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内外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胖汤饮

金炉如意丸

治失力雨打诸黄,久而成胖,服此神效。

牛膝三钱 木香三钱 厚朴三钱 槟榔三钱 雄黄五钱 木瓜五钱 绿矾四两,猪油炒燥 砂仁三钱 枳壳三钱 苍术三钱 米仁三钱 百草霜五两,研成细末

共末,北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煨姜汤下,要忌诸般鲜血,一名万灵拯黄丸。

百霜绿矾丸

治诸般汗湿风寒成黄,水积胀胖,服之神效。

百草霜六两,研细水漂 川芎三两 陈皮五两 绿矾四两,猪油炒白 香附五两 枳实五两

共末,大枣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粒,姜汤下。

君子三宝丹[163]

治虫积黄胖,爱食生米、茶叶与黄泥、黑炭,治之神效。

用使君子肉八两,分作四股。

二两君子肉,配麦芽一斤,炒,治食生米虫。加槟榔炒熟一两,南星姜制一两,为一股。二两君子肉,配茶叶一斤,炒,治食茶叶虫。加槟榔炒熟一两,南星姜制一两,为一股。二两君子肉配碎肤炭[164]一斤,治食黑炭虫。加槟榔燥一两,南星姜制一两,为一股。二两使君子肉,配壁泥一斤,煨过,治食黄泥虫。加槟榔燥炒一两,南星姜制一两,为一股。

以上四股各炼蜜为丸,桐子大,四色着衣,四器另盛。见病各施,每服大人十数丸,幼子七八丸,早晨空心,砂糖汤下。

五子五皮饮

五子五皮饮功高,水肿黄胖各神效,草果木通与木瓜,气虚肿满乐号啕。

治水肿黄胖,气虚腹胀,中满不快,服之舒畅。

草果一个 木瓜二钱 车前子 菟丝子 紫苏子 五加皮 地骨皮 葶苈子 牡丹 大腹子 茯苓皮 生姜皮 木通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温服。

却湿五皮饮

却湿五皮饮中和,遂戟茵苍牛膝多,木瓜防己两相伍,泽泻猪苓疗病戈。

治湿肿黄胖虚气中满等症,宜此方治之。

甘遂八分 大戟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 五加皮一钱五分 茯苓皮二钱 茵陈一钱五分 牛膝一钱 泽泻二钱 防己一钱五分 地骨皮一钱五分 牡丹皮一钱五分 川木瓜二钱 苍术二钱 猪苓二钱

水煎,温服。

金锁开黄丸

治食积黄胖,遍身肿胀,头面浮满,容色不华。

绿矾八两,猪油炒白 白矾四两,火煅 三棱五钱 陈皮四钱 苍术五钱 花椒二两 砂仁四钱 白术五钱 大枣一斤

共末,加醋,米糊与枣肉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火酒下。

银锁开黄丸

治虫积食积黄胖,服此宽胸,破积杀虫,立见神效。

绿矾四两,醋飞白色 百草霜二两,研细水飞 陈皮四钱 厚朴五钱 苍术八钱 甘草二钱

共细末,大枣肉一斤为丸,桐子大,雄黄为衣,每服三十丸酒下。

针砂神应丸

治一切汗湿食积黄胖,服之功效非常。

针砂六两,醋炒 香附六两,童便浸炒 六神曲一两五钱,炒微黄色 麦皮面一两五钱,炒微黄色 苍术二两五钱,米泔水浸炒 白术二两五钱,壁泥炒黄 厚朴二两,姜汁炒 陈皮一两五钱 甘草五钱 三棱一两五钱,醋炒黄色 莪术一两五钱,醋炒

共细末,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酒送下。忌鱼腥、索面[165]、乔麦、鹅肉、牛羊、生冷及一切发物。

