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知晓禁忌,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1 不谈论别人的隐私和是非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都来自于某句不中听的话,一些关乎他人隐私的嚼舌头。美国艺术家安迪渥荷曾告诉他的朋友:“我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古人把舌头称作“软刀子”,杀人不见血,毙敌于无形。
但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却不自觉地用这把软刀子伤害着别人,也伤害着自己。因为言语无忌,他们往往一张口就为自己惹来麻烦,把朋友也“说”成了敌人。
情商高的人,一般不乱讲话,他们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话题上保持沉默。只有那些胸无点墨、爱慕虚荣又好八卦的人,才喜欢信口开河,大发言论。
有着“战神科里奥拉努斯”之称的马西尔斯,他是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为当时的人们所敬仰。因为他的存在,罗马城逃过了很多次被屠戮的厄运。因为他经常驰骋在异度国界的战场上,罗马人大多都没见过他,这也使他成为了谜一般的人物。
公元前454年,马西尔斯打算进军上流,角逐执政官席位,以拓展自己的名望,进入政界。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候选人都必须发表公开演说,阐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等等。马西尔斯便以自己十多年来为罗马奋战而留下的无数伤疤作为开场白。那些伤疤证明了他的勇敢和对罗马的忠诚,人们深受震动,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会成功当选。
投票那天,站在聚满了元老和贵族的会议厅,马西尔斯开始了第二次发言。这一次,他的演说内容发生了改变,绝大部分都是说给会议厅中那些富人听的。他不但傲慢地宣称自己一定会当选,还大肆夸耀自己的战功,甚至还肆意指责对手。当然,他还说了一些讨好贵族的无聊笑话,以及他驰骋战场多年所遇见的逃兵、胆小鬼的故事。
很快,马西尔斯的第二次演说迅速传遍罗马,人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个口是心非的家伙而已。于是,人们决定不把选票投给他了。
其实,战场上的英雄又哪里需要多余的语言来装饰呢,伤疤就足以代表一切。但马西尔斯却选择用夸张的言辞来搬弄是非,结果说得越多,暴露得越多。擅论他人隐私和是非,是人之大忌。罗马人需要的是宽厚的执政者,而非会讲八卦新闻的小人。
每个人都有不想让大家知道的隐秘,与人交往,我们要极力避免这些禁忌,否则,别人就会误以为我们人格卑劣,缺乏修养,甚至将我们列入危险分子行列。
试想,当别人出于信任,将自己的一些隐私信息告诉我们,我们却将其公之于众,还大谈特谈,岂不辜负了别人的一片真情?别人之所以会告诉我们自己的秘密,就在于他觉得我们这个人还不错,值得托付。一旦辜负了这份“值得”,我们就很难再次得到对方的信任了。况且,这样的行为也会让旁人警惕,对我们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久而久之,当周围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一个随意泄露他人隐私,妄谈是非的人,谁还愿意跟我们交往呢?对别人的禁忌话题保持沉默,守口如瓶,是巩固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恐怕没有哪个人敢和我们推心置腹。
生活中,那些喜欢编排别人是非的人,往往是令人憎恶的。如果我们言语无忌,被人贴上这样的标签,将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当有人向我们谈论别人是非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听了就忘的办法。谨缄君子之口,不做传声筒,不轻信片面之词。反之,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哪怕只是被动参与,也容易被人误解。
适时地闭上我们的嘴巴,往往更讨人喜欢。不要罔顾别人的想法,随便对一个不熟悉的人卖弄我们的小道消息和私人问题。关心别人的私事,看似一种关系亲密的暗示,是导向亲密关系的途径,但事实上,有些东西是不方便与人分享的,所以,在阻止别人探视我们内心世界的同时,将心比心,我们也不要用谈论私事的方式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如此,他们就会感到难堪,恐惧,进而恼怒。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千万要懂得,对朋友、同事乃至路人,我们可以替对方分忧解愁,却决不能将他们的任何隐私张扬出去。
要做到在谈论中避过别人的隐私,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不可在谈话中刺探别人的隐私。
第二,不可在知道别人的隐私后到处宣扬。
对待别人的是非,要有自己的立场,我们可以沉默,但切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和信任,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人们彼此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感受。有道是距离产生美,做一个知趣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缄默的哲学。
2 职场生存法则:不轻易吐露心声
与人交往,要懂得避开彼此的禁忌。很多时候,不但别人的禁忌不能说,连我们自己的禁忌也不能妄谈。高情商的人,永远不会向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吐露心声。因为一旦我们心中的某些事情被这些人掌握,就很容易成为别人拿捏我们的把柄。
宁海英在北京一家私企做文秘,工作的第三个月,她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工资拖了两天还没发。
