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补肾话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中医上讲肿瘤是阴性病还是阳性病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言:“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亦。然善诊者,察色按脉,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

所以在治疗肿瘤时,最关键的是辨清肿瘤是阴性病还是阳性病,只有确切诊断出肿瘤的阴阳属性,才能真正做到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

中医学的八纲辨证讲得很清楚,阴阳为总纲,而寒、里、虚为阴证,表、热、实为阳证。

经我临床观察统计,85%的肿瘤患者都是身体虚弱、自汗怕冷、脏腑功能降低、新陈代谢障碍等,这些都是阴性病的表现。

阳盛如春夏:生机盎然,精神振奋,气血方刚,代谢正常,身体强壮。

阳虚如秋冬:精神萎颓,肢倦体乏,心慌气短,循环障碍,身体虚弱。

急性病为标病实证,慢性病为本病虚证。肿瘤为慢性病,虚弱性的慢性疾病应为阴性病。纵然有的人有发热、口干、烦躁等虚热表现,也都是阳不生阴、阴不济阳、肾虚血少的假热表现。

鉴于肿瘤均为阴性病,是由阳气虚弱、脏腑功能降低造成的,那么在治疗上就必须以阳性药物为主。温阳补肾并非纯补阳,《景岳全书》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地球是三分阳陆七分阴水,人体是三分阳气七分阴血,故补阳济阴也应七分补阳三分补阴结合为妙。补阳不生热,济阴不伤阳,配方主次分明,才能疗效显著。

现在有很多治疗肿瘤的医生,在给肿瘤患者运用中医治疗时,动辄就用抗癌治标、以毒攻毒、寒凉攻破之类的中药。这类中药虽然说有一些抗癌作用,但它们的寒毒本性给脾胃造成的不适和给肾脏带来的损害等副作用远大于抗癌作用。很多癌症患者服用寒凉抗癌药后往往是癌病未好,脾胃先伤,腹胀少食,正气虚弱,免疫力更低下,更无能力与癌细胞做斗争,真的是得不偿失。

我通过多年来对肿瘤的长期观察研究,得出慢性肿瘤是阴性病的正确理论。在给肿瘤患者开中药治疗时主用五大法,即补肾、健脾、活血、行气、消导,然后外加抗癌药。让患者在自身免疫功能强盛的情况下再结合药物协同抗癌。补肾气能增强体质功能;健脾胃能加快消化吸收;活血液能促进循环代谢;行气滞能顺畅脏气运转,消和导可帮助升清降浊。

大地之本,本于水土;人身之本,本于脾肾。我在治疗肿瘤时首先治疗的就是人的两个本。第一个本是前面提到的先天之本——肾阳,《黄帝内经》曰:“肾阳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肾阳肾气是人体的动力根源,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肾气强盛才能推动其他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第二个本是后天之本——脾胃,脾胃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循环的能量供源。古人云:“善医者,必先实脾胃之气,盖打仗以粮草为本,治病以脾胃为本。兵无粮草必困,药非胃气不行。”脾胃虚弱,不能消,不能化,再好的药物也得不到好的疗效。

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上,既不能用苦寒攻泻药损伤脾胃,也不能用以毒攻毒药损害肾脏。一定要用温肾阳、健脾胃的药物,保护好人体非常重要的先天后天两个本。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已明确指出,肿瘤的形成是体内寒气结滞、气血郁阻而成。所以在治疗上必须采用温通消补的方法,增强机体活力,提高脾肾功能,推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温化肿瘤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