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二节 面肌痉挛

【疾病概述】

面肌痉挛又称半面痉挛、面肌抽搐,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无痛性的抽搐。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多见于眼睑、口角和颊部,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精神紧张或劳累过度可使抽搐越发频繁、严重。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原因不明,后者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面神经炎、脑炎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筋惕肉”,多由风寒侵袭头面,致使经络阻塞而发病,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肝肾阴虚阳亢而发病。

【新九针治疗方法】

一、火针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 见上篇火针(87页)。

二、长针

长针治疗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嘱其闭眼,取患侧面部阿是穴(找准局部痉挛剧烈或最早出现痉挛的部位)与穴位(上星、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鱼头、鱼腰、鱼尾)。医者在患侧面部用食指按压穴位,每穴按压10~15秒,按压期间如出现痉挛幅度减弱或痉挛停止即可用针浅刺。用75%的酒精棉球在针刺处行常规消毒后,取28~30号2~2.5cm的不锈钢针。医者单手持针,针尖紧贴皮肤,然后快速捻转进针,破皮即止,使针柄自然下垂,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针刺后不施任何行针手法。此外在眼周痉挛剧烈处可排针散刺,针与针的间隔为0.5~1cm宽,上下眼睑均可排针3~4根,留针40~60分钟。

疗效 治疗16例,治愈10例,占62.5%;好转4例,占25.0%;无效2例,占12.5%。总有效率87.5%。

出处 刘春梅,蔡伟波,许广里.长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16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37.

三、配合针法

1.穴位注射配合火针穴位点刺治疗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将12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火针穴位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①观察组:取三磷酸腺苷2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用5mL口腔科专用针管注射太阳穴、翳风穴各1mL。用火针点刺下关、地仓、牵正、四白、风池、迎香等穴。穴位注射3天1次,火针点刺隔日1次。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疗效 观察组:治愈14例,约占15.8%;显效32例,约占32.2%;好转35例,约占37%;无效6例,约占15%。平均显效时间为32分钟,疗效维持时间平均189天。对照组:治愈7例,约占21.7%;显效12例,约占37.5%;好转9例,约占27.8%;无效4例,约占13%。平均显效时间为30分钟。疗效维持时间平均45天。两组比较:两组在显效时间、好转率、治愈率上差异不显著,但在疗效维持平均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出处 薛广生,杨志洋.穴位注射配合火针点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0.

2.电项针加火针治疗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①电针:取穴:第一组取风池、供血(奇穴,位于风池直下1.5寸,平下口唇处),第二组取翳明(奇穴,位于乳突下缘,翳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下翳明(奇穴,位于翳明穴直下1.5寸),第三组取安眠(奇穴,位于翳风与翳明连线的中点处)、下安眠(奇穴,位于安眠穴直下1.5寸处)。以上三组穴位,第一组为主穴,每次必取;第二组和第三组为配穴,每次取一组,两组交替取用,以上三组穴位均取患侧。操作:常规消毒,垂直进针,针尖略向下,刺向对侧口唇处,进针深度约1~1.5寸,行捻转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采用疏波,电流强度从0慢慢加大至项部肌肉明显跳动而患者又能够耐受为度。每次两组穴位均通电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5天,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②火针:取穴:阿是穴,即局部痉挛跳动处。操作:患者仰卧于床,取穴严格消毒,医者选用细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红,以左手轻抚阿是穴周围,右手持针,将烧红的火针迅速刺入阿是穴1~2分深,手持无菌干棉签压迫针孔片刻,每个阿是穴点刺2~3下,隔2天点刺一次,每次针眼不重合(注意治疗时不可长时期多次、反复点刺同一部位)。电针治疗期间,同时加用火针点刺4次作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5天,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火针与电针在同一天使用时,当于电针后让患者休息15分钟,然后再行火针点刺,以防晕针。

疗效 治愈13例(占38.2%),显效12例(占35.3%),有效7例(占20.6%),无效2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

验案 王某,女,58岁,农民。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肌痉挛,自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等药,疗效不显,且逐渐加重。现每发作时即出现右侧眼睑抽搐,牵引右侧鼻旁、口角、下颌等处跳动,日数十发,伴见面部发紧,不灵活,舌苔薄白,脉沉缓。诊断为面肌痉挛。运用上法电项针加火针治疗2个疗程后,痉挛停止发作。

出处 许林江.电项针加火针治疗面肌痉挛34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82.

3.火针配合耳压治疗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a.火针:取穴:阿是穴,即局部痉挛跳动处。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床,选穴进行碘伏消毒,医者用细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红,以左手轻抚阿是穴周围,右手持针,将烧红的火针迅速刺入阿是穴2~3分深,速刺速出。每个阿是穴点刺二三下,针孔不闭合,每次针孔不重合。b.耳穴按压:取穴:面颊、风溪、肾上腺、交感、脾、肝。操作方法:首先用碘伏对耳郭消毒,选用防过敏王不留行籽耳穴贴,面颊穴正面背面对贴,其余穴位处单面贴。嘱患者每个穴位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个穴位顺时针方向揉60次,2天后换贴对侧耳郭,双耳交替进行。②对照组:取穴:双侧太冲、合谷、翳风;患侧眼轮匝肌加太阳、阳白、四白,口轮匝肌加颊车、地仓、承浆,颧面肌痉挛加颧髎、下关。配穴:气血亏虚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阴虚风动加双侧太溪、照海;瘀血阻络加血海;风痰阻络加风池、丰隆。针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休息1周,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疗效 治疗组治疗50例,痊愈15例,好转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50例,痊愈10例,好转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火针配合耳压治疗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出处 王花蕾,易荣,李群,等.火针配合耳压治疗面肌痉挛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