容尔之喜好也耶?徒形所议之疪谬耳”(《齐氏医案》)。意思是说病在阳明,当救其阴;病在少阴,当救其阳,“分经辨证,确有所据”。那些“不明其理”者,却反说人家是率性而为,肆意称其“喜用温补”“喜用寒凉”等,实在没有道理,“徒形所议之疪谬耳”——徒然显示这种议论之谬误耳。

当然有所偏不等于走极端,火神派主张阳主阴从不等于有阳无阴;重视阳虚不等于否认阴虚;主张扶阳并不废止滋阴;广用附子不等于滥用附子,等等,其实这些属于常识范围,一个成熟的医家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管怎么说,火神派的兴起乃至成为“热点”都是好事,如果由此引起有关学派乃至整个中医学术的争鸣,都将促进中医的繁荣和发展。

五、火神派是第八个医学流派

火神派完全符合构建一个医学流派的主要条件,即:有一个颇具影响的“首领”郑钦安;有两部传世之作《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有以吴佩衡、唐步祺、卢崇汉等为代表的众多传人延续至今,民间拥戴者尤多。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创制了代表本派学术特点的几首名方如潜阳丹、补坎益离丹等,而其用药特色之鲜明更是超乎寻常,其临床大量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这是一个特色突出而经世致用的医学流派,与其他医派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我们认为它是继伤寒、金元四大家、温补、温病派之后的第八个医学流派。作为建议,它有理由补充到高校《中医各家学说》的教材中去。相信火神派的学术价值,必将越来越得以彰显,薪火相传。火神派热也好,“冷思考”也好,都不会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它将按照中医发展的规律展示自己的前程。

六、关于丛书编写的设想

本丛书旨在进一步发掘、整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形式上以医家为单元,从广度和深度来揭示入选名家的丰富各异的学术特点,进一步弘扬其学术精粹,促进当代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研究进行新的拓展。

我们拟分批推出这套丛书,第一批暂且选定郑钦安、吴佩衡、祝味菊、刘民叔、范中林、戴丽三、唐步祺、周连三、李统华、曾辅民、李可等医家作为选题目标,他们的火神派医家身份应该没有问题。

关于各书作者,像吴佩衡、戴丽三等都有后人或传人,由他们来编写,应该是理想人选。其他则遴选对某医家有兴趣、有研究者执笔,当然,他们应该是火神派传人,至少应该对火神派有着相当的理论基础。

每位医家基本内容包括:医家生平事略、师承、门人及人文掌故等,重点是其学术思想尤其有关火神派的内容,包括理论建树、临床经验、医案荟粹等,当然也包括非火神派方面的内容,以展示其学术全貌。中心是全面而深入地发掘各个医家的独特学术风貌。

总之,鼓励和支持包括火神派在内的学派研究,是中医继承、提高与创新的应有之义。我们应该乘势努力,通过火神派研究,推动整个中医学的发展。《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在各家学说的研究中尚属首创,这是一次尝试,缺点在所难免,还望高明赐教。

张存悌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