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构建虚实病机转化网络的学术意义

爱因斯坦曾谓:“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因素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不至于放弃对任何经验内容的适当表示。”本质的、内在的规律往往是简单的,如何能够通过执简驭繁而把握中医理论的全部精髓,同样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基于周仲瑛教授经验,以整体观、动态观为指导,基于邪正虚实相因为患的临床特征,提出构建邪正虚实病机辨证论治网络,旨在从原理上把握中医之道,对促进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辨证方法上,既突出“谨守病机”,又能实现“各司其属”的前提下,通过证候信息,从病机证素中的病性(病理因素)、病位及病势三个方面把握病证病机的全部内容,明确其间内在的兼夹、兼化、因果转化及复合病机网络联系,及其标本、轻重、缓急,有望在“先议病”过程中做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辨识急疑难病证的本质(图9-5)。

img

图9-5 虚实病机转化网络

在论治过程中,也即在“先议病”之后的“再用药”阶段,可据邪正虚实病机,采用复法制方,如朱丹溪谓:“杂合邪者,当以杂合法治之。”《寓意草》谓:“治杂合之病。必须用杂合之药。”曹仁伯言:“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于一方中变化而损益之,或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三位名医所指,大抵皆合《黄帝内经》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通过“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实现“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治病心法。

以虚实病机为纲,从整体上将中医病机网络之间的有关概念术语及其致病特点和治法方药领悟透彻,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揣摩与感悟,则必将有助于提高应对临床复杂性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医,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将这些核心术语的内涵彻底领悟透彻,并将之灵活地应用于临床过程中不断揣摩。如能对这些中医核心知识网络有了基本的理解与把握,则将能够应对临床复杂性问题,并且能够容易地去甄别古今中医学派优劣是非了。孙思邈谓“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即指“医者意也”,中医之“道”究竟所指为何?诚如孟子所谓:“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医术与医道之间犹如“规矩”与“巧”的关系,尽管公孙丑问孟子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则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学习中医,不也应当遵守“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