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法。
此寒伤太阳之经气而为病也。太阳病者,概气与经而言也。头痛者,循经上行也;发热者,得标阳之热化也;太阳之气,主周身之毫毛,太阳之经,挟脊抵腰,经气并伤,故身疼腰痛也;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因于寒,神气乃浮,故骨节疼痛;邪在表,故恶风;寒气凝敛,不能开发皮毛,故无汗;邪拒于表,表气不通,故喘。此麻黄汤之主症也。上节俱言桂枝证,至此方言麻黄。麻黄细而中空,有如毛窍,故能开发皮毛;杏仁以利气;甘草以和中;桂枝从肌而达表。覆取微似汗者,恐泄太阳之津液也。不须啜粥者,非中焦水谷之汗,乃太阳津液之汗也。自此以下三节,俱论太阳之气在表为麻黄汤证也。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上节合病,乃二阳之气下而不上也,故用延蔓上腾之葛根,俾(36)二阳之气从下而上。此节合病,乃二阳之气内而不外也,故用中空外达之麻黄,俾二阳之气从内而外。太阳之气,从胸而出,阳明亦主膺胸(37),喘而胸满者,二阳之气不能外达于皮毛也,气机欲外出而不得,故作喘,不可下之,纵其内陷,宜麻黄汤令其外出。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此论太少阴阳之气表里相通,而太阳又得少阴之枢以为出入也。太阳病者,病在太阳也;十日已去,正值少阴主气之期也;脉浮细者,太阳之脉浮,少阴之脉细也;嗜卧者,太少阴阳之气两相和合,故曰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太阳之气欲从胸胁而出,不得少阴之枢转也,故与小柴胡汤以转少阴之枢。若脉但浮而不细者,太阳之气自不能外出,非关枢也,故与麻黄汤以达表。
按:此以上三节,皆用麻黄汤,而所主有不同也。首节言太阳之气在表,宜麻黄汤以散在表之邪;次节言太阳之气在胸,宜麻黄汤以通在胸之气;此节言太阳之气自不能外出,不涉少阴之枢,亦宜麻黄汤导之外出也。
张隐庵《宗印》有云:此皆阳病遇阴,阴病遇阳,阴阳和而病自愈,非表病变阴,阳病而得阴脉之谓。读论者当知阴阳之道,通变无穷,幸勿胶柱,庶(38)为得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