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不拘于小儿纯阳之体的观点,临床擅用温药
多数医者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不宜使用温热药。陈宝义教授认为,小儿“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如初升之太阳,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并非盛阳。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阳都幼稚不足,故临床只要辨证准确,温药即可大胆使用。平和之剂,用于小恙体虚者调养可也。若为危急重证,非汗、下、温、清等品不可拯危救难。温药之用,本是八法之一。温法运用之要,在于“有是证用是药”,更在于观念上对温药治病的利弊有足够的认识,用其利而限其弊,所谓“毒药治病,五谷养人”、“以平为期”。临床上,常用羌活、苏叶、荆芥穗、防风等治疗外感风寒高热证;用桂枝汤治疗长期低热、腹泻、腹痛、体弱易感儿;用吴茱萸汤治疗胃寒呕吐、神经性头痛等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顽固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眩晕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用附子理中汤治疗久泻不愈、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强调,临床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证表现,即可用温热药,但要温而毋燥,一方面要掌握尺度,用量适中,中病即止,另一方面要适当配以养阴药,如附子、细辛配生地,既可制约其温燥之性,又可补阴以配阳,疗效更好。