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实践进展
自闭症的病因及致病机理纷繁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和阐述;加之自闭症个体的差异,行为表现多样,对自闭症的治疗可谓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对自闭症的治疗应多以教育/行为/认知行为训练为主,辅以药物治疗。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医学治疗;中医则多采用经络穴位按摩、中药、针灸、汤剂等多种方法进行调理。
在教育与干预研究中,结构化教学、ABA行为训练、地板时光疗法、音乐治疗、感觉统合疗法、游戏治疗等在以往的文献中应用较多,这里对这些方法不再重复。下面根据2012年度的实践研究现状,介绍新近的自闭症干预技术和治疗方法。
一、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作为自闭症康复的重要方面,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探寻多样化的干预方法和技术促进自闭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从干预方法来看,如音乐疗法、融合指导、引导式教育、代币制、关键反应训练、听觉统合治疗等,这些方法或技术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已较常见,此处不再赘述。从干预内容而言,学者们往往更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改善和发展,如社会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共同注意、攻击行为以及沟通行为等。
下面就现有的文献资料,介绍两种较为新式的干预方法和技术。
(一)社会故事法
社会故事法(social stories),指由专业治疗师、教师或父母为自闭症患者编写的小故事,对所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等信息进行具体描述,对人们在事件情境中通常会怎么做、有什么想法或感觉等进行说明,并强调指出重要的社会线索,进而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说明与此情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故事法不是直接教授学生社会技能,而是对自闭症儿童解释环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借助他们视觉加工的优势来认识和理解环境,从而引导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或社会技能。
众多有关社会故事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均得到一致的结果。例如,社会故事能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社会故事对提升自闭症儿童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维持效果,不同的亲社会行为维持效果不同;社会故事能较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正向行为。运用社会故事法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社会故事干预减少了自闭症幼儿发呆、摇椅子行为表现的次数,以及幼儿用手拿饭菜吃、不适当用勺与不适当同伴互动行为的次数,从而提升了其进餐活动的能力。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不难发现,社会故事干预适用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并习得和发展出符合情境需求、社会认可的行为,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录像示范法
录像示范法发展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行为干预领域中示范模仿疗法之一,让自闭症儿童观看录像,逐渐模仿示范者的行为举止,发展出所期待的行为。
研究结果显示,用录像示范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干预,他们的问题行为得到很大的改善;录像示范法对于不同功能的问题行为的改善效果不同,对以感觉刺激为功能的问题行为比对以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干预效果更好;自我录像示范的干预效果优于他人录像示范的干预效果;录像示范的形式、行为的功能、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儿童对录像的关注程度均会影响问题行为的改变。互动影像装置可以有效地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
以上研究表明,对于具有视觉优势的自闭症儿童而言,源于观察学习的录像示范法可以更好地利用他们的优势,积极促进他们问题行为的改变,提高其人际互动与沟通的能力。
除了社会故事法和录像示范法,学者们还通过其他干预方法和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和干预,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从行为功能评估的角度,提出: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社会消退,阻断强化来源;区分强化,培养合适替代行为;常规塑造,建立有效沟通技能。有的基于自闭症患者的多感觉整合能力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尝试通过多感觉学习训练改善他们的多感觉整合能力,也起到较好的行为干预效果。有的从游戏治疗的角度,发现游戏治疗阶段个案的沟通回合增加;非指导式游戏治疗能有效减少个案的刻板行为,有利于增进孤独症个案的沟通意向,提高其沟通主动性,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其刻板行为。箱庭疗法对于自闭症儿童具有较好的治愈作用。还有的通过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在多个层面对孤独症患儿有着显著的影响,对患儿的心理矫正有着积极的作用。
除采用单一的方法或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外,学者们也逐步拓宽视角,尝试多角度地综合运用各种技术以教育和干预自闭症儿童。例如,在课堂亲子教学模式中,利用目光对视训练、音乐游戏、运动游戏和模仿游戏训练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发现其言语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团体游戏干预的研究中发现,团体游戏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自闭症儿童的积极情绪和注视别人发生的概率都有所增加。结构化教育结合地板时光的训练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还有学者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提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花园设计,以在生态化的情境中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此外,学者们不仅聚焦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身心健康,并提出对这些儿童的家长施行心理干预以改善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教养方式,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医学治疗
作为自闭症儿童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医学治疗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各种异样行为有着显著的效果。下面从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面阐述2012年度有关自闭症儿童医学治疗的新发现。
(一)药物治疗
目前,自闭症的病因尚没有定论,并无针对此病症的特效药,一般多采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多动及注意缺陷治疗药物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及神经生理特点。例如,采用利培酮、利司哌酮、氟哌啶醇,奥氮平、三环抗抑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哌甲酯,托莫西丁等。
口服布美他尼的临床研究表明,布美他尼可减少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样行为,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康复训练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借助鼠孤独症模型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对孤独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一定程度改善孤独症鼠异常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BDNF表达来发挥作用,姜黄素对孤独症的治疗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Mek抑制剂能部分改善BTBR小鼠的社交能力及自发活动,促进BTBR小鼠大脑皮质区的树突棘成熟;但焦虑症状、重复刻板动作、学习记忆能力未见明显改变。
一般认为,药物治疗不能作为治疗自闭症的主要方法,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遵循医嘱选用合适药物以改善其伴随症状,并密切关注服用药物的副作用。
(二)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对自闭症主要采用针刺、耳穴贴压以及服用汤剂等医学治疗技术,并结合其他教育干预技术进行治疗和康复。教育干预方法与医学治疗技术的结合,符合当今“医教结合”的需求,能更好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发展。
针刺疗法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自闭症的针刺疗法尤以“靳三针疗法”为代表,包括“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左颞上三针”、“定神针”、“醒神针”、“手智针”、“足智针”和“舌三针”,也称“自闭十项”;该疗法非常注重头针的应用,因此在治疗时以头部穴位为主。针刺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总体有效,通过选取不同的穴位可分别改善患儿语言、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症状,且尚未观察到副作用,其治疗机制可通过神经化学、脑血流及神经网络联系等方面进行推测解释。针刺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促进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表现。接受针刺治疗后,自闭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与脑电信号变化的分析结论基本吻合。
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使针留置穴内,以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有时需留针10~20分钟,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增强和巩固疗效。有关头穴留针治疗自闭症的研究表明,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在提高患儿认知理解和认知表达方面作用优于针刺配合行为训练。
另有学者将针灸推拿与音乐疗法相结合探讨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及心理的治疗效果,结果证实针灸推拿配合中医五行音调理能有效地提高自闭症儿童各种行为障碍和智商水平,且能改善他们的语言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高压氧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发现,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儿童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好。而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发现,经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后,自闭症儿童脑脊液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增高,验证了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自闭症具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