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病要固本补肾
各位肝病患者朋友们,为了让您的肝病得到理想而有效的治疗,现在把我多年采取“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治肝补肾理论和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多年对中医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临床体会,运用传统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全息热疗方法,采取纯中药制剂治疗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明显提高了其治疗效果。能很快减轻肝病患者的黄疸、胁痛、乏力、厌油腻、胀满、腹水等症状。特别是早期肝腹水患者,采取“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治疗,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使腹水消退,胀满减轻。许多肝病患者通过这种治疗方法缓解了症状,减轻了痛苦,也挽救了很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肝病的治疗在急症重症时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中医扶正固本整体调理为辅,而慢症稳定期时就应该坚持采取中医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要精细辨证,四诊合参,现诊病,现配药,服用中草药汤剂显效较快,疗效显著(一次煎好制成袋装的中药煎液效力较差,药量不够而且不新鲜,中成药丸效果更次之)。一般患者服用一个月的中草药即可收到明显效果,连服4~6个月以上,部分肝病患者可临床治愈,而且疗效稳固持久不易反复。
这种最原始的传统中草药疗法再结合“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理论,其治疗效果高于西药、中成药好几倍。而且现诊病、现处方、现配药,其针对性会更强。不像一般的制剂中药,死方子、固定药、千人一方、万人同药,只是个别人有效。而看中医、吃中药就应该一人一方、一证一药、随症加减、辨证用药,这样才能针对性更强,疗效更高,才是真正地看中医、地道地吃中药。
根据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藏象生克关系,水能生木,肾脏为五脏之根,先天之本,肾水上升才能滋养肝木之脏。因此,治肝之法重在治本补肾,而不是见病治病,见肝治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肝为何要补肾呢?因为肾脏是推动其他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主动力源,特别是对肝脏的作用最大,古人有“肝肾同源”之理。又因为在五行学说中肾为水脏,肝为木脏,自然状态下是水能养木。如果肝脏病虚,根据五行理论是肾水不生养肝木所致,中医称为“水不涵木”,即肾水不涵养肝木也。一般的大夫治疗肝病只知养肝、护肝、保肝为主,此都是治标之举,未能做到治病求本,治其然未治其所以然,故其疗效不太明显,虽然进行了养肝护肝,而肝病仍不愈。
慢性肝炎病情缠绵,病程日久,古人常讲:“病久及肾。”肝病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时间久了必然会暗耗肾精。古人谓“五脏之真,唯肾为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所以中医治疗肝病一定要以温阳补肾为主,健脾益气为辅,兼用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药,真正做到治病之本,治肝补肾,扶正祛邪,整体调理。
中医中药的治肝补肾理论用现代的医学分析也是有根有据的。因肾主骨生髓,补肾之药能够刺激和加速骨髓的造血功能,生成更多的免疫细胞,以增强体质,保护肝脏,杀灭病毒。
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于肝脏,吞噬破坏正常肝细胞,引起肝脏炎症反应,影响肝脏功能代谢,进而形成全身各种症状。
然而《黄帝内经》早已告诉人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无论乙肝病毒是遗传还是感染,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身的免疫功能太弱,未能完全杀死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造成的。自身免疫功能即人的一身之正气、肾气、阳气。而当今的很多医生在给肝炎患者用中药治疗时,动辄就以清热解毒药治之,抗毒消炎只治其标不顾其本,其法差矣。中医西医治疗肝病理论观点不能混为一体,西医治疗可以对症治疗,抗病毒消炎,而中医就不能对症治疗,解毒消炎,这样就失去了中医整体辨证治疗的原则。所以中医治疗务必要整体分析,治病求因。若滥用清热解毒药治疗肝病,不但清热解毒药的副作用会给肝脏增加负担,而且还会因药性苦寒伤害脾肾胃肠功能,影响脏腑的升清降浊和消化吸收。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更容易使肝气郁结,进一步加重病情。
因此,治疗肝病可采取“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以补肾为主,疏肝为辅,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加速新陈代谢,让肝炎病毒在正气、免疫功能的强盛之下被杀灭,并随着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排出体外。
治疗慢性肝炎,采取治肝补肾温通热疗法,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十几年来,我运用这一方法,已经治疗了许多慢性乙肝患者,也为好多肝腹水患者缓解了痛苦,减轻了症状,挽回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