她在发工资前就已经断炊了,从信用卡里套了几百元,眼看就撑不下去了。她忍不住在微信群里吐槽,说:“前天就该发工资了,今天还没动静,中午饭谁请我吃吧。”“要下班了,还没发工资,这是要倒闭的节奏啊。”
吃午饭的时候,她又问一起吃饭的同事公司是不是经常拖欠工资?她说:“要是每个月都这么拖工资,我就不干了。”她还透露说本来父母在老家给她在教育局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她不想这么早就稳定下来,不出来闯闯觉得不甘心,谁知道这大城市这么难混,薪水低不说吧,老板还这么黑心,连工资都不按时发……
不到一天,她的同事、同学、朋友都知道了她的公司喜欢拖欠工资,有的劝她赶紧换工作,有的为她抱不平,有的开玩笑问她是不是进了“皮包公司”。
在大家的关心下,宁海英的心情倒是好了不少。过了几天,工资发了。原来是会计回老家处理点事,耽误了发工资。但当天下班,宁海英就被老板委婉地辞退了。
宁海英觉得事情有点蹊跷,经打听,她才知道她吐槽的那个同事跟了老板五年,很受老板器重。所以,她抱怨“公司要倒闭”、“老板黑心”之类的话,自然很快就传到了老板耳朵里,老板又怎么忍得了一个刚来的员工,有一点不满,就在后面乱散谣言?
心事是我们的秘密,只可以留给自己,千万不能“大嘴巴”。什么都说出来,一不小心就成为别人要挟我们的把柄,那就是把身家性命搁在别人手上,糟糕透项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事。稍有一点儿喜怒哀乐,就总想找个人倾诉倾诉;有的人甚至不分场合、对象,对什么人都敢掏心窝子。
其实,好东西与人分享,坏情绪适当排解发泄,没什么不好,反而有益我们的身心健康。但唯有一点:心里话千万不要“随便”说,尤其当对象与我们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对我们的利益竞争者、利益冲突者吐露心声,这就好比用肉去引诱饿狼。
尽管现在绝大多数公司、企业都在致力于实施人性化管理,尽力打造家一样和谐亲密的工作氛围。但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处职场,也是同样的道理。竞争,始终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因此,想要保护好自己,就不能随意吐露我们的心声。
为人处世,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尺度,有些事说了无伤大雅,也就罢了。但有些事,是万万说不得的。就像上面案例中的许海涛,他在关于那次人事调动的处理上,就是属于打死也不能说给别人听的隐秘事件,一旦让别人知晓,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与此同时,对我们心事的保护,也绝不仅限于办公室,像洗手间、走廊,甚至下班后和同事一起逛街、放松,偶然路边碰到等等,都不要随意谈论心事。
有的人以为,把心事倾诉给别人听,是向对方传递友好讯号的表现,以为这样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的感情也是不断变化的。也许这一刻他的确没有别的心思,可一旦换了地方,或事情起了变化,一切就难说了。
况且,有时候一些事情一旦说开了,即使相互间都没有坏心思,也很难再回到从前的样子了。有道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林塞乐刚进入公司时,常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不久,林塞乐因为表现出色,成为部门经理的首要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过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就不自觉议论起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不得不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人当经理。
说一千道一万,总而言之,永远不要向跟我们有利益冲突的人吐露心声,暴露真实的自己,这既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保护。须知,一个高情商的人,不仅仅只是让人觉得与其相处愉快,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彼此间不必要的纠葛。
3 同事的薪水再好奇也不能打听
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坐在隔壁的同事领多少薪水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不知道的时候浑身难受。知道了以后,收入的差距又让我们心理失衡,没了工作动力。事实上,“同事的薪水”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是一个禁忌话题。知趣的人,一般不会尝试问这个问题。试想,当我们向同事打听对方的薪水时,人家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要是说了,不管是不是实话,影响都不好。说的多了,我们多数人会忍不住产生嫉妒心理,或心里不平衡。说的少了,又会质疑、猜测,认为说的不是真话,故弄玄虚。
白洛飞是某企业的老员工,虽然进入这家公司四年了,但他依然不知道其他同事的工资具体是多少。白洛飞所在的企业实行的是秘薪制,工资直接打到卡里,年终奖也是老板提前包好红包,再一个个发给大家,很难得知别人的工资和奖金数额。
白洛飞刚来的时候,不懂其中的规矩,险些踏入雷区。当时,作为新人的他对一些资深前辈的工资收入很是好奇,经常旁敲侧击地打听,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拿到高工资。但每一次碰到这样的话题,前辈们总是讳莫如深,常常以各种理由打发他。
时间久了,白洛飞越来越好奇,想尽办法要弄清楚。直到有一次,另一个新人因为打听同事薪资的事,被领导叫去训了很久的话,最后险些辞退,白小飞这才悚然一惊。原来,随便打听同事的薪水,在公司的薪酬管理上属于雷区,是不能触碰的。
如今四年过去了,白洛飞也成为了部门中的元老级人物,面对新人对工资的探求时,也采取了模糊的态度。因为他是从新人过来的,他明白,一旦知道了别人的薪酬收入,自己心中难免会心理失衡,失去动力。与其如此自找不快,倒不如做自己的事,不给自己找麻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彼此通过各种渠道交换信息的尺度也越来越大。但即便如此,“薪水”依旧是一个禁忌话题,为什么?