皂矾神运丸

治一切黄胖,健脾利水,除湿却胀,灵效无二。

皂矾八两,麦麸同炒 苍术二两 香附二两 青皮二两 陈皮二两 三棱二两 莪术二两

共末,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送下。

千金万灵散

治一切五鼓十胀,若服此方,则食鼓消积,气鼓化尿,水鼓利便,虫鼓杀虫,血鼓散瘀,立见神效,此经验方也。

千金子一斤,色鲜白佳,去壳净用,纸包石压去油,换纸数次,油尽成霜,每服一钱七分。配旧芭蕉扇一把,去柄筋,烧灰。

二味研成细末,五更空心滚汤下。

脱力虚黄丸

治失力虚损发黄,面如金色,此方最妙。

皂矾二两,入馒首[166]内,火煅存性 红曲一两 花椒一两 五倍子一两 百草霜一两

共末,酒曲糊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钱,清晨空心温酒送下。

木香流气饮

治一切脾虚气弱,水肿黄胖,阴水不运,二便不调,及病后脾虚发肿[167],百病俱治。

木香三钱 陈皮五钱 厚朴六钱 槟榔七钱 人参二钱 青皮五钱 甘草三钱 肉桂三钱 腹皮五钱 赤苓八钱 丁香五钱 苏子五钱 白芷五钱 石菖蒲四钱 木通五钱 白术一两 木瓜六钱 草果五钱 莪术五钱 藿香四钱 半夏五钱 香附二两 麦冬五钱 苍术五钱

共末,每服二钱,薄荷、灯心、姜汤送下。此方能治百病,医家圣药,不可[168]备者乎。

癞头疮[169]

川椒三两 紫草三两 茴香四两

共末,用菜油八两,煎膏搽。

疬疮方

贝母四两 麝香一钱

共末,吹入鼻内八九日,即愈。

天疱疮

铁浆磨厚水,搽之即愈。

绵花疮[170]

水银三钱 牙硝六钱 白枯矾二两 绿矾一两

用馒首去皮为丸,滚汤送下。

绵花疮

水银一钱 雄黄五分 杏仁七个 银朱[171]一钱一分 川椒五分 茶叶三钱

共末,纸包,作药线自鼻内熏之,即愈。

神水胜金丹[172]每一两二两[173]

专治杨梅疮毒,不论新久,服之并清,其效如神。

神水[174]用青铅取水 蕲蛇一条,小者佳 牛黄三钱,西贵广次 珍珠五钱 琥珀[175]三钱 滴乳石二两,炙水次[176],即钟乳石 珊瑚三钱,炙水次 归尾五钱 人中黄五钱 青黛五钱

龟胶为丸,朱砂为衣。如火大,外加绿豆粉一两,或加矾石三钱,火炙,神水次;白玛瑙三钱炙,水次;气虚者,加人参二钱。

若服此药,先宜清火。壮者大黄下之,久病者不必下,即服此丸药,一月可愈。每梧子六丸,服十五粒,胃好二十粒。看病上下,食前后服。

秘方鼓胀丸

专治一切鼓胀,脑膈[177]饱满,大小便涩,及将危难者,服之并见神效。

猪苓二钱 泽泻三钱 椒目一钱 小豆二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五分 黑丑一两 红花二钱 川芎二钱 茯苓三钱 滑石三钱 生军五钱 半夏二钱 青皮一钱五分 枳实三钱 黄芩三钱 子母葫芦[178]

为末,蜜丸,每服二三钱,白水下。如左胁下痛甚,川芎、红花为饮;右胁下痛甚,青皮、枳实为饮;心窝为伏梁疾,茯苓、半夏为饮。

三月三日将大葫芦取下,半节盛土,种本葫芦子三枚,黑白丑子种四五粒,同葫芦种与地土中。接出葫芦,旧是抽上的黑白丑配药。

[1]伤寒总论:本段文字出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卷之二《伤寒》。

[2]春瘟:《万病回春》卷之二“春瘟”作“温病”。

[3]夏疫:《万病回春》卷之二“夏疫”作“热病”。

[4]再经:再传他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5]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

[6]四物汤:当作“四逆汤”,语本《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7]太阳病:原作“太和病”,据《万病回春》卷之二改。

[8]治伤寒初起……此方:语本《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9]似欲择僻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真武汤条作“振振欲擗地”。

[10]治伤寒太阳……者服此:语本《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及《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1]苍:原作“仓”,据本方药物组成改。

