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结语

撰写本文,使笔者又想起古人提出所谓“为工不知道,此诊不足贵”,而道的基本概念术语是应约定俗成的。《素问·五脏别论》就有“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谓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的回答是:“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是对五脏六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方士”的无稽之谈进行了纠正。尽管如此,由于《黄帝内经》各篇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其中一词多意、多词一意,甚至彼此矛盾者仍有不少,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在窍为耳”,心“在窍为舌”。而在《金匮真言论》则说:“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在《解精微论》则说:“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

现代科学有一个基本认识:科学始于精确的概念,无论那一门科学,如若不掌握逻辑思维,就不可能从即使是十分丰富的经验材料的积累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化”过程。《论语·子路》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概念的混乱、模糊使中医学理论缺乏严密的逻辑。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中医学现代化,但如果连病因、病机、辨证、藏象与脏器等中医最核心的概念都始终存在认识混乱之状态,“三因学说”至今也难以有新的病因学说所取代,则完全可以悲观地讲:再过100年,中医学仍然停留在今天的水平,甚则异化的程度更大。尽管,中医学经典理论概念中的内涵及其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带有经验与思辨特性,却同时能够经得起临床事实的检验,现代中医所提出的新假说、新概念,应最大限度的剥离其思辨属性,进入因果逻辑、理性思维世界之中,才有可能促进所谓中医学真正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