就是因为轻易打探别人的薪水,极易引起人际纠葛,让大家陷入不快。比如,讨论薪水问题通常会引发失望情绪,降低我们的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当很多人发现同事的薪水比自己高的时候,马上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糟糕,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现在很多公司普遍认为,员工之间攀比薪水的高低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为了谋求晋升和胜利,同事之间没有合作,相反还不得不相互比较,相互竞争。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削弱团队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的能力。所以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公司大多采用秘薪制。这也是导致同事之间不能打听薪水的原因之一: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定。
就像姜敏,尽管她在公司两年了,和同事的交情也不浅,但她们彼此的工资收入,仍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姜敏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有明确规定:不准打听同事收入。”每次发工资,钱都是打在工资卡上,由于没有现金实物,收入对姜敏来说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
刚进公司试用的时候,姜敏对工资收入很好奇,多方打听。但同事往往打太极,“等你进来就知道了”“公司不准打听工资”“部门不同,有差距的啊”眼看同事们个个活灵活现地试用外交用语,慢慢地,姜敏对工资收入的好奇也就不了了之。
两年后,姜敏也成为了部门的老一辈人物,面对新人对工资的探求,依然沿用了前辈们的方式。她说,“收入比较敏感,说出来容易引发猜测矛盾。少了,自己心里不甘。多了,对方会感到难堪。”现在,即使在同辈中,她也甚少打听对方的收入。
一位专业的职业规划老师曾说:“为什么要去谈‘薪水’这个伤人的话题呢?别人的工资比你高,你不开心。你工资比别人高,别人也不开心。你不开心了,别人也没法开心,别人不开心了,你也没法开心。大家都不提,皆大欢喜,不是更好吗?”
确实,向同事打探薪水,就像往茅坑里丢石头,除了引起一片臭气,毫无意义。这既是不礼貌的行为,也是很危险的行为。毕竟,抱怨没用,知道了别人的工资也没用,反而扰乱我们的心智,消磨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会让我们触犯公司红线。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会明文禁止员工随意泄露自己的薪资,可见,“薪水”这一话题已经从约定俗成上升到条文律令了。总之,做一个知趣的人,不要去触碰这个职场雷区。如果实在想知道自己的薪资水平是否合理,我们大可以请教专业的咨询师。
4 绝不在同事面前抱怨老板的种种不是
如今,“抱怨”正在成为最大的职场杀手。有的人因为抱怨,自己没了工作的动力以至于主动辞职。有的人因为抱怨,被认为是破坏公司和谐氛围而被辞退;还有的人,因为抱怨老板、上司被穿小鞋而遭到辞退。可见,“抱怨”实在不是一件美事。
北京一名女子向同事抱怨老板抽烟,让人感到不舒服。没过一周,她就领到了公司的辞退信。江苏一名男子因伙食太差抱怨老板小气,当场被辞退。还有一家公司的几名员工,因为相互间抱怨老板“脑子不好使”,不小心被人告密,几个人全部被辞退。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碎碎念”的毛病,喜欢找人唠叨点事儿。与亲朋好友唠家常也就罢了,但偏偏有的人喜欢向同事抱怨上司、老板,更有甚者,竟把“与同事一起抱怨老板”看作是一种拉近同事关系的手段。殊不知,这种行为危险至极。
抱怨我们的老板或高阶经理人,无异引火自焚。如果我们向同事抱怨老板的种种,被对方宣扬出去让老板知道了,不管对方是有意也好,无意也罢。通常的结果是,老板因此“记住”了我们,从此以后要么给我们小鞋穿,要么随便找个由头辞退我们。
吴月玲来公司已经有三年多了,三年里她工作卖力,积极解决问题,从不推卸责任。她在工作上的表现令上司很赏识,本来打算再过一段时间就推荐她升职。
