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升降浮沉
【歌诀】浮沉升降,作用定向,或有两兼,亦属有常。
【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确定依据】概之有四:一据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紫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二据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紫苏叶、金银花等;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黄、大黄等。
三据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四据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合参,特别是前三点,绝不能一途而取,必须合参并结合临床疗效,才能准确判定其性属升浮还是沉降。
此外,有不少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既具升浮之性而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又具沉降之性而清泄火热、润肠通便。有的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不明显,如鹤草芽能杀虫,就从杀虫而言,其升降之性难定。
【所示效用】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如果不能合理地运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亦可造成不良反应。若将升浮之性明显的药误投或过用于病势上逆病的治疗,或将沉降之性明显的药误投或过用于病势下陷病的治疗,均可加重病情。
【具体表述】大多数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在其功能中可以看出,如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药物其性大多升浮,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药物大多沉降等。有时也用专门语言论述其升降浮沉之性,如云蝉蜕、蔓荆子质轻上浮,大黄苦寒沉降,茯苓甘淡渗利,磁石质重镇潜等。
至于具有二向性的药物,或在其功能中可以看出,如前胡具有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作用,前者即表现出其具沉降之性,后者即表现出其具升浮之性;或用专门语言论述,如云桂枝既走表,又走里;川芎上行头目,下走血海等。
【影响因素】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二是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