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谈话忽忆下岗潮
大约顿了有半分钟,邱书诚缓缓地说道:
“其实我觉得稳定也不是那么绝对的,让我当时坚持要去互联网的原因,除了本身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我不喜欢我爹期望我去的那种死气沉沉的工作。不得不承认最近的这波互联网寒潮让我对之前的选择有些动摇。对于体制内的工作有了某种向往。不过虽说是铁饭碗,但也不是那么绝对,你还记得咱们东北二十年前的那波国企职工下岗潮吗?谁能保证十年、二十年之后不会有类似的悲剧在如今的这些手捧铁饭碗的人身上上演。即使你头顶着国家干部的光环,但这些干部真的就完全不会重蹈当年下岗职工的覆辙,而且以后聘任制要是在体制内推广的话,就更没什么铁饭碗一说了。”
邱书诚的话让马春风感到有一种寒意袭来的感觉,他怎会不记得那波下岗潮,那可是比这波互联网寒潮要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下岗暴雪潮,他顿了顿,脸上出现了一种惊愕的表情,好像是想起了什么的感觉。
没错,马春风想起了自己几岁时候的往事,当时他的伯父、姑姑、舅舅等亲戚家里面都有在那波下岗潮中回家待业的,因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集体企业的职工,而马春风家里的上一辈人大多继承了父辈的饭碗,在那次下岗潮中,集体企业受波及尤其严重,很多单位基本上是全员下岗。马春风家的情况相对好一点,他的爸爸是小学老师,妈妈是干个体的,他们这个小家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波及,而他的那些亲戚家就没那么幸运了。下岗之后的日子每况愈下,很多人也没什么特别的谋生本事,只好出去干点苦力之类,勉强养家糊口。
马春风大伯当年的单位,是一家做糖果的集体企业,在当时因为经营不善,大多数工人被迫回家,每人一个月只有一百块钱生活费,当时是1998年,虽然当时单位人民币的购买力远大于现在,但100元也很难撑起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大伯只好去搬家公司干一些体力活,在他们家乡,有着太多像马春风大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现在邱书诚的话让让自己童年的记忆再次涌现,马春风心里多少有点难受,不过相比那些用半生去感受下岗生活的下岗职工来说,马春风显然做不到感同身受,但就是看到的情景也足以让他心生悲悯,毕竟连基本的生活都犯愁,有一些家庭为了省钱,或者说可能真的是没钱了,连取暖都停了,在东北冬天平均温度逼近零下30度的酷寒里,没有暖气的滋味真的是让人难受。
马春风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说:“怎么会忘记,虽然那时候咱们是小屁孩,但已经能记事了,谁家没个下岗亲戚,像咱们这种家庭算是幸运。现在想想这波互联网的裁员潮和当年的下岗潮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啊。而且被裁的这些人处境可比那些下岗工人强多了,还有不少拿到不错的offer的。”马春风突然停住了,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最后一句话有点不合时宜,邱书诚现在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应该会不舒服。
邱书诚知道马春风突然停顿的原因,说实话他心里对于这样的话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了,这一个多月煎熬的失业状态把邱书诚的很多棱角都磨平了,他的抗压能力也被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因此马春风的话已经很难在邱书诚的心里激起涟漪。邱书诚喝了口酒,然后说道:“你不用那么敏感,我对找工作都坦然了,之前刚失业那会的急躁已经没了。不过你说的那种在被裁后还能拿到不错的offer的人应该是被ENJOY未来那样的大公司裁掉的那波人,那些人里面厉害的确实不少,当初选择时,估计是看中了大平台之类的优势,结果判断失误,但实力还在,所以虽然被裁,还是找到了不错的窝。”
“其实你能力也不差啊,可能就是暂时运气不太好,好好准备,年后一定会有惊喜的。”
邱书诚说了声谢谢,现在他是真的希望年后有惊喜,毕竟失业是一个令自己充满挫败感的标签。他太渴望能尽快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了。年后的惊心确实来的很快,只不过让邱书诚没想到的是那是一场有惊无喜的悲剧,作为男主角的他现在还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而这场悲剧的女主角却早已想好了戏码,并投入了表演之中,就等高潮上演的那一刻,既然大幕已经拉开,那么剧目又怎会停止?
“你有白头发了。”马春风和邱书诚说道,邱书诚苦笑了一下,然后静静地说了句:“干这行工作压力大,有几根白发也正常。”
“你看到李颖颖发的朋友圈了吗?”
“哪条啊?”
“就是那张有一根白头发的图片。”
“我想起来了,女神也有白发了,她也是吃这碗饭的,咱们都是同行,她不是在杭州做产品经理吗?看来压力也不小啊。”
“那还用问,你知道她的东家,高薪高强度在互联网圈是出了名的。据说是周周996。”
“她们公司应该不是996吧,很多时候都是9126,我大学同学也在她们公司,项目忙的时候,通宵也是家常便饭。诶,女神也老了。”
“当初我记得咱们这届喜欢她的可不少啊,不过现在她已经结婚了,她先生是浙大的老师,你说这大学老师咋还让媳妇干这催人秀发白的互联网呢?她们应该不缺钱啊。”
“我觉得是颖颖自己选的,颖颖的个性你是知道的,特别独立,而且好强,像她这样的女孩大都坚持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现在这帮女白领赚钱能力一点不比男人差,自己对婚姻和未来的掌控力也强,我们身边这样的女同事也不少。”
“应该是,不过这样的工作强度,等年龄再大一点,身体可能就吃不消了。不用说技术,我们运营组的31岁女leader去年5月份辞职了,孩子三岁,那时候寒冬还没来,人家就是觉得干不动了,拼不过年轻人了。就去了广州的一家国企,虽然赚得没有之前多,但也清闲了不少,现在看她的朋友圈,朝九晚五,做饭带娃,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自在。”
“不过咱们男人就别想了,轻松自在,那不存在。”邱书诚调侃道。或许奋斗和拼搏两个字早已深深地刻在了邱书诚的心里,特别是像他这种生来喜欢追求变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