可是,吴月玲并不知道这件事,再加上因为工作得久了,迟迟未得到升职,心里已经乱了阵脚。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还在原来的职位上摸爬滚打,心里早已对上司充满了怨气。尽管她的工作热情没有减退,但对上司的态度却越来越不满了。
她经常跟其他女同事诉苦,说自己那么勤奋地工作,领导却看不见,比自己差很多的人都在职位上超过了自己,真是不公平,上司肯定是有意贬低自己。
抱怨多了,她的言辞也就越发激烈,有时甚至会大骂上司没脑子,有眼无珠,脑袋长在屁股上等等。本来,她以为自己只是向同事抱怨一下,上司不会知道。
直到有一次开会,上司在会上严厉批评“有些员工对上司不尊敬,暗地里肆意对上司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要不得”时,她才知道,自己的抱怨被上司知道了。
自那之后,在上司眼里,吴月玲成了一个爱抱怨且对自己有敌意的问题下属,原本打算推荐她升职的想法也没了。又过了几个月,吴月玲就被辞退了。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在老板面前,在升职、加薪和受重用的机会面前,我们和同事本就是竞争对手,和同事说老板的坏话,或者向同事抱怨老板,这无异于把自己的把柄主动送到对方手上,很可能对方一转身就去向老板“汇报”情况了。
老板始终是决定我们饭碗的人,背后谈论老板的是非,抱怨老板的缺点,都有可能让我们在职场中摔跟头。高情商的人,永远不会在同事面前嚼老板的舌根。
通常情况下,只要我们和一个同事说了抱怨老板的话,别人就会借题发挥,一传二,二传十,添油加醋地大肆宣扬。如此一来,他们既能顺手把自己的不满也发泄出来,还能将老板的怒火集中到我们这个“源头”上,同时打压了一名对手,可谓一石三鸟。
一天,郑小洁因为放错了一份文件,被上司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她非常火大,回来就对隔壁的同事抱怨道:“你说经理的脾气怎么就这么大呢?不就是一份不用的资料吗?干吗大惊小怪的。整天拉着一张马脸,怪不得都快奔四了还没嫁出去。”
同事用同情的眼光看了看,没有作声。没过两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晓得了,郑小洁在背后评价领导是嫁不出去的剩女,当然,经理也知道了。
我们很多人总是不自觉地将同事当作自己的“战友”。殊不知,当我们向他们抱怨老板的时候,对方反而会因此与我们疏远,以免自己在他人眼中成了我们的“盟友”,被误解是对老板不敬的人。况且,即使别人不说,心里也会觉得我们是个消极的人。
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办公室总少不了老板的亲信,一旦我们口不择言,估计当天下班之前,我们还没走出门口,老板就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对他的评价了。更何况,大多数时候我们多说的事一般会涉及职场的秘密,因此还是少说的好。
总而言之,抱怨始终是一种消极的做法。抱怨我们的老板,并不能为我们的不满找到有效的宣泄口,反而会成为同事手中的把柄,成为我们职场上前进的隐患。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抱怨就会成为一只拦路虎,阻挡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如果老板真的伤害了我们,或者对老板的不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们也别做那嚼舌根的人,平白让人看笑话。天涯何处无芳草,咱走就是了。一个知趣的人,懂得给人留下好印象。毕竟,做一个诗意的离别者,也比被人踢出门外来得强。
5 黑色玩笑不适宜与老板开
在我们生活中,“开玩笑”是极为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手段,它能帮我们缓和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有趣的表现之一。但如果玩笑里有人身攻击的成分,那就是黑色玩笑了。黑色玩笑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但我们很多人对此却浑然不觉。
钱磊跟老板已经有好些有年头了,由于他为人勤快,又会来事儿,工作上又老实,所以深得老板信赖和赏识。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周前老板突然把钱磊给辞了。
钱磊不明就里,心里很不服气,就向之前的同事打听他被辞的原因。过了一段时间,他才从一位交好的同事那儿得知,他之所以被辞,全因几句玩笑话。