[12]金虫:当作“全虫”,即全蝎。

[13]搔:当作“瘙”。

[14]加味中和汤:《万病回春》卷之二有“加减冲和汤”,组成与此方同。

[15]草:原作“者”,朱笔改后模糊不清。

[16]斑烂:当作“斑斓”。

[17]莱:当作“来”,押韵。据《万病回春》“解热化痰汤”方中无莱菔子。

[18]子:原脱,据《万病回春》补,《万病回春》卷之二有解热化痰汤,方中无白芷,有白芥子、苏子,但方中剂量与此方不同。

[19]焦柏生姜三片:原作“焦柏三片”,据方歌及《万病回春》卷之二之解热化痰汤,补“生姜”,“三片”当为生姜剂量,焦柏剂量缺失。

[20]慰:据上下文义当作“熨”。

[21]用:当作“同”。

[22]水煎服:前疑脱“灯心草”,因方歌中有“灯心同煎”字样。《万病回春》卷之二退黄散中有“灯草一团水煎”。

[23]冷:原作:“泠”,据后文改,疑笔误。

[24]雄精:雄黄中结晶体,属斜方晶系,色橙黄,半透明。有和雄黄类似的药用价值,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用,可以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病症。

[25]箬:箬竹的叶子,可用来包裹粽子。

[26]圆眼:又名桂圆、龙眼。

[27]早米:早稻。

[28]桐:原作“同”,据文义为音同笔误。

[29]绛:原作“将”,据医理改。

[30]在:原作“再”,依文义改。

[31]五苓散:原作“五芩散”,写误,下同。

[32]苓茯:当作“茯苓”。

[33]先水:疑为“先含水”。

[34]占米:秈米的一种,原产于占城故名。占城,古国名,现越南境内。最早占城稻引入中国的正史记载是《宋史》:“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

[35]甘:当作“干”。

[36]炙甘:即炙甘草,下同。

[37]初健起人:指伤寒病后刚恢复的人。

[38]夫霍乱……细心理之:语本《万病回春·卷之三·霍乱》。

[39]一丸:为灯心草剂量。一丸子大小即一团。

[40]瘴:原作“障”,据后文及文义改,音近而误。

[41]炙:当作“灸”。

[42]纳:原作“呐”,据中医术语改。

[43]痰化:《万病回春·呕吐》作“痰火”。

[44]前:当作“煎”。

[45]撩:当是“療”之讹。

[46]干:原作“甘”,音同而误,据文义改。

[47]五灵子:据后文,即“五灵脂”,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甘温,入肝经,功能活血止痛,祛瘀止血,消积解毒。音同写误。

[48]泔:原作“疳”,音同写误。

[49]靛青花:即青黛,别名靛、靛花、靛沫花、青缸花等。

[50]火酒:即烧酒。

[51]斤:疑作“金”。

[52]茹萸:疑即吴茱萸,后文中有“吴茹萸”的记载。

[53]麝:原作“射”,音近而误。

[54]蝶扇金星草:药名后小字注为射干草。射干,别名乌扇、山蒲扇、蝴蝶花等。

[55]鸭脚银星:别名鸭脚青根。据该方的主治,疑该药为五加科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一类的植物。该类植物多用“鸭脚”命名。

[56]樱粟仁:为秋天收罂粟的种子。

[57]蔻:原作“寇”,疑为蔻仁,杏为衍文。因蔻仁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作用。

[58]莺粟仁:为春季收获罂粟种子。

[59]脘:原作“腕”,音同而误,据医理改。

[60]脾:原作“皮”,音同而误,据医理改。

[61]:原作“”,义不顺,据医理改,形近而误。

[62]连:当作“莲”。

[63]草:原为污点,据方歌补。

[64]脾倦甘睡:疑作“疲倦酣睡”。

[65]随风子:即诃子,诃黎勒。功能涩肠止泻,下气利咽。

[66]消饭花:即六月霜,又称南刘寄奴,能消食运脾,清热解暑,除胀开胃,活血化瘀、亦厚肠胃。

[67]桃肉:即胡桃肉。

[68]慢:原作“熳”,音同而误。

[69]苡:原作“似”,形近而误,据医理改。

[70]米泔浸炒:据上下文义,“米泔浸炒”当为苍术的炮制方法,应接“苍术一两”下。

[71]姜汁炒:应接“山楂八两”下,抄写之误。

[72]茨:当作“刺”,属音同而误。“去刺酒炒”为白蒺藜的炮制法,应接“白蒺藜四两”下。

[73]半酒半醋炒:应接“川连一两”下。

[74]仓:原作“苍”,据医理及上下文改。书中多次出现“陈仓米”,音近而误。陈仓米即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稻Oryza sativaL.经加工后,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具有之养胃、渗湿、除烦功效。

