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君子自有法度 圣贤悲悯为怀
【原文】
君子以名教为乐①,岂如嵇阮之逾闲②;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③。
【译文】
君子以研习圣贤名教为乐,怎能像嵇康、阮籍那样逾越法度,放浪形骸呢?圣贤人应抱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关心民生疾苦,怎能像长沮、桀溺那样消极避世,逃避自己在世间的责任呢?
【注释】
①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即儒教之别名。《世说新语》德行篇:“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乐广认为,圣人之教中即是一片乐园,不假外求,不必如此放浪形骸。
②嵇阮:嵇指嵇康,阮指阮籍,皆为竹林七贤之一。逾闲:越出法度。
③沮溺:沮指长沮,溺指桀溺,为春秋时避世的隐士。亦泛指隐士。
【评析】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两人崇尚自然、清净,不拘礼法,蔑视名教,是对时代的反抗。两人皆不循世俗,除了关乎性情,也与时代背景有极大关系。后世读书人多仿东晋嵇阮等名士,故作风流,但他们一则没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二则没有他们的性情才气,在太平盛世仿效竹林七贤的放任行为,无非是自乱礼法、东施效颦而已。
长沮和桀溺是春秋两位隐士,他们主张逃避现实,在乱世里独善其身,这对于以拯救社会为己任的志士来说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圣人与隐士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此,圣人有悯世之心,不忍生灵涂炭,人心隐溺。并非他不能隐世,而是他不忍隐世,所以劳心疾忧,奔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