一个月前,老板曾带他出过一次差,他还记得,老板上火车不久就呼噜声大起。坐在旁边的另一位经理就冲钱磊一笑,轻声说道:“嗨,瞌睡虫来得真快。”
也许是为了表现自己和老板的关系亲密,钱磊顺口就搭腔道:“哈,睡得跟猪一样。”原以为,这只是一句简单的玩笑,平时一起吃饭喝酒,他也没少调侃,况且这次又是在老板睡着的时候说的,无伤大雅。可没想到老板虽然呼噜震天,耳朵却敞亮。
钱磊的话不小心戳中了老板的痛点:他的身材很臃肿。于是老板自觉在那位经理面前丢了面子,也觉得钱磊在外人面前不尊重自己,就怒由心生,把他给辞退了。
据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其实,爱开黑色玩笑体现了一个人性的弱点,即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大多数人总会不自觉地挑刺,找碴儿,这是一种思维习惯。
观察我们身边爱开黑色玩笑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大多都是热衷于挑刺的人,这类人往往被视为“刻薄”的典型,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同事之间可能笑过也就算了,但若不小心冒犯了老板的尊严,那后果可就相当严重了。如果我们想在老板面前留下好印象,就要努力克服自己的这个弱点,学会宽容,学会发掘别人的优点,改变“刻薄”的形象。
上司永远是上司,不要期望在工作中和他成为朋友,即使大家以前是同学或好友,也不要随意和他开玩笑,更不要说开黑色玩笑了。一旦黑色玩笑的尺度过大,逾越了下属和上司的那道线,又或者让上司在外人面前丢了份儿,等待我们的只能是恶果。
顾林霞平时就爱开玩笑,而且开玩笑的对象从亲朋好友到同事领导,无所不包。恰巧她的老板也是个幽默的人,对手下员工也很不错,于是两人经常互开玩笑。
这就让顾林霞越加放肆起来,有好几次开玩笑都险些过火,老板还正儿八经地把她训斥了一顿。不过,由于老板事后并没有真的生气,顾林霞很快就抛之脑后了。
有一次,老板也不知道碰上什么好事儿,穿了一身大红的牛仔装,头带大红牛仔帽。尤其是脚下踩着的那双鞋子,上面还装了金属齿轮,走起路来哐啷哐啷的。
刚进公司,顾林霞就夸张地大叫道:“老板,今天穿得好时髦儿啊。”老板咧嘴一笑,摆弄着帽子正想嘚瑟一番,顾林霞接着就来了一句:“活像个耍猴儿的。”
又一次,公司组织大家郊游,因为天气不错,又是盛夏。大家就选了一处山涧溪流玩儿水,没一会儿,老板累得气喘吁吁,连连道:“哎呀,累死我了,不行了,你们慢慢玩儿吧,我得躺会儿。”大家都笑,顾林霞却是大嘴巴地来了一句:“老板,你不行啊,这是肾不好的表现,赶紧补补。”
一番半荤的话说下来,弄得旁边的女同事满脸红晕,老板更是尴尬得要死,气得瞪大眼睛看着她,说不出话来。慢慢地,老板开始有意无意挑她的刺了。
还有一次,顾林霞加了一整夜的班,第二天一大清早就赶到公司。不想,她的疲态被老板看到,对着她就是一顿训斥,说她近来状态差等等,怎么解释都没用。
开玩笑本来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利器,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玩笑开得得体、风趣,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欢愉。但许多人因为玩笑开得出格,往往起了反效果,朋友反目者有之,得罪上司被炒鱿鱼者有之。甚至,有的人因为一句玩笑话,致使别人家庭破裂。
可见,开玩笑尤其要把握尺度,最好是能不和上司开玩笑就不和上司开玩笑,如果实在需要这样来拉近彼此关系,我们也应该做好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切忌揭领导的短处。将对方的生理缺陷、生活污点等当作笑料抖出来,即使双方感情再好,也会严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双方的关系迅速恶化。
第二,切忌带着污言秽语开玩笑。一出口便脏话连篇,自以为这是豪迈大气,其实不仅自降人格,还惹得对方心中不快,觉得我们不尊重领导。
第四,切忌涉及领导隐私。不管是机构领导,还是公司企业领导,都尤其忌讳下属打听他的隐私生活,更不用说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了。
当然,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击中上司的忌讳了。因此,一个高情商的人,往往不会和上司开黑色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