[75]茅山:原为“毛山”,据前后文义改。茅山苍术,因出于茅山得名。

[76]风寒湿……合而为痹:语本《素问·痹论》。

[77]解倒悬:比喻处境危难,解倒悬指把人从危困的处境中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指头朝下悬挂着多人,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78]袵席:原指床褥与莞簟,在这里引申为安全之处。

[79]遍身:原作“边身”,音同写误,下同。

[80]蠲痹:原为“蠲脾”,据下文改,祛除痹症之意,音同写误。下同。

[81]六味桂附汤:方本《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桂枝附子汤。

[82]三股:三份。

[83]除除:当作“徐徐”,笔误,缓缓之义。后文“八汁八仙膏”方后朱笔将“除除”改为“徐徐”二字。

[84]麻黄杏仁汤:方本《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85]川乌蜜膏汤:方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乌头汤,治疗寒湿历节。

[86]栝蒌薤白汤:方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瓜蒌薤白半夏汤。

[87]芪桂五物汤:方本《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黄芪桂枝五物汤。

[88]二蚕砂:即蚕砂,习惯认为二眠蚕砂质量好,故名,又称晚蚕砂。

[89]薷粟:即“芦粟”。此处指禾本科植物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的种仁。

[90]大腹子:即槟榔。

[91]白人言:即砒石,又名白信石,白砒。主含三氧化二砷。

[92]八风藤:民间草药名,各地以风藤为名,治疗风湿多用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又名大风藤。

[93]白当:即白当归。

[94]石蚕:即《本草拾遗》草石蚕,为唇形科植物Stachus sieboldii Miq.。其根似蚕得名。

[95]茄皮:即五加皮。

[96]三阳结谓之膈:出《素问·阴阳别论》。

[97]食气入胃……下卸膀胱:语本《素问·经脉别论》。

[98]张鸡峰:宋代医家,张锐,著有《鸡峰普济方》,又称张鸡峰。

[99]神思间病:原作“神思病间”,据《鸡峰普济方》乙转。

[100]翻:后疑脱“胃”字。

[101]黄连:原作连黄,据方歌乙转。

[102]沉,原作“陈”,据方歌改。

[103]大壳砂:即砂仁。

[104]泛:原作“饭”,据文义改。

[105]糯谷胖:指用糯米炒制的膨化食品。

[106]米:疑后脱“糊”字。

[107]簟(diàn,垫):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108]撒:原作“煞”,据文义改,音同字误。

[109]网巾:明代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子。通常用棕丝制作,似渔网形状。

[110]马蹄香:即杜衡,又名南细辛。楚人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其中杜衡即指此。

[111]渤不暇嗛:形容酸水涌出口中,无暇含藏的样子。渤,水涌的样子。嗛,用嘴含。《说文解字》:“嗛,口有所衔也。从口,兼声。”

[112]扦:扦,插也。

[113]刀扦:比喻疼痛如刀插。

[114]青花:即青黛。

[115]枸橘根:民间从不将枸橘作为十大功劳用。十大功劳最多见用冬青科植物枸骨,故此“枸橘根”当是冬青科的“枸骨根”。

[116]鸟不宿树:即刺楸,别名野海桐,鸟不宿。某些地区树皮作海桐皮用。

[117]马料豆:即黑豆、穞豆。

[118]陈香团:团,疑“圆”之讹,因后有“陈香圆”,即陈香橼。功能舒肝理气,宽中,化痰。下同。

[119]莱:原作“来”,据后文改。

[120]千金子:即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功能逐水消肿,破血消癥。

[121]芦虀粟梗:即高粱茎秆。参前“薷粟”注。

[122]锡杖:属于佛教僧侣行路所用器具,比丘应携带十八物之一。音译吃弃罗,又称声杖,智杖,德杖,因振杖声如锡,故称锡杖。杖头用金属制成,杖身大多为木制,也有铁制。

[123]豆仁:即白豆蔻,俗呼豆仁。

[124]粪岩:即马桶和粪缸上日久结的沉淀物,又称缸砂。

[125]陈香:即陈香橼。

[126]金沙:即海金沙。

[127]竹:即“箕”竹,古代食用、药用的竹类之一种。“新瘪”指枯死不久。

[128]见(xian,现):指天晴日暖。《诗·小雅·角弓》:“雨雪濂濂,见曰消。”毛传:“,日气也。”

