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百年医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我国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专著,就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它是按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的形式编写的,其基本的治则就是辨证论治,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而《金匮要略方论》中能充分体现其精髓、灵活应用最为精彩的方剂之一,就是肾气丸,此方被后代医学推崇为传世名方。因首出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又称为“金匮肾气丸”,也有八味地黄丸、崔氏八味丸或附桂地黄丸称谓。

金匮肾气丸在《金匮要略方论》中,可治五病:第一病,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病脚气上冲,少腹不仁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二病,见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三病,见于《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第四病,见于《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第五病,见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为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于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主之。”

第一病:脚气病。从仲景原文,以方药探测病机,可知本病为肾阳不足,寒湿内停所致。因肾脉起于足而上循于腹,由于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湿邪下注则腿足肿大,少腹失荣则麻木拘急不仁。可用肾气丸以益肾助阳,温化寒湿。

仿此治法,临床上常用于阴水的治疗,表现为水肿缓缓而起,下肢与腹部先于面部作肿,其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进缓慢,颜面或全身水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没指,腰膝酸软,舌质淡红,有齿痕,苔白,舌后部苔微腻,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脉细弱而迟者,均可以用金匮肾气丸温化寒湿,益肾助阳。

第二病:虚劳腰痛病。腰为肾之府,肾为作强之官,肾气虚损,腰失所养,故腰痛;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膀胱气化不利,则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可用肾气丸。

仿此治法,凡临床表现为腰痛酸软,绵绵不绝,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遗精早泄,性欲减退,神疲乏力,耳鸣眩晕,畏寒肢冷,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等,因久病、年老、房劳等因素导致的肾阳不足,均可选用肾气丸。

第三病:痰饮病。饮病有四:痰饮、溢饮、支饮、悬饮。仲景在原文中明确指出是微饮即痰饮病的轻证治疗方法。此病的微饮停留,水饮内阻,影响脾肾气机,三焦水道不利,治当给邪以出路。若因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湿,致水邪上犯者,应予苓桂术甘汤温脾燥湿。如因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饮,以致水气凌心者,则以肾气丸化气利水。

仿此治法,如饮停心下,脾阳不振,水饮上逆,阳气被遏而不升,症见头晕目眩,咳呛呕恶,心下痰饮,胸胁支满,苔白腻,脉弦滑,则健脾化饮,振奋中阳,选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金匮要略》)。若劳伤过度,久病伤肾,水泛心下,肠鸣泄泻,泻后痛减,畏寒肢冷,或黎明之前脐周隐痛,如厕而解,或完谷不化,泄泻不已,腰膝沉重,苔白腻,脉沉濡弱,选用肾气丸合四神丸(《妇人良方》)温肾健脾。

第四病:消渴病。消渴病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以口渴多饮为主,属肺火偏旺;中消以消谷善饥为甚,属胃火偏旺;下消以小便量多为突出表现,多属阴虚火炽。而肾气丸的使用是针对肾阳不足而设,岂不助火伤律?盖因房劳伤肾,命火衰微,不能化水,在上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而口渴,在下不能化气以摄水,故饮一斗,小便一斗,因损伤肾阳而导致的下消,用肾气丸最为合适。而肾气丸方中有生地、山药、山萸、丹皮,可益肾滋水降虚火,肉桂、附子培补真火,茯苓、泽泻泄脾肾之浊以利火旺,助命门之火化气行水,在上蒸腾津液止口渴,在下统摄水道以复常,则消渴自除也。

需知消渴病为多因素、多病机、多脏腑为患,如不及早干预,防微杜渐,使火消郁解燥润,则变证百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一损俱损,仲景提出肾气丸治消渴病,是告知我们要全面准确地辨证,知常达变,勿以一法而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曾用平胃散(《和剂局方》)合藿朴夏苓汤(《医源》)治疗舌质胖大、苔白腻而口渴引饮之消渴病,3剂后口渴大解。

第五病:妇人转胞病。妇人转胞之病有脾虚湿盛、肺气壅塞、肾阳不足等证型。而仲景用肾气丸,以方测证则系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胞转不得溺也,故用肾气丸助阳化气利水,阳气振奋,气化复常,小便自通矣。

仿此治法,凡因青年早婚、恣情纵欲、肾气虚匮,出现遗尿或小便清长而频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滑精频作,女子带下清冷,宫寒不孕,智力迟钝,下肢浮肿,尺脉沉细或迟,舌淡苔白者,可选用肾气丸合桑螵蛸散(《本草衍义》),或用肾气丸合固脬汤(《杂病源流犀烛》),以温肾化气固涩,盖肾主藏精,主水,司二便,因元阳不足,精气不固,开阖不利,气化无权所致。

综上所述,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肾气丸示范性地治疗脚气病、虚劳腰痛病、痰饮病、消渴病及妇人转胞病,并且使这些病证散见于各篇,但其机理均属肾阳虚损,气化不利所致,充分体现了医圣的良苦用心,在治疗杂病时,要细审病因,谨守病机,把握证候,灵活辨证。临证要思维活跃,善于联系,方获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