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现实中提出的问题
1.2.1 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明确用新常态来概括我国经济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做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2014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的发展总是会从一种常态转换到另外一种常态。当前阶段我国经济新常态集中表现为增长由高速转换到中高速。这种转换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意味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进行重大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谋划好未来的国家发展,谋划好未来的区域发展,谋划好未来良好的产学研和区域互动,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常态下产学研互动与区域协同发展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以产业间分工合作为主转向以产品价值链分工合作为主。第二,从资源要素互补式合作为主转向创新发展互助式合作为主。第三,从以GDP增长为主导的区域合作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第四,从松散型合作转向机制化合作。
1.2.2 产学研互动点
在产学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推动企业(校内企业、校外企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发展和科研成果又反作用于教学,从而使产学研三者在机制上实现良性互动,在效果上实现校企双赢。产学研的互动点主要体现在互动层次和互动主体两个方面。
(1)互动层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产学研与区域间的互动研究也逐渐从宏观角度转向了微观层面。目前我国关于产学研与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级战略层面的区域互动,如我国东西部互动、沿海与内地区域的互动;第二个层次是省级区域之间的互动,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各省市的协调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地、市、县等小区域之间的互动发展研究。
(2)互动主体。
本书研究的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发展的主体就是指在互动系统里能够承担并实现区域互动发展目标的最少类别的微观对象,本书所涉及的主体主要有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居民等。互动主体是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互动体系中资源流动的中心点。这些互动主体在互动体系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可以以企业、部门、区域、社团协会和政府组织等多种形式存在。多个参与主体能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法则进行分工与合作,形成多种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发展的主体结构。
1.2.3 区域协同互动
(1)区域协同互动测度模型和指标。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关于区域协同互动的研究,国内多于国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多于中西部落后地区;从研究形式看,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同互动发展三个方面,多是测度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不同的子系统(工业与环境、环境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等)之间的协同度,没有涉及两个区域间的发展协同性研究。
(2)区域协同互动常用测度方法。
区域协同度的测度模型和方法因为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存在两方面的不足:第一,已有研究多是测度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没有涉及两个区域间的发展协同性研究;第二,既有研究多局限于对某个区域某一特定时间的协同状态测度,缺少围绕研究对象的综合比较分析或过程研究,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的测度才更全面和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