[129]厚朴七物汤:方本《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治》。

[130]兰花叶:据本方歌诀,本品即泽兰,与后一药重复,当衍。兰花叶功能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在治疗鼓胀少见,而泽兰本可取叶药用,称泽兰叶,于医理相合。后方中“兰叶”亦同。

[131]圆:疑为“橼”。

[132]有风水焉……气水焉:此七水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133]金匮防芪汤:方本《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防己黄芪汤。

[134]金匮肾气汤:方本《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名肾气丸,又称崔氏八味丸。

[135]九:疑作“七”,后方共七味药,济生肾气方歌中也称“金匮七味”。但《金匮要略》肾气丸方共八味。

[136]桂附八味丸:“加附子、牛膝、车前,名桂附八味汤”,存疑。按后济生肾气丸方中当有牛膝和车前。桂附八味汤,通行认为与金匮肾气丸组成一致。

[137]越婢麻黄汤:方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越婢汤。

[138]和剂:原作“和济”,按下方名,音同写误。此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

[139]和剂五子饮: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无五子饮。五子饮相关记载可见清·冯楚瞻的《冯氏锦囊秘录·卷十四·方脉肿胀合参》“十皮五子饮”。

[140]麻黄附子汤:方本《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141]杏子汤:《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但方未见,此处之杏子汤疑非《金匮要略》之杏子汤。

[142]防己茯苓汤:方本《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143]黄芪桂枝汤:方本《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黄芪汤。

[144]丹皮:原作“皮丹”,据方歌乙转。

[145]潮醋:按中药炮制方法,应为潮州所产的米醋。潮汕地区早在宋代就有酿造米醋,清代时更为著名。

[146]锅燋:即锅巴。燋,古同“焦”。

[147]淫色疸:即女劳疸。据后治淫色疸之方,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治女劳疸方同。

[148]琢:疑作“逐”,驱逐义。下同。此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名桂枝加黄芪汤。

[149]金匮驱疸汤: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栀子大黄汤。

[150]:原作“”,笔误。

[151]利便解赤饮: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大黄硝石汤。

[152]古小半夏汤:方本《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小半夏汤。

[153]大半夏汤:方本《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治疗胃反。

[154]茵陈五苓散: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

[155]金匮茵蒿汤: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茵陈蒿汤,但多一味大黄。

[156]消矾理疸膏: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硝石矾石散,治疗女劳疸兼瘀血。

[157]胀:原作“涨”,笔误。

[158]大小二便:原作“大小二”,据文义改。

[159]金匮消疸饮:此方未见于《金匮要略》。

[160]杩桶砂:当作“马桶砂”,即前粪岩,又称缸砂。

[161]猪膏发煎丹:方本《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猪膏发煎。

[162]针砂:磨砺针时所得的细铁粉。又名钢砂、铁砂。

[163]君子三宝丹:方剂组成与《万病回春·卷之三·五疸》中四宝丸相同。

[164]碎肤炭:据《万病回春·卷之三·五疸》中四宝丸,即黑炭。

[165]索面: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称“坠面”,俗称为“长寿面”。是浙江浙南汉族特产,历史悠久。

[166]馒首:即馒头,多有馅,也称包子。

[167]黄肿:朱笔改“发肿”

[168]不可:此后疑缺一“不”字。

[169]癞头疮:此后方与黄胖无关,疑为他人利用空白页插入几首外科方剂。

[170]绵花疮:即梅毒,又名杨梅疮,霉疮,广疮,时疮。

[171]银朱: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由汞和硫混合加热升华而得。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丹青》:“凡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所以异名者,由精粗老嫩而分也。”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

[172]神水胜金丹……配药:此处文字,墨色不同于前后文,似后补。

[173]每一两二两:后补,义不明。

[174]神水:一般指水类,但在清·王逊《药性纂要》卷一“水中金”有其特殊制法,以铅碗悬挂于密封缸中,下置装有烧酒和醋的锅,锅上置瓷盘,以火煨后蒸馏落入瓷盘中铅露,即是神水。

[175]琥珀:原作“虎珀”。

[176]水次:疑即水飞,炮制法之一,适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和贝壳类药。

[177]脑膈:疑为“胸膈”。

[178]子母葫芦:缺剂量,疑指后文种取黑白丑的方法,并非以子